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细读”原是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运用“文本细读”方法同樣可指导阅读教学。文本细读不是“概念化”“抽象化”的阅读,而是从文本独特语言、细节、语境出发,引导学生主动认知、感悟与体验文本的过程。运用“文本细读”方法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发展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总是脱离文本去补充所谓的创作背景、作者身世、文本立意主旨等,这种教学是一种“概念化”“抽象化”的教学,不能让学生获得切身感受、体验。真正的文本解读应当直面文本,从文本本身出发,对文本进行细读、发掘,如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细节内容、历史语境等。
  一、从独特的语言表达处引导学生文本细读
  学生阅读文本,首先面对的就是文本中的语言。夏丏尊先生说:“学习语文,就要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对文本的独特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还原成形象、意象、图像等,只有这样,文字才不是“死”的文字,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揣摩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对文本中的字词句进行细读,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如,《祖父的园子》中有许多独特短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关注到了这些短语,但大多数教师都停留于短语本身的独特性上,没有发现作者用这些短语的巧妙用心。如文本中有这样一段话:“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反而把它踢飞了。”显然,作者在这里反复运用了重复的语言句式。于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让学生进行枯燥、机械、重复的仿写。但脱离了文本的仿写,尽管让学生把握了语言形式,却不能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语用能力。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细读文本,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这样写要告诉我们什么?”于是,学生就会展开积极的思维,主动联系上下文,甚至结合已读过的《呼兰河传》。学生发现,这样写不仅是一种儿童化语言,更为重要的是说明了“我”在祖父园中的自由。有学生说:“作者是祖父的‘跟屁虫’。”有学生说:“作者与祖父形影不离。”还有学生说:“作者喜欢黏着祖父。”通过文本细读,学生不仅琢磨“作者是怎样写的”,更学会了追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二、从独特的细节内容处引导学生文本细读
  著名教育专家王荣生先生认为,“文本细读可以先从作品中的某些细节入手,再从细节中去探寻作品的主题”。在文本中,有许多读者不经意间忽略的细节,却正是作者的用心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不经意细节描写,用心去琢磨。如此,学生就能感受到作者流露出的真切感情,从而开掘出新意来。从独特细节内容处进行文本细读,学生能发现文本独特的张力。
  如,《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选自《母亲》,主要讲述了“我”的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赞扬了母亲深明大义,表现了母子之间的情深。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比如母亲外貌、语言,尤其是母亲的动作,催人泪下,值得细细品读。如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连续用了四个“立刻”,来表现母亲的辛劳。“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在教学中,我问学生“你们读这句话感到重复吗?”学生说“不感到重复”。“为什么连续用了四个‘立刻’却没有让我们感到重复呢?”我适时追问。有学生说:“这样写说明母亲把时间抓得很紧。”有学生说:“这样写说明母亲挣钱不容易,更说明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有学生说:“作者用了排比的手法,因此并不让人觉得重复,反而让人产生了一口气读完的愿望。”还有学生说:“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忙碌动作观察得很仔细,也说明了儿子非常爱自己的母亲。”通过对小说中独特、有价值细节的把握,学生的阅读感悟走向了深刻。
  三、从独特的历史语境中引导学生文本细读
  瑞恰兹认为,语境是语言产生的意义源泉,决定着文本的意蕴内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文本的历史语境。“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只有从语境出发,才能让文本解读获得意义。语境是独特的,语言文字也好,细节内容也罢,只有放置于语境中才具有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在文本中驻足、揣摩,把握文本的语境,从而捕捉到文本的独特之处。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作者周晔女士在鲁迅逝世九周年时所写。文中通过回忆鲁迅先生所做的几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憎分明,敢于与反动势力做斗争的优秀品质,表达了自己对伯父的敬爱和怀念之情。但由于作者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学生在阅读中很难获得对鲁迅先生的深刻认知,仅仅认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这是很肤浅的。如何让学生体验鲁迅先生精神品格的可贵之处?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鲁迅那一颗伟大的心灵?如何让学生获得对鲁迅的深刻认知?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本的五件小事中最详细、最感人的“救助车夫”开始体会。当学生认识到,黄包车夫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而鲁迅先生当时是国内外都很有影响的大学者、大教授,对鲁迅先生在严寒的冬天半跪着给黄包车夫包扎的印象就特别深刻,尤其是文本中“救助车夫”的动作细节,如“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等。我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鲁迅先生为什么叹息?小作者记住的只是鲁迅先生的表情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通过问题,学生就能将文本和当时社会动荡的复杂历史结合起来。如此,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鲁迅精神品质的可贵之处,从而将阅读引向深入。
  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文本细读,就是要让学生将文本读细、读透。学生细读文本的过程是一个主动认知、感悟与体验的过程。只有通过文本细读,学生才能在文本中畅游。文本细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从核心素养视角来关注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侧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对朗读指导的巧妙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升学生的人文审美水平和鉴赏水平。  课标指出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涵盖“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教师要重视课文朗读,从阅读实践中指导学生感知课文的语言,体会课文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结合课文的要求,设计的课堂语言训练统称为随堂小练笔。这一做法有助于学生开展语言实践和提升语文能力。不过,目前很多随堂小练笔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主要表现在不讲课堂效率,不顾学情,为随堂小练笔而安排随堂小练笔,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没有减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加重了。那该如何提高高年级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呢?  一、适宜组织仿写,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
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肤浅化、功利化的阅读较为盛行,这也说明了教师在这一阅读中的“缺位”,或者说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阅读无法形成默契。筆者根据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实际情况,按照阅读过程分为阅读前、阅读中与阅读后三个时间段,并通过设计不同的助学单进行有效适时的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高效。  一、开启阅读之门,激发阅读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整本书前,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理文,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可以使社会更加美好”的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选取了三个经典恰当的事例,极具说服力。通过本文的學习,应让学生学会“选取合适的事例说明自己观点”的写作方法。  说理文在小学教材中所占比重很小。这类课文往往借助几个小故事告诉学生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小学高年级说理文该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呢?下面笔者结合特级教师刘寿
“文道统一”,“文”是语言形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为语文知识的习得和运用语言能力的提升;“道”是思想内容,具体指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文道统一”简言之,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积极探索如何将“文”与“道”渗透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及课后延伸中。  一、探寻文路——备课体现“文道统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日渐回归儿童本位的时代背景下,探寻童话类文本的特质及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童话类文本的过程,要让学生享受阅读童话的快乐。  一、童话类文本的特质  童话类文本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通过拟人、夸张、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而创编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童话类文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童话类文本与儿童的天性、兴趣、表达高度契合,一般
纸尿裤  傍晚,带着女儿来到了超市里,走到婴儿用品区,售货员阿姨见着小宝可爱,便开玩笑的说:“小宝,你买个纸尿裤回家吧!”  小宝:“阿姨,我已经不用了,我小便会自己说的。”  售货员阿姨说:“你都不用,那我们这么多的纸尿裤卖不掉了,卖给谁呢?”  小宝仔细打量了阿姨一番:“那你再生一个。”  是不是到国外了  带宝贝到青海去旅游,一下火车,刚睡醒的宝贝问:“妈妈,我们是不是到国外了?”  妈妈:
【摘 要】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及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认可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将“教诊改”思想渗透至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及学生五个方面,抓好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诊改三个环节的教学质量保障。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5-6009(2018)84-0039-
何为发现?发现在词典中的解释为: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而“发现体教学”,则正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体验,自主发现并掌握知识的阅读教学方式。在教学《四季的脚步》这首儿童诗时,我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趣味识写,发现汉字奇妙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学生字的能力,因此在識字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检查生字,写
【文本解读】  《江南》(统编本一上)是汉乐府中脍炙人口的一篇,也是学生在统编本教材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体诗。它语言朴素自然,格调清新明朗,朗朗上口,易懂易记,其欢快的节奏深受学生喜爱。更妙的是用反复咏唱的形式,描绘人们采莲以及鱼儿在莲塘嬉戏的情景,展现了江南水乡明媚秀丽的风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学唱诗歌,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2.认识“江、南、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