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部编教材整合以来,我们关注到《道德与法治》学科不仅在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其在整体设计上更加关注时政,更加重视学生对时政的分析,更加聚焦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关键词:时政 时政创设情境 重难点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时政含义
什么是时政?时政全称时事政治,“时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当代的事情,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①
二、时政和重难点的关系
时政和重难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重点中所蕴含的知识点是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因此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也是其能成为教学重点的原因之所在,它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特定事物的进一步深入的认知;教学难点中所蕴含的知识点的理解以及掌握难度较大,与学生当前的知识能力水平相距甚远,这也是其能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之所在。将理论化、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丰富多彩的时政便能使单调、抽象的知识变得切实可感,便于学生深入理解重难点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积极运用时政资源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1]
三、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點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的内容,平时要充分重视时政,每天关注时政,关心国家大事,在看时政的过程中,善于思考,这个时政可以运用到教学的哪些重点难点?精选时政材料才能很好的突破重难点,问题的设置要结合学生实际,这样教师的读,选、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综合能力突飞猛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
随着课改的推进,依法治国的推行,道德与法治学科越来越专业化,学科化,法治化,这些使得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加的枯燥无味,特别是法律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难于接触,几乎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难于理解,而时政的生活化,学生产生了兴趣,带着兴趣,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美好的课堂,通过对时政事例的分析,是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这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运用,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科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尤为重要的,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在这个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融入这个世界,我们要关注社会的发展,世界的发展趋势。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学会分析重大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等重大现象,学会分析形势。而这种能力的运用不是单方面,而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的涉及。对时政全面客观的分析,我们首先承认这时政的存在,紧接着对这个时政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多角度去审查这时政,才能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显然这种能力的培养单靠某一个学科是无法实现的,但时政却有综合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时政突破重难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国内外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的能力。
四、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里,教师运用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
(一)、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时政不典型
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充分认识时政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性,觉得这个时政不错,够大,够气魄,还是本土资料,所以不管是否与上课的重难点切合一否,都要生搬硬套,时政和上课的重难点有点关联,甚至脱节。
(二)、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时政不优化
教师要深究时政的前因后果,才能更好的运用时政,而教学重难点的关联性,递进性,这就更符合了时政的前因后果,时政的优化,就是可以把时政一材多用,深剖析,这让更能实现教学的重难点的突破,促进教学的优化资源。
五、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运用时政创设情境,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尤为重要。运用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的方式是多样的,本文将以《法不可违》为例,重点阐述时政创设情境之明辨是非,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强化意识,角色扮演,深化情感等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一)、明辨是非,激发兴趣
时政新闻中,周某4次偷车入狱,宣称“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男子要出狱了。令学生对周某的观念产生疑惑,激发学生探索事情,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思考:男子宣称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二)、小组合作,强化意识
时政新闻经过媒体报道之后,会营造出强烈的情境氛围。这种氛围对学生特别有吸引力,随着学生疑惑感的增强:首先抓住这一个契机,呈现周某的的个人材料,以及四次“入宫”的过程,紧接提问:周某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吗?然后通过表格的方式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进行三方面的区分,呈现表格让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各自明确自己的任务,分工:记录、发言、时间掌控。讨论时间结束后,由每组的代表上来呈现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学生明确了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们的潜能得到激发,天性得到发展,其收获像鲜花怒放,从而突破了这一教学的难点。
(三)、角色扮演,深化情感
经过上面的视频和时政的深层剖析,学生对这个时政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时候我们让学生扮演周某,扮演警察,扮演记者进入课题学习。表演过程是:周某在第三次偷多辆电动车过程中,被警察逮捕,在法院中被判有期徒刑七个月。提问:周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表演体会情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不仅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节课变得形象生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入高潮。让他们轻松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突破了本次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会遵章守法。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室.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2005:1236
参考文献
[1]谢霞;时政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作者简介:农雪梅(1987—),女,壮族,广西崇左市人,中学一级,大学本科,单位:南宁市高新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关键词:时政 时政创设情境 重难点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时政含义
什么是时政?时政全称时事政治,“时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当代的事情,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①
二、时政和重难点的关系
时政和重难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重点中所蕴含的知识点是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因此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也是其能成为教学重点的原因之所在,它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特定事物的进一步深入的认知;教学难点中所蕴含的知识点的理解以及掌握难度较大,与学生当前的知识能力水平相距甚远,这也是其能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之所在。将理论化、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丰富多彩的时政便能使单调、抽象的知识变得切实可感,便于学生深入理解重难点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积极运用时政资源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1]
三、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點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的内容,平时要充分重视时政,每天关注时政,关心国家大事,在看时政的过程中,善于思考,这个时政可以运用到教学的哪些重点难点?精选时政材料才能很好的突破重难点,问题的设置要结合学生实际,这样教师的读,选、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综合能力突飞猛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
随着课改的推进,依法治国的推行,道德与法治学科越来越专业化,学科化,法治化,这些使得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加的枯燥无味,特别是法律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难于接触,几乎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难于理解,而时政的生活化,学生产生了兴趣,带着兴趣,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美好的课堂,通过对时政事例的分析,是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这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运用,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科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尤为重要的,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在这个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融入这个世界,我们要关注社会的发展,世界的发展趋势。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学会分析重大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等重大现象,学会分析形势。而这种能力的运用不是单方面,而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的涉及。对时政全面客观的分析,我们首先承认这时政的存在,紧接着对这个时政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多角度去审查这时政,才能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显然这种能力的培养单靠某一个学科是无法实现的,但时政却有综合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时政突破重难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国内外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的能力。
四、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里,教师运用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
(一)、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时政不典型
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充分认识时政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性,觉得这个时政不错,够大,够气魄,还是本土资料,所以不管是否与上课的重难点切合一否,都要生搬硬套,时政和上课的重难点有点关联,甚至脱节。
(二)、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时政不优化
教师要深究时政的前因后果,才能更好的运用时政,而教学重难点的关联性,递进性,这就更符合了时政的前因后果,时政的优化,就是可以把时政一材多用,深剖析,这让更能实现教学的重难点的突破,促进教学的优化资源。
五、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运用时政创设情境,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尤为重要。运用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的方式是多样的,本文将以《法不可违》为例,重点阐述时政创设情境之明辨是非,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强化意识,角色扮演,深化情感等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一)、明辨是非,激发兴趣
时政新闻中,周某4次偷车入狱,宣称“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男子要出狱了。令学生对周某的观念产生疑惑,激发学生探索事情,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思考:男子宣称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二)、小组合作,强化意识
时政新闻经过媒体报道之后,会营造出强烈的情境氛围。这种氛围对学生特别有吸引力,随着学生疑惑感的增强:首先抓住这一个契机,呈现周某的的个人材料,以及四次“入宫”的过程,紧接提问:周某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吗?然后通过表格的方式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进行三方面的区分,呈现表格让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各自明确自己的任务,分工:记录、发言、时间掌控。讨论时间结束后,由每组的代表上来呈现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学生明确了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们的潜能得到激发,天性得到发展,其收获像鲜花怒放,从而突破了这一教学的难点。
(三)、角色扮演,深化情感
经过上面的视频和时政的深层剖析,学生对这个时政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时候我们让学生扮演周某,扮演警察,扮演记者进入课题学习。表演过程是:周某在第三次偷多辆电动车过程中,被警察逮捕,在法院中被判有期徒刑七个月。提问:周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表演体会情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不仅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节课变得形象生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入高潮。让他们轻松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突破了本次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会遵章守法。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室.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2005:1236
参考文献
[1]谢霞;时政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作者简介:农雪梅(1987—),女,壮族,广西崇左市人,中学一级,大学本科,单位:南宁市高新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