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一昧地追求教师全权掌控课堂,追求课堂效率,而不给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机会,这样会导致数学课堂沉闷无聊,反而学生的成绩不增反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提问,提问是促成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通过提问,教师能够了解学生所存在的疑问的地方,并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补充,教师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学生同样也会学会尊重老师,配合教师的教学,使数学教学更和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注意事项
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实现沟通、互相理解和对话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提问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的提问,通过准确、恰当、有效的提问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得到训练,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提问,可以明确指出学生的疑问之处,让教师对学情有更好的把握。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容易存在提问方式单一,以教师的说教为主体,而忽视了学生的互动,课堂沉闷。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还没来得及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就自己把答案公布给学生,继续后面的教学。这种情况下,学生久而久之也失去了数学参与的积极性,数学教学就会成为“填鸭式的教学”,同时,又证明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不够。
其次,是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够,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具有挑战性,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回答不上来,课堂就会出现“断链”式的空白;有时,教师可能低估学生的能力,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很容易导致教师忽视学生在问题中真正存在不足的地方,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没有起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重视问题提出的难易程度,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最后,是教师提问的时机不恰当,例如在一堂课程才开始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完全地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就立刻地抛出问题,导致学生并没有反应过来,问题也提出得并没有意义,所以教师提问还需要把握好时机。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師提出的问题应该要贴近生活,作为小学生来说,问题如果太过于抽象,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还远远不够,因此,提出的问题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和认知积累,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积极性。例如,为了巩固学生的加减运算,可以以实际的事物作为提问的辅助,提问学生说“假设一个笼子里有3只兔子,现在又放进去4只兔子,现在笼子里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呢?”通过有“兔子”这一个实物作为支撑,学生就可以通过数数将兔子的总数算出来,进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计算“3+4=?”的算式,让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的计算上来。
其次,是提出的问题应该层层深入,要在学生的认知的“最近发展水平”区域内最大可能地发展学生的潜力和可能性。因为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就提出过于具有难度性的问题,不仅不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相反学生思考不出来还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提出的问题既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又要满足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最好是能够将新旧知识做到一定的衔接过渡,实现问题提出的层层深入。例如,在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时,可以提问学生是否还能回忆起以前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然后再提问“如果用多个平面图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会是什么呢?”通过提问的层层递进,既有衔接,又有新问题的生成,才能够满足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以及对旧知识的复习,在巩固和新知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再者,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要面对全体学生,一节课堂并不是少数学生的课堂,教师应该要充分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例如针对成绩水平较低的学生就可以提一些相对来说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问题,而针对成绩水平相对来说较好的学生来说,就可以提一些考验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适当地发展学生的能力空间。同时,如果低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向教师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师不能够不耐烦或者一笔带过,而应该选择耐心地解答,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复习的点,带学生再巩固一次,这也是教师“因势利导”的教学能力的锻炼。
最后,是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控制提问的频率,不能够太过频繁地提出问题,容易消磨掉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尽量把一个问题思考透彻,做到真正地弄懂,“问题在精不在多”,这也可以提高课堂的质量,避免浪费教学时间。
课堂的提问方式是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联系方式,通过教师有效的提问,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课程的重难点所在,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安排日后的教学,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情,能够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的情况,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耀水.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
[2]朱恩德.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读与写(上,下旬).2016(7)
[3]万长龙.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6(4)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注意事项
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实现沟通、互相理解和对话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提问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的提问,通过准确、恰当、有效的提问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得到训练,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提问,可以明确指出学生的疑问之处,让教师对学情有更好的把握。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容易存在提问方式单一,以教师的说教为主体,而忽视了学生的互动,课堂沉闷。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还没来得及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就自己把答案公布给学生,继续后面的教学。这种情况下,学生久而久之也失去了数学参与的积极性,数学教学就会成为“填鸭式的教学”,同时,又证明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不够。
其次,是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够,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具有挑战性,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回答不上来,课堂就会出现“断链”式的空白;有时,教师可能低估学生的能力,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很容易导致教师忽视学生在问题中真正存在不足的地方,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没有起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重视问题提出的难易程度,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最后,是教师提问的时机不恰当,例如在一堂课程才开始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完全地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就立刻地抛出问题,导致学生并没有反应过来,问题也提出得并没有意义,所以教师提问还需要把握好时机。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師提出的问题应该要贴近生活,作为小学生来说,问题如果太过于抽象,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还远远不够,因此,提出的问题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和认知积累,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积极性。例如,为了巩固学生的加减运算,可以以实际的事物作为提问的辅助,提问学生说“假设一个笼子里有3只兔子,现在又放进去4只兔子,现在笼子里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呢?”通过有“兔子”这一个实物作为支撑,学生就可以通过数数将兔子的总数算出来,进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计算“3+4=?”的算式,让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的计算上来。
其次,是提出的问题应该层层深入,要在学生的认知的“最近发展水平”区域内最大可能地发展学生的潜力和可能性。因为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就提出过于具有难度性的问题,不仅不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相反学生思考不出来还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提出的问题既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又要满足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最好是能够将新旧知识做到一定的衔接过渡,实现问题提出的层层深入。例如,在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时,可以提问学生是否还能回忆起以前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然后再提问“如果用多个平面图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会是什么呢?”通过提问的层层递进,既有衔接,又有新问题的生成,才能够满足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以及对旧知识的复习,在巩固和新知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再者,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要面对全体学生,一节课堂并不是少数学生的课堂,教师应该要充分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例如针对成绩水平较低的学生就可以提一些相对来说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问题,而针对成绩水平相对来说较好的学生来说,就可以提一些考验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适当地发展学生的能力空间。同时,如果低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向教师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师不能够不耐烦或者一笔带过,而应该选择耐心地解答,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复习的点,带学生再巩固一次,这也是教师“因势利导”的教学能力的锻炼。
最后,是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控制提问的频率,不能够太过频繁地提出问题,容易消磨掉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尽量把一个问题思考透彻,做到真正地弄懂,“问题在精不在多”,这也可以提高课堂的质量,避免浪费教学时间。
课堂的提问方式是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联系方式,通过教师有效的提问,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课程的重难点所在,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安排日后的教学,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情,能够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的情况,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耀水.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
[2]朱恩德.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读与写(上,下旬).2016(7)
[3]万长龙.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