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日渐回归儿童本位的时代背景下,探寻童话类文本的特质及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童话类文本的过程,要让学生享受阅读童话的快乐。
一、童话类文本的特质
童话类文本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通过拟人、夸张、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而创编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童话类文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童话类文本与儿童的天性、兴趣、表达高度契合,一般具有以下特质:
1.故事性特质
童话是传统口述民间故事的一部分,选入教材中的童话文本往往故事性都很强。虽然童话的篇幅短小,但情节却跌宕起伏、生动连贯。如《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情节就非常曲折,也非常引人入胜。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个老木匠做了个小木偶,在他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被小红狐抢走了红背包,由于笑嘻嘻的表情,被熊警察扔得老远。小木偶脑袋疼,由于笑嘻嘻的表情,小兔子和老婆婆都不信。蓝鼻子小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了小木偶。一波三折的故事,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便于学生阅读、记忆、讲述。
2.幻想性特质
幻想性是童话类文本的根本特性,也是童话借以表现生活的艺术手段。幻想,是一种指向美好理想、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还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现实,而按照自己内心想法编织新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比如《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学生在阅读中,仿佛神游在梦幻世界之中。“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花园的主人是个巨人,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读着、读着,学生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就会在眼前呈现出一种神奇仙境。而这,正是童话给读者建构、营造的一个梦幻世界。
3.人格化特质
拟人、夸张等是童话常见的表现手法。童话常将无生命的物体“人格化”,让它们也会说、会想、会做、有感情,这就是童话创作的人格化特质。人格化表现手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并体验真、善、美。比如《去年的树》这篇童话,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儿对树许下承诺,明年春天回来会继续唱歌给树听。“鸟”分别询问“树根”“门”“火柴”寻找“树”的踪迹,践行承诺;“鸟”对着“灯火”歌唱,实现承诺。在童话文本中,如果沒有拟人、夸张等的修饰,童话就会黯然失色,就会缺乏感染力。因此,在童话类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文本的特质,善于抓住文体特质进行教学。
二、童话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对于童话类文本教学,我们需遵守童话类文本的特点,需坚守“儿童立场”,用审美眼光,充分发掘童话文本的语言审美、情感熏染、思想启迪等诸方面的功能、价值,让学生品味语言美、体验情感美、享受情趣美、感悟人性美。
1.培养直觉,感受意蕴
在童话类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让学生在“悦读”中获得第一感觉、第一想法、第一体验。过去,有教师在童话类文本教学中,往往人为肢解教学内容,比如将童话类文本从题材、人物、主题、情节、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剖析,结果消解了童话类文本的美学意蕴。因此,在童话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从童话整体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
如《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是根据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童话《自私的巨人》改编而成的。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我先让学生从童话文本中找出描写春天、冬天景色的词,然后让学生将这些词列举出来。诸如“阳光明媚/北风呼啸 ”“鲜花盛开/鲜花凋谢”“草翠花开/树叶飘落”“开出鲜花/雪花飞舞”等等。借助我的板书,学生发现,春天的景色描写很温暖,冬天的景色描写感觉很寒冷。接着,我根据童话故事情节,让学生说一说巨人的花园是怎么变化的——“巨人外出旅行时,花园(
一、童话类文本的特质
童话类文本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通过拟人、夸张、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而创编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童话类文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童话类文本与儿童的天性、兴趣、表达高度契合,一般具有以下特质:
1.故事性特质
童话是传统口述民间故事的一部分,选入教材中的童话文本往往故事性都很强。虽然童话的篇幅短小,但情节却跌宕起伏、生动连贯。如《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情节就非常曲折,也非常引人入胜。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个老木匠做了个小木偶,在他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被小红狐抢走了红背包,由于笑嘻嘻的表情,被熊警察扔得老远。小木偶脑袋疼,由于笑嘻嘻的表情,小兔子和老婆婆都不信。蓝鼻子小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了小木偶。一波三折的故事,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便于学生阅读、记忆、讲述。
2.幻想性特质
幻想性是童话类文本的根本特性,也是童话借以表现生活的艺术手段。幻想,是一种指向美好理想、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还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现实,而按照自己内心想法编织新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比如《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学生在阅读中,仿佛神游在梦幻世界之中。“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花园的主人是个巨人,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读着、读着,学生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就会在眼前呈现出一种神奇仙境。而这,正是童话给读者建构、营造的一个梦幻世界。
3.人格化特质
拟人、夸张等是童话常见的表现手法。童话常将无生命的物体“人格化”,让它们也会说、会想、会做、有感情,这就是童话创作的人格化特质。人格化表现手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并体验真、善、美。比如《去年的树》这篇童话,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儿对树许下承诺,明年春天回来会继续唱歌给树听。“鸟”分别询问“树根”“门”“火柴”寻找“树”的踪迹,践行承诺;“鸟”对着“灯火”歌唱,实现承诺。在童话文本中,如果沒有拟人、夸张等的修饰,童话就会黯然失色,就会缺乏感染力。因此,在童话类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文本的特质,善于抓住文体特质进行教学。
二、童话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对于童话类文本教学,我们需遵守童话类文本的特点,需坚守“儿童立场”,用审美眼光,充分发掘童话文本的语言审美、情感熏染、思想启迪等诸方面的功能、价值,让学生品味语言美、体验情感美、享受情趣美、感悟人性美。
1.培养直觉,感受意蕴
在童话类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让学生在“悦读”中获得第一感觉、第一想法、第一体验。过去,有教师在童话类文本教学中,往往人为肢解教学内容,比如将童话类文本从题材、人物、主题、情节、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剖析,结果消解了童话类文本的美学意蕴。因此,在童话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从童话整体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
如《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是根据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童话《自私的巨人》改编而成的。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我先让学生从童话文本中找出描写春天、冬天景色的词,然后让学生将这些词列举出来。诸如“阳光明媚/北风呼啸 ”“鲜花盛开/鲜花凋谢”“草翠花开/树叶飘落”“开出鲜花/雪花飞舞”等等。借助我的板书,学生发现,春天的景色描写很温暖,冬天的景色描写感觉很寒冷。接着,我根据童话故事情节,让学生说一说巨人的花园是怎么变化的——“巨人外出旅行时,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