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预设真的不简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充满矛盾的,其中预设与生成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但是有的教师片面追求生成,忽视预设,最终影响了教学的生成。本文结合高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A老师)和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B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来说明课堂教学预设真的不简单!
  一、投石问路:预设问题,以问题为驱动
  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交往、教学反馈与调控的重要途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马达,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预设。
  预设一:学情
  A老师教学片段一:
  材料:日本大地震影响全球经济汽车电子等产业,全球供应链亮红灯;核工业方面,核安全受质疑多国重审核设施;石油市场方面,核电安全受质疑加大油气依赖;金融市场方面,地震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探究一:通过日本的自然灾害与核危机对该国的危害并波及全球的资料,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课堂反应:学生窃窃私语:“什么启示?不知道。”还有学生说现在是哲学课,当然是哲学启示啦!聪明的学生找到了书上的联系观。
  B老师教学片段一:
  在讲“供求影响价格”时预设问题。以王老太养鸡、卖鸡蛋的生活中常见经济现象设问:为什么禽流感时期鸡的价格会跌得那么厉害?
  学生课堂反应: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马上就能从对鸡蛋的需求明显减少,市场上的供应量不会一下子减少得出结论——供过于求,生产者只能降价销售。禽流感、鸡蛋、对鸡蛋的需求、鸡蛋价格的变动,这些对学生来讲都是自然而熟悉的,所以预设得到了成功的生成。
  观察反思: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和经验。教师的预设要有明确的目标性,针对性要强,指向要明确,至少要自问:这个问题要解决什么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重点还是难点?在这个知识点上学生的起点是什么?学生需要的是什么?但很显然没有达到预设。究其原因是教师的预设存在问题:第一,范畴指向不明,对于刚进入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学科综合能力,自然也不清楚到底是用哪本书;第二,忽视学情,学生对于哲学上的“联系”根本就一无所知,又怎能让学生得出“联系的观点”呢?如果改为“经济生活启示”,学生能答到“经济全球化”,从答案中的“经济全球化”中可以自然过渡到“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在哲学上就是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预设二:价值
  A老师教学片段二:
  探究二:电影《2012》中玛雅人的预言将会成为现实吗?你如何看待这些预言?
  学生课堂反应:有的认为不一定,有的认为可能,有的认为无所谓,少数人认为不可能。
  B老师教学片段二:
  在讲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时预设如下三个问题:个别劳动时间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吗?如果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会产生什么后果?对于个别商品生产者而言,率先减少个别劳动时间有意义吗?
  学生课堂反应:不少学生认为单个劳动者生产的时间下降了,那么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会减少,所以有意义。经过教师的分析后才明白原来个别生产者劳动时间的变化对于整个社会劳动时间来说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有的认为个别劳动时间能决定商品的价值,但是通过第二个问题的分析马上就改变了这个错误观点,有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的结论。接着的第三个问题有的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率先减少个别劳动时间是无意义的,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是有意义的,教师的预设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冲突,具有讨论的价值。
  观察反思:教学是挑起“矛盾冲突”的艺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已有的学习过程中会形成一些不规范、不系统的片面看法,当与教师预设的问题产生“冲突”或“断裂”时,就能激发学生思维,形成积极主動的学习氛围。因此设置有一定思维含量,有“冲突性”,具备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在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A老师要想从哲学上去深刻解释玛雅人的预言是主观臆造的是相当难的,基于教师自身的实际水平,预设这个问题是不恰当的,把此类问题拿到高二政治课堂上讨论的价值基本上没有。因此教师在预设问题时一定要自问:我这个问题设计能不能成为问题?这个问题有设置的必要性吗?这个问题与已有知识能否构成冲突呢?这个问题值不值得探究呢?
  二、情由境生:创设情境,以生活案例为载体
  A老师情境设置: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引发10米高海啸。东京有强烈震感,仙台大部分地区被海啸淹没,宫本县宣布出现“严重伤亡”。
  谣言:据传,日本核电站爆炸导致整个日本不适合人类居住!甚至会波及中国。
  B老师情境设置:
  这几年,王老太养鸡赚了不少钱,但是,每想到发生禽流感那段时间,她还心有余悸。她回忆说:“那时鸡的价格一跌再跌,每天愁得吃不下饭,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好在这几年价格又恢复正常了,日子才好过一点。”
  观察反思: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里洋溢着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启迪学生的心灵感受,在生活中悟理想。因此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政治学科的思想方法,发展政治学科的思维素质。两位教师都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感兴趣的事件出发设置教学情境,既是体现教师价值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从而使师生价值在问题情境中得以统一。
  进入课堂的生活可以是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世界的、教师的、父母的,也可以是大事件、小插曲、真实的、艺术的。课堂教学的素材不是一味照搬生活,而是要对生活进行选择与净化,需要我们有发现生活的慧眼,解读生活的智慧,感悟生活的慧根,运用生活中的慧能,寓教材的观点和原理于生活中的案例问题中。
  如果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课堂上的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就无从谈起。因此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又是艺术的,教师的预设不要过度精细,要根据课堂的状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强调预设,又不迷信预设,不受预设的束缚,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从而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思想,还能够培养他们博古通今、鉴往知来的能力,对于其心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不容替代的作用。笔者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已有多年,现就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的重要性及策略谈谈看法。  一、实施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必然  历史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课程,可是很多学生都将其视作单纯的复述性和记忆性学科,缺乏思维训练,深感学习枯燥无味。究其原因,传统闭塞的历
课改已有十多年,但是历史在学生心目中依然是一门靠死记硬背的学科,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也依然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采用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当历史教师让学生在历史课上画书、默写的时候,也拉远了学生与历史学科的距离,历史课成了遥远的冷漠的呆板的老古董。而历史学科本应该“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活水源头”,历史课也应该是亲切的。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课具体的教学过
我们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和艰难性,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的。的确,反思本人近十六年来的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状况,大体也是如此。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笔者反思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教材空洞无物;其二,教法单一。为改变空洞说教的现状,本人在近五年来,把课堂的主干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的特长以及学校的人文环境、社会的实际和时尚元素相结合,组织主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分为以下四点。  
初中历史的知识点多,复习时常有学生看书时觉得每个内容都很熟悉,到做题时又发现复习时遗漏了不少知识点。中考历史改为开卷考试后,题型有了调整,难度也有了提高,教师以往复习闭卷考试的方法对现在的考试已不完全适用。据此,笔者针对现在的历史中考复习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考就像打仗,只有对中考内容了解透彻,才知道如何复习,如何应试,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试内容包括:(一
年轻老师,刚刚参加工作,有激情,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但也容易遭受学生的一些不敬行为,如直呼老师的名字,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故意违规违纪,夸大事实向领导打小报告等。学生之所以会对老师产生不敬行为,多半是因为老师在教育管理他们的时候,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师生彼此产生激烈的冲突,在学生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以下提供一个本人亲身经历的案例:  [案例]  一次班会课,笔者主要针对最近跑操时讲话严重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及有效整合,需要教师选择和优化教学行为策略,把握好情感迁移的途径。把师生熟悉的事例渗透到抽象的理论中以获得正迁移的效应,师生换位思考以达到相互理解与沟通,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促进主动学习,缩小师生思想认识的距离以达成共识,是情感迁移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途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就有可能实现统一。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
不同层次、类型的学校,学生的差异往往很大,班主任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班级管理工作到底如何开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这对于班主任来说,一直是一个重大且有待解决的课题。经过探索摸索后,笔者终于找出了一个有效的办法——“责任内阁制”。  一、班级管理模式的几次不成功尝试  1.班委会负责制  所谓班委会负责制,就是班级的日常管理由班长领导的班级委员会负责,要想使这一制度真正有效实行
格林在《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中写到:“过去几十年的教育从未把孩子看作教育的主体,以知识为中心人为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只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宰者。……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他们的心灵没有被教育者感应到,一切的教育是没有用的,教育本真将离我们越来越远。”回首看看自己与周围老师走过的路,在教学中我们理解的教学改革无外乎就是把教学内容与形式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更为精心的设计。其实,也就是把学
哲学部分在整个高中政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存在困难。学生普遍反映哲学太抽象太难学:要么,不能理解原理;要么,不会用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趣味例证法教学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虽然每个框题也有不少的例子,但是所选的例子大多是英雄伟人、名人名家。学生对他们的事迹早有耳闻,但感觉离自己非常的遥远,只能仰
在议论文训练中,学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论据使用不够恰当。作为议论文三要素之一的论据,在议论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就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论据的选用。  一、存在问题  1.错误引用,不辨真伪  议论文中错误的论据不但不能证明观点,反而会让论点缺乏说服力。比如写《坚守》这篇文章,有学生选择了这样的论据:“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造成了一批批大头娃娃,只因负责人贪图利益。”众所周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