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财经评论员侯宁日前撰文发表对2009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十大预言,其中包括:中国经济将为“保7”而战;2000点一线将成年内大顶,中国股市将再启“千点保卫战”;中国商品房均价将跌至年初价位的1/2甚至更多;中国制造业将出现大规模并购倒闭破产潮,而各色服务业将从年末起逐步兴旺。“救济”、“民生”和“投机”将成为热门话题;美元将继续贬值,国际油价将重新步入上升通道,南方航空、东方航空甚至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企都将面临巨亏甚至倒闭风险,尽管他们经常能获得政府的巨额注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将逐步企稳回升,中国期货市场蕴藏较大机遇,但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创业板将有“推而复关”的可能;《证券法》和《劳动合同法》将不得不重新修订。虽然对这几项法规的争论很多,但顾及现实才是社会立法和法律畅行的终极之道。
点评:从“保7”到“千点保卫战”,侯宁先生的预言多多少少让人感受到了不太乐观的情绪。不过就股市而言,近日却一改以往的颓势,走出一波壮观的行情。“千点保卫战”到底离中国股市有多远?2009年经济走势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林毅夫:人民币升值无法解决全球经济失衡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表示,人民币加速升值不仅无法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而且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滑坡加剧。林毅夫表示,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更多是由美国消费过多以及中国储蓄过度等结构性问题所致,而非人民币汇率问题。若人民币汇率像部分批评人士所呼吁的那样至多升值40%,那么将导致美国的进口成本上升、中国出口下降,这将给本已处于困境中的全球经济带来更沉重的打击。眼下的主要任务应是防止经济长时间衰退。中美两国目前都应将重点放在财政刺激措施方面。
向松祚:2009年全球金融十大趋势
著名经济学家、太平洋研究院院长向松祚日前撰文预测了2009年全球金融的十大趋势:一是全球陷入低利率流动性陷阱;二是国际资金持续向发达国家回流;三是主要大国货币汇率持续震荡;四是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将持续低迷和震荡,全球房地产价格将持续下降和低迷;五是全球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回落和低位震荡;六是全球金融机构持续加速“去杠杆化”;七是全球贸易持续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将持续上升;八是实体经济几乎所有行业和企业都面临需求低迷、收入和利润急剧下降、市值下降、融资困难的巨大压力;九是全球金融体系将全面陷入“债务——通缩负循环”;十是全球性经济衰退和萧条已成定局。
李晶:中国经济可能“短暂通缩”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市场主席李晶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PPI(生产者价格指数)、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等指数来看,未来两三个月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短暂的通缩现象,但经济灵活性较高,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的作用有望下半年体现。此外,中国商业银行没有持太多次债,加上中国金融市场比较封闭,金融海啸对中国相对保守的体系影响有限。而在股市、楼市的大幅下跌之后,银行存款得到较快增长,银行也有充足的流动性去刺激贷款。
李扬:债市对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日前表示,债券市场发展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具有重大的意义。人民币是否能走出去,关键不仅在于外部,而在于内部,在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得好不好。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中国有没有发达的人民币定值的固定收益证券市场。美国人通过贸易逆差把美元推向世界,而后又通过高度发达的美元定值的资产市场,包括国债、机构债、公司债、抵押债等市场,让各国稳定地有利可图地持有美元。这两个侧面,共同构成美元被全球持有并成为各国储备货币的条件。这是一个完整的制度安排。同理,人民币要走出去,要在国际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就不能让交易对手国仅有持有人民币钞票和人民币存款的选择,而应通过发展大规模、有深度的人民币债券市场,让外国人得到更多用人民币进行投资的机会。只有当人民币被国外投资者当作交易中介、支付手段、储备资产和赢利性投资,人民币才能稳步走出国界。
黄益平:经济复苏三大趋势
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日前撰文指出,这次金融危机将给世界经济带来长期影响,其中起码有三方面的潛在变化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第一,金融危机过后,美国家庭储蓄率可能开始上升。也就是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可能缩小,对亚洲国家来说,出口市场可能不会再像过去5年那么强劲。第二,资本价格可能上于卜。过去十几年,由于宏观环境稳定,风险溢价不断下降,但过去几年这么低的风险溢价水平其实难以持续。这次金融危机之后,风险溢价会再次回落,但不太可能再回到2006年的水平。最后,与上述两点相关,金融危机结束以后,经济增长会重新回升,但不太可能再回到2002-2007年的增长水平。
陈和午:警惕“保增长”银根松动带来风险
华夏认证中心研究院经济研究员陈和午日前发表文章认为,当前,在中央“保增长”的决策部署下,各地掀起了投资建设新热潮。为此,银行系统也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指导下开始松动银根,向市场不断注入信贷资金,为“GDP保8”保驾护航。这意味着银行在经济不景气时本应重点关注的风险控制目标,可能开始让位于经济保增长的目标。但伴随着银根松动的是,银行业系统的风险也开始趋于增加:风险一:可能引发新一轮产能过剩。风险二:可能导致新一轮通货膨胀。风险三:可能孕育新一轮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四:可能形成新一轮“国进民退”的局面。他指出,尽管在“保增长”背景下,银行信贷支持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将风险控制退居其次而一味强调支持经济增长,支持垄断性的国有企业而不能有效地带动民间投资,那么,银行系统的风险势必加大。
吴晓灵:2009年经济增长需两大动力支撑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近日在贵阳“2009年经济金融形势与政策的分析”专题报告会上表示,2009年我国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需要两大动力支撑:一是释放正常的住房需求,二是促使国民收入向居民收入倾斜。
吴晓灵说,如何顺利将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和现有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是中国经济能否继续平稳增长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的国民可支配收入结构中呈现出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渐减少,企业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的趋势。现在要让国民收入向居民收入倾斜,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并将注意力从对GDP数字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民生活需求的建设上来,才能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
郭田勇:民间金融走出“灰色地带”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日前撰文指出,虽然有着“名不正言不顺”的先天缺憾,民间金融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后备军,不仅支撑了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民营经济发展,而且在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对“三农”起到重要支持作用。但由于法律地位缺失,游离于监管之外,民间借贷行为的风险控制成为长期存在的隐患。特别是民间金融中的“黑色”部分,包括各类带有欺诈性或高风险的金融活动,一旦发生问题就会造成金融秩序混乱,并且影响社会安定。
郭田勇指出,现实中大量存在的“非法集资”活动是现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狭小以及行政垄断的必然结果。由于金融市场既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也不能满足融资者的资金需求,资金的供求双方只能自己创造市场,在法律和制度的规范之外从事投融资活动。鉴于大量地方性中小企业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正式金融体系未能有效地解决这类企业的融资问题之前,非正式金融在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仍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政府迟迟未将民间金融合法化,不允许其正常存在,大大限制了民间金融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编辑 张小玲
点评:从“保7”到“千点保卫战”,侯宁先生的预言多多少少让人感受到了不太乐观的情绪。不过就股市而言,近日却一改以往的颓势,走出一波壮观的行情。“千点保卫战”到底离中国股市有多远?2009年经济走势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林毅夫:人民币升值无法解决全球经济失衡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表示,人民币加速升值不仅无法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而且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滑坡加剧。林毅夫表示,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更多是由美国消费过多以及中国储蓄过度等结构性问题所致,而非人民币汇率问题。若人民币汇率像部分批评人士所呼吁的那样至多升值40%,那么将导致美国的进口成本上升、中国出口下降,这将给本已处于困境中的全球经济带来更沉重的打击。眼下的主要任务应是防止经济长时间衰退。中美两国目前都应将重点放在财政刺激措施方面。
向松祚:2009年全球金融十大趋势
著名经济学家、太平洋研究院院长向松祚日前撰文预测了2009年全球金融的十大趋势:一是全球陷入低利率流动性陷阱;二是国际资金持续向发达国家回流;三是主要大国货币汇率持续震荡;四是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将持续低迷和震荡,全球房地产价格将持续下降和低迷;五是全球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回落和低位震荡;六是全球金融机构持续加速“去杠杆化”;七是全球贸易持续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将持续上升;八是实体经济几乎所有行业和企业都面临需求低迷、收入和利润急剧下降、市值下降、融资困难的巨大压力;九是全球金融体系将全面陷入“债务——通缩负循环”;十是全球性经济衰退和萧条已成定局。
李晶:中国经济可能“短暂通缩”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市场主席李晶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PPI(生产者价格指数)、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等指数来看,未来两三个月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短暂的通缩现象,但经济灵活性较高,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的作用有望下半年体现。此外,中国商业银行没有持太多次债,加上中国金融市场比较封闭,金融海啸对中国相对保守的体系影响有限。而在股市、楼市的大幅下跌之后,银行存款得到较快增长,银行也有充足的流动性去刺激贷款。
李扬:债市对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日前表示,债券市场发展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具有重大的意义。人民币是否能走出去,关键不仅在于外部,而在于内部,在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得好不好。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中国有没有发达的人民币定值的固定收益证券市场。美国人通过贸易逆差把美元推向世界,而后又通过高度发达的美元定值的资产市场,包括国债、机构债、公司债、抵押债等市场,让各国稳定地有利可图地持有美元。这两个侧面,共同构成美元被全球持有并成为各国储备货币的条件。这是一个完整的制度安排。同理,人民币要走出去,要在国际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就不能让交易对手国仅有持有人民币钞票和人民币存款的选择,而应通过发展大规模、有深度的人民币债券市场,让外国人得到更多用人民币进行投资的机会。只有当人民币被国外投资者当作交易中介、支付手段、储备资产和赢利性投资,人民币才能稳步走出国界。
黄益平:经济复苏三大趋势
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日前撰文指出,这次金融危机将给世界经济带来长期影响,其中起码有三方面的潛在变化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第一,金融危机过后,美国家庭储蓄率可能开始上升。也就是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可能缩小,对亚洲国家来说,出口市场可能不会再像过去5年那么强劲。第二,资本价格可能上于卜。过去十几年,由于宏观环境稳定,风险溢价不断下降,但过去几年这么低的风险溢价水平其实难以持续。这次金融危机之后,风险溢价会再次回落,但不太可能再回到2006年的水平。最后,与上述两点相关,金融危机结束以后,经济增长会重新回升,但不太可能再回到2002-2007年的增长水平。
陈和午:警惕“保增长”银根松动带来风险
华夏认证中心研究院经济研究员陈和午日前发表文章认为,当前,在中央“保增长”的决策部署下,各地掀起了投资建设新热潮。为此,银行系统也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指导下开始松动银根,向市场不断注入信贷资金,为“GDP保8”保驾护航。这意味着银行在经济不景气时本应重点关注的风险控制目标,可能开始让位于经济保增长的目标。但伴随着银根松动的是,银行业系统的风险也开始趋于增加:风险一:可能引发新一轮产能过剩。风险二:可能导致新一轮通货膨胀。风险三:可能孕育新一轮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四:可能形成新一轮“国进民退”的局面。他指出,尽管在“保增长”背景下,银行信贷支持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将风险控制退居其次而一味强调支持经济增长,支持垄断性的国有企业而不能有效地带动民间投资,那么,银行系统的风险势必加大。
吴晓灵:2009年经济增长需两大动力支撑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近日在贵阳“2009年经济金融形势与政策的分析”专题报告会上表示,2009年我国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需要两大动力支撑:一是释放正常的住房需求,二是促使国民收入向居民收入倾斜。
吴晓灵说,如何顺利将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和现有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是中国经济能否继续平稳增长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的国民可支配收入结构中呈现出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渐减少,企业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的趋势。现在要让国民收入向居民收入倾斜,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并将注意力从对GDP数字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民生活需求的建设上来,才能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
郭田勇:民间金融走出“灰色地带”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日前撰文指出,虽然有着“名不正言不顺”的先天缺憾,民间金融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后备军,不仅支撑了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民营经济发展,而且在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对“三农”起到重要支持作用。但由于法律地位缺失,游离于监管之外,民间借贷行为的风险控制成为长期存在的隐患。特别是民间金融中的“黑色”部分,包括各类带有欺诈性或高风险的金融活动,一旦发生问题就会造成金融秩序混乱,并且影响社会安定。
郭田勇指出,现实中大量存在的“非法集资”活动是现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狭小以及行政垄断的必然结果。由于金融市场既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也不能满足融资者的资金需求,资金的供求双方只能自己创造市场,在法律和制度的规范之外从事投融资活动。鉴于大量地方性中小企业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正式金融体系未能有效地解决这类企业的融资问题之前,非正式金融在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仍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政府迟迟未将民间金融合法化,不允许其正常存在,大大限制了民间金融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编辑 张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