中学作文中的系统化训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ipen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的社会要求人们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写作是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写作能力的建立与培养的基础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采用系统化训练法取得了一些经验,愿与广大同仁共同商榷。
  
  一、培养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应让学生弄清观察的意义和对象。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中,风土人情、时态景观、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所以也是我们要观察的对象。
  其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事物,要从食物的外形、色彩、性质、用途等方面去观察、分析、找特点。观察人物,要从其外貌特征、举止言行、喜怒哀乐的变化来观察,特别注意要把所观察的人的言语、行为作为观察的重点。
  另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恰当地选择观察点、观察角度,怎样安排观察的顺序等。这些都应结合作文教学去实践,创造一些观察写作的情境,让学生训练。
  应启发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总体感受概括出来,另外,写的时候应该按什么样的观察顺序来描绘,把什么景物作为写的重点,等等。由此,学会从实践中掌握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
  
  二、以读促写,积累写作方法
  
  (一)与教材同步,加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配合。
  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角度看,要从全局和整体上把握作文教学。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提炼主旨、运用技巧的方法。相应地,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同时考虑到现行教材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编排特点,我们应改变那种读写分裂、一招一式的训练方法,针对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握作文训练的整体结构,进行作文的系统训练。
  (二)如何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提高写作方法
  1.运用教读课文,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读课文,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学习课文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其次从文中关键语句领悟文章前后的衔接和过渡的技巧,第三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中理清写作顺序。
  2.利用自读课文,熟悉写作方法。
  自读课文在教学时围绕课后练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加以总结,达到进一步熟悉怎样理清文章思路,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写作方法。
  3.学习单元“写作要求”,明确写作方法。
  每单元的写作训练重点非常明确,它以课文为依据,阐述了本单元的写作理论。这些写作理论进一步明确了阅读的作用和目的,使学生对阅读中领会到的写作方法从理论上得到把握。
  4.针对训练要求,实现技能的迁移。
  在阅读学习之后,学生对写作方法及要求有了清晰的全面的认识。此时应学以致用,即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以实践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使之成为自己的技能。
  这种与阅读教学同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从读中学写,加强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内在联系,效果是很明显的。若坚持每一单元都扎扎实实地经过这样的写作程序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进步会是很明显的。
  
  三、放眼课外阅读,提高写作综合素质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学生来说,若提高写作水平,仅凭课本上的那几篇文章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多看多读书,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才能见多识广,笔下生辉。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要以培养兴趣为主。教师因势利导,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取读书内容,然后相互交流,以激发阅读兴趣。第二阶段可以培养读书习惯为重点,教师开始有目的地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作品,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完成计划。第三阶段以深化读书的作用为主,要求学生作阅读笔记、写阅读心得、摘录阅读的精彩内容等。
  
  四、勤于练笔,方熟能生巧
  
  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指出:“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必须常常去做。”叶老的话道出了提高写作训练能力的重要规律:勤练笔才能笔下生花。
  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怎样练笔才行之有效呢?
  (一)仿写训练,汲取他人精华。
  仿写是锻炼学生写作的一种重要方式。要引导学生紧扣课文进行仿写。按照课文所在的单元训练的要求,使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通过想象与再创造,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能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让学生自找范文进行仿写。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好文章,也可以作为范文进行仿写,借鉴别人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专项训练,学习作文技法。
  学生作文用什么技法,如何运用,往往比较盲目,对一篇文章各个部件不能有效地把握,导致作文的失败。所以,提高写作水平,应加强作文中的分项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先分别训练某项,然后合在一起,形成技法,作文才能柳暗花明。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
  1.审题训练。审题是写作的前提,作文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内容是否切题。所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非常重要。在审题训练中,第一是要培养学生细读写作要求的习惯。第二是培养学生推敲题目含义的习惯。
  2.谋篇训练,即组织材料的训练。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是一篇好文章的起码要求,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顾此失彼,缺少全面的把握。所以,列提纲便成为作文分项训练中的一个重点项目。
  3.描写训练。对于记叙中的描写,学生虽然训练较多,但不善于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描写,故作文的质量不高。所以训练学生的描写水平也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训练之一。描写训练,可分为三块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描写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合理想象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坚持写日记,多做随笔录。
  让学生把自己每天在生活里观察过的人和事,以及所闻、所感,摘要记下来就是观察日记。坚持做这样的练习,是锻炼写作能力的好方法。中学生写日记应坚持不懈,可采用记速写、写读后感、仿写、改写、摘录精彩句段等不拘形式地自由进行,久而久之,写作能力会得到逐步的提高。
  总之,重视课内与课外,进行系统化训练,一定会培养出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知识、能力、身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协调好诸多因素,选择出更具合理的教学策略,即由重知识传播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关键词:语文教学 科学发展观 教学策略 转变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破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强化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体验、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突出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综合,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中小学考试中常用题型的分类、模式或形式、主要优缺点和编制要则。  关键词:试题 客观性试题 主观性试题 试题形式 优缺点 编制要则    中小学考试中的题型多种多样,若根据评分是否客观,可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    一、客观性试题    客观性试题是预先规定一个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阅卷时依据已定答案进行评分的一类试题。常见的题型有:  (一)判断题(正误题)  其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于“对话”的展开、“对话”的对象和“对话”的程序设计等问题,广大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已经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就“对话”中“生生对话”中教师的功能和作用做一点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所谓“生生对话”,即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它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摘 要: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人的记忆分感官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几种。短期记忆又称作工作记忆,它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起到捕捉输入信息并与长期记忆的信息做匹配的作用。短期记忆在储存时间和容量上是极其有限的。有效地增加短期记忆的储存信息可以帮助阅读理解的提高。长期记忆所储存的信息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它以编码的形式分门别类并互相关联储存于大脑。这种关系网络被称之为知识图。激活知识图会优化阅读理解
冠心病以胸痛为主要表现,有效的抗血小板凝集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均是目前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已得到临床广泛使用.本文旨在分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
期刊
摘 要: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授课效益,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做无效的劳动。  关键词:信息 效益    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效益不高,特别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时间,提升授课效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综合性学习,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具体的要求是:“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要从课本中走出来,树立大语文
摘 要: 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是记叙、议论、说明三大基本文体,在现实生活中各有所用。而说明文以说明介绍事物为特征,实用性更强:产品说明、风景介绍、宣传广告等等,无所不在。本文主要论述在说明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抓住“准确”二字。  关键词: 说明文 作文教学 准确    一般来说,说明文并不难写,因为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无须进行个性的创造思维和深刻的情感体验,也无须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在语言表达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