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三弦演奏家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tentw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胡里亚其的音乐人生和艺术成就两方面,简单论述了胡里亚其对蒙古三弦的继承、发展、弘扬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蒙古三弦;艺术;民间音乐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222-02
  一、胡里亚其的音乐人生
  (一)求学时期的音乐经历
  胡里亚其,蒙古族,内蒙古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1941年7月出生,1957年9月考入内蒙古艺术学校(艺术学院前身),当时分配专业为小提琴。专业老师看了看胡里亚其的手,了解到他8岁下地干活,手指关节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有些粗,不适合学习小提琴。当时学制又短(三年),考虑再三,改学民乐。在与包玉山老师去乐器室领取乐器时,胡里亚其看到乐器室里有一把三弦,在家乡时经常看到,既熟悉又亲切,于是就对包老师说:“就学它吧。”从此,胡里亚其踏上了三弦的艺术之路。
  胡里亚其的第一任老师是著名的曲艺三弦老艺人王万芳老师。王老师常说:“学琴马马虎虎,做其它事也是马马虎虎。学琴一要刻苦努力,二要善于动脑,潜心钻研。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王老师的细心教导和严格要求,使胡里亚其成功练就了三弦扎实的基本功。第二任专业教师也是曲艺界名家史德华先生。史老师娴熟的三弦技艺可以边弹边唱,只是好学勤奋的胡里亚其感觉自己跟史德华先生学了很短的时间就毕业了。三年的学习不仅使胡里亚其学到了汉族三弦的基本指法和技巧,而且特别的是学会了用指甲弹奏的方法,为后来从事三弦教学和演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留校任教时期的音乐生活
  1960年4月胡里亚其毕业后留校任三弦专业教师。留校任教后的数年时间里,胡里亚其不断的锻炼和实践自己,不论条件的好坏都能够深入基层实习,到条件艰苦的地方采风,向民间的老艺人学习,同时,他还主动参加了梦歌舞团的演出,通过演出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表演功底,并且在学习当中能够不断的总结学习三弦演奏的经验,提高了演奏的技巧。这期间他还学会了《阿斯尔》、《八音》等蒙古族著名民间器乐曲的演奏,通过演奏发现三弦在蒙古民族民间非常流行,很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并且在蒙古民间乐队里,三弦也是不可或缺的乐器,在一场演出重的往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在这一段时间胡里亚其学到了大量蒙古族民间音乐,感受到了蒙古族音乐的博大精深,体会到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和不同的地域风情,以及蒙古族三弦怎样表现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性格,思想感情,地区特色,对蒙古族三弦的演奏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胡里亚其终身从事三弦演奏和教学的信心。
  二、胡里亚其的艺术成就
  (一)丰富和发展了蒙古族三弦的表现力
  蒙古族三弦成为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多功能的主奏乐器,并成为全国三弦大家族里独特风格的流派。
  胡里亚其在教学中发现汉族指甲演奏法并不适应蒙古族音乐,内蒙地区应该发展本民族的演奏方法,有了这个大致的方向后他便开始学习和研究蒙古族三弦演奏法(弹棒演奏)。这种演奏技法独具特色并且具有强烈的风格性特征,右手的“弹棒演奏”技巧极擅长演奏蒙古族长调和短调风格民歌,是最具代表性的风格技法。此外还有右手“前八后十六”节奏型、“走马”、长滚、空弦和“应弦”的应用和左手加花添音、颤指和滑音的运用等风格性的技法。经过几年的努力,胡里亚其在教学方面由原来的汉族弹奏法为主,改为蒙古族弹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采用本地区本民族的素材为主。
  (二)建立起比较科学的,实用的,有系统的教学体系,2007年获得由内蒙古大学颁发的终身艺术教育奖
  胡里亚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从思想上灌输和教育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情操的品格高尚的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孝敬父母,尊重老师长辈、以及大自然一切美好的事物,懂得鉴赏和热爱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特别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使其对民族民间音乐未来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有深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胡里亚其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多听优秀的三弦曲,古典的和通俗的,民族的和国外的。把握乐曲的情绪及意境并结合三弦的演奏方法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讲解、欣赏、分析使学生喜欢欣赏三弦乐曲,并且能对乐曲的旋律有一个比较,吸纳乐曲中的精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了解乐曲的风格,体会乐曲的内在情感,感悟乐曲的内涵,掌握乐曲的演奏方法,使他们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通过介绍三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介绍老一辈和中青年优秀三弦演奏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的优秀典型事迹,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激发视奏的欲望,贯彻实践性教学原则,达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目的。
  胡里亚其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的好奇心理转化为学习动力。他通过灵活生动的教法,根据乐曲的意境,将文学、影视、表演等相辅相成的的艺术门类有机的结合起来,用情感的激发,使其产生学习欲望。另外,他还用准确形象的范奏,激发学生学习三弦的热情。
  胡里亚其注重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存在个性差异,胡里亚其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因材施教,对有才能的学生重点培养,对条件较差的学生给与鼓励和关怀,利用其特点扬长避短,发现其优点加以重点培养,使其在自信赞赏的良好教学环境中健康学习成长。
  蒙古三弦的风格是在蒙古族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音乐文化艺术形态、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蒙古三弦的教学艺术也是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完善壮大的。蒙古三弦以它所具有的鲜明独特的个性,使其成为中国三弦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盛开的奇葩。
  (三)编写了大量的教材和曲目,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三弦艺术人才
  《三弦教材》蒙文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第一本较详尽、全面、系统论述蒙古族三弦演奏技巧方法的教材,是胡里亚其几十年教学经验和心得提高到理论高度的一个全面总结。这本书得到了文艺界专家的高度一致评价。胡里亚其还编写了大量的三弦乐曲,其中《欢乐的牧民》、《四季》、《森吉德玛》等曲目成为全国高等音乐院校的三弦指定教材。他还撰写了《蒙古三弦的演奏特点》《三弦在乐队中的地位》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全国知名刊物上。
  胡里亚其培养的优秀三弦艺术人才遍布区内外,如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腾格尔,区内艺术团体骨干如:领春、李楠、白金虎、张争艳、宝花、李有花、任丽君等,区外的代丽、杜日在(新疆)等,从事三弦教学岗位的有乌云巴特尔、赵佩如、景春等。
  (四)成立内蒙古三弦协会,推动和促进蒙古族三弦艺术的振兴和发展传承
  2007年,三弦专业委员会和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合作,举办了“首届国际蒙古族三弦艺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得到了艺术学院各界领导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三弦专业委员会的多位专家带来了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并对蒙古族三弦演奏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及理论依据。
  三弦协会成立后,胡里亚其带领三弦艺术工作者进一步深入民间、基层学习,继续挖掘整理流传于民间的民族音乐遗产;大量编创三弦独奏曲、重奏曲、合奏曲,修改整理、完善创新了原有教材,编写出更加符合时代特色与时具进的教程;大量培养高质量的三弦演奏和三弦教学专业人才;加强与内地专家以及蒙古国同仁的沟通及交流学习;相互借鉴更好的学习经验,取长补短相互提高,搞好演出宣传活动,促进了三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三、结语
  通过对胡里亚其音乐人生及其在蒙古三弦具体演奏与实践教学、曲艺创作等领域成果成就的相关阐述可以看出胡里亚其在蒙古三弦艺术领域卓有建树,成就突出,为蒙古三弦艺术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民族器乐领域的杰出音乐家及践行者。
  (责任编辑 徐阳)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度,有着绚烂的文化。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然而,很多时候,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只是西方宣扬本国文化的垫脚石。为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力争最大限度地展示出自己独特的精彩之处,以至让世界真正接纳和推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儒家思想;中国武术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列宁人才思想是一个十分丰富和庞大的思想宝库,在指导俄国人才工作的实践中培养了无数人才,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思想理论。本文将从列宁人才思想产生的背景入手,初步探索博大精深的列宁人才思想,进而为深入研究列宁人才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列宁;人才思想;产生背景  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067-03 列宁人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期刊
摘 要:火笔画是一种流传于江淮地区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然而现在它却面临着失传危险。通过采访火笔画主要传承人刘凯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笔者试图梳理火笔画的历史沿革与保护现状,并提出生产性保护对策,最后以此为基础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措施,以对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火笔画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
期刊
摘 要:《苏联对华政策:1917-1924年》一书主要阐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24年间苏联对华政策的历史发展。该书认为,此期间苏联对华政策是革命与外交的双重政策,一方面,积极参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另一方面,获取在华权益;最后两种政策都取得了成功。  关键词:艾伦·惠廷;对华政策;革命与外交  中图分类号:D6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08
期刊
摘 要:在爱情赠别诗中,对待是否使用死亡意象的问题上邓恩和我国古代诗人产生了很大分歧,前者大胆直接,偏爱这一意象;后者委婉含蓄,借用其他意象。究其原因,是中西方文化中死亡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所致。  关键词:邓恩;中国古代诗人;爱情赠别诗;死亡意象;差异原因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79-03  约翰·邓恩(1572-1631),英国
期刊
摘 要:各类文学作品都有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但形式与内容和谐与否,是否充满美感,则是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中外历代文学理论家都不同程度地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及其关系,从不同的角度作过许多的解释和说明。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应当依据内容和形式辩证统一的规律,既重视内容的开拓,也重视形式的探求,尽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美;和谐;形式;内容;统一  中图
期刊
摘 要:媒介的效果研究一直是当代传播学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在对传播学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甘南藏地法律媒体收视机制、受众状况、文化环境等变量,以实证的手段检验涵化理论、创新扩散理论以及知沟理论假设在当地的适用性,考察形式媒介、受众文化背景以及传播效果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媒介接触;传播;调查统计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
期刊
摘 要:京派文学与海派文学在五四文学中形成一场轰轰烈烈的抗衡之势,京派文学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承续表现出庄重典雅、含而不露的学院文风,海派文学则因较多异域文化的吸收、独特的地域限制,表现出喧嚣浮躁、纸醉金迷的都市气息。然而二者作为同时代文学流派,并非完全对立,在相同的文化传统下,二者或多或少的吸收传统文化甘露,在天道观和人道观上均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和熏陶。  关键词:京派;海派;传统;异域;人
期刊
摘 要:袁世凯在清末民初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开创的北洋系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以刘忆江《袁世凯评传》为例,兼及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简述袁世凯一生成败得失,为袁世凯研究做一小结,更好的认识处于晚清民初政治漩涡中的袁世凯。  关键词:袁世凯;简论;《袁世凯评传》;人物评价  中图分类号:K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025-04  袁世凯一生波澜壮阔,在
期刊
摘 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否会走向“失落的十年”,引发了我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资本主义的预言能否成真的思考。以《共产党宣言》为文本依据,从其“两个彻底决裂”、“两个必然”等思想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阐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资本主义预言的历史局限性是低估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对待资本主义的策略过于极端。客观地评价资本主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和恩格斯;资本主义;共产党宣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