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的整合阅读,就是在一个主题下,集中多篇文章进行阅读的形式。整合阅读可以是单元整体教学,也可以是不同单元的几篇文章,甚至是几本书的整体教学;整合阅读的主题可以是内容的主题,也可以是形式上的主题。
一、整合的基本策略
主题整合:把具有相关性或者相同特征的阅读内容进行集中学习,能促使学习者在主动比较中获得认识,在举一反三中形成能力,使阅读学习事半功倍。
目标整合:在同主题下把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进行精简、归类和集中。目标整合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点突破;不求全面开花,只求一课一得。
文体整合:相同文体集中学习,有利于加深对这种文体的认识和掌握。例如,说明文一组。
写法整合:写法相同的文章进行整合学习,强化认知。例如,都采取总分结构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
二、整合的内容
1.教材单元内几篇课文的整合:同主题下同单元内的各篇文章不分主次的融合式学习,以单元主题为统领,把握编者的意图,挖掘单元文本间的内在联系,找准单元整体阅读的生长点,通盘考虑整组单元的共性,对各篇文章进行大胆取舍、合理整合,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是人物描写单元,节选了几个人物描写方面的精彩片段,要求通过阅读学习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感悟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围绕这两个目标,对单元提供的三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和两篇选文《金钱的魔力》《刷子李》就可以进行大胆取舍,每个片段只选其中最能反映主要人物特点的语段,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阅读分析感受,同时注意从中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2.跨单元提炼主题的整合:随着单元整合的深入,受语文教材单元主题的启发,老师们开始从不同单元的文章中提炼出主题,进而形成课内课外甚至语文与其他学科(音乐、美术、科学等科目)相结合的主题阅读文章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征“确定”不同主题,构建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求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使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整体性的重构。主题的凝练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主题中得到整合,使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如:可以通过把几篇文章提炼出主题“最是宁静能致远”,引导学生一次整合学习四年级下册的几篇文章《鱼游到了纸上》《纪昌学射》《雕塑家罗素》。
3.课内外群文整合阅读:对同主题或者相同题材的多篇文章不分课内课外,提炼主题,进行整合学习。相对于以文带文中通过阅读课内文章带出课外文章,以文带文是点,是主题之下的部分文章阅读,整合阅读是面,是同主题下的课外众多文章的集中阅读。以文带文中的精读略读方法都可以在这里大有作为,学生真正在实际阅读中学会抓重点,领悟主要内容,激发兴趣,养成良好习惯。群文往往来源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主题阅读答题竞赛、师生共同建构的文章阅读群等。如以“走进鲁迅”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六年级上冊的四篇文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以及巴金、萧红等作家描写鲁迅的一组文章,最后让学生写“我所认识的鲁迅”。这样读写结合,帮助学生把阅读所获得的认识进行系统梳理。
4.整本书的阅读整合: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整本书,组织学生开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阅读学习。例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两篇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梗概和精彩片段,学习结束后就推荐学生阅读整本《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整本书的阅读重在兴趣,但是也需要有阅读程序、批注方法等阅读习惯方面的指导。
三、整合后的具体教法
在整合之后,可以采用“单元导读”“学法迁移”“对比阅读”等具体方法实施教学。
1.单元导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前面都有一段精美的文字,提纲挈领地介绍本组教材的编排主题、主要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要求,文字叙述往往极具感染力,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这样一段文质兼美的文字可以说是本单元阅读学习的纲,必须组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读懂悟透。纲举才能目张,单元导读之后,就可以趁热打铁,阅读单元内的各篇课文。这里的阅读属于泛读,它只要求从文章整体着眼,可以含糊个别生字词语,更用不着咬文嚼字,不必依次去读每一个句子,或者说允许在跳跃式的阅读中把握表述中心思想的主要句子,从宏观上了解各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法迁移: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是四到六篇文章,从精读课文学习中得到本主题文章的学习方法,迁移于略读课文之中,在精读与略读的求同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在精读与略读的求异中感悟不同文章的特点。
3.对比阅读:对比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对比方能见区别,阅读中的对比会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的洞察力。
整合阅读教学改变了“文选教学”的传统,是对语文教学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创新,也是现代社会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轻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整合的基本策略
主题整合:把具有相关性或者相同特征的阅读内容进行集中学习,能促使学习者在主动比较中获得认识,在举一反三中形成能力,使阅读学习事半功倍。
目标整合:在同主题下把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进行精简、归类和集中。目标整合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点突破;不求全面开花,只求一课一得。
文体整合:相同文体集中学习,有利于加深对这种文体的认识和掌握。例如,说明文一组。
写法整合:写法相同的文章进行整合学习,强化认知。例如,都采取总分结构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
二、整合的内容
1.教材单元内几篇课文的整合:同主题下同单元内的各篇文章不分主次的融合式学习,以单元主题为统领,把握编者的意图,挖掘单元文本间的内在联系,找准单元整体阅读的生长点,通盘考虑整组单元的共性,对各篇文章进行大胆取舍、合理整合,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是人物描写单元,节选了几个人物描写方面的精彩片段,要求通过阅读学习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感悟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围绕这两个目标,对单元提供的三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和两篇选文《金钱的魔力》《刷子李》就可以进行大胆取舍,每个片段只选其中最能反映主要人物特点的语段,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阅读分析感受,同时注意从中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2.跨单元提炼主题的整合:随着单元整合的深入,受语文教材单元主题的启发,老师们开始从不同单元的文章中提炼出主题,进而形成课内课外甚至语文与其他学科(音乐、美术、科学等科目)相结合的主题阅读文章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征“确定”不同主题,构建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求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使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整体性的重构。主题的凝练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主题中得到整合,使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如:可以通过把几篇文章提炼出主题“最是宁静能致远”,引导学生一次整合学习四年级下册的几篇文章《鱼游到了纸上》《纪昌学射》《雕塑家罗素》。
3.课内外群文整合阅读:对同主题或者相同题材的多篇文章不分课内课外,提炼主题,进行整合学习。相对于以文带文中通过阅读课内文章带出课外文章,以文带文是点,是主题之下的部分文章阅读,整合阅读是面,是同主题下的课外众多文章的集中阅读。以文带文中的精读略读方法都可以在这里大有作为,学生真正在实际阅读中学会抓重点,领悟主要内容,激发兴趣,养成良好习惯。群文往往来源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主题阅读答题竞赛、师生共同建构的文章阅读群等。如以“走进鲁迅”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六年级上冊的四篇文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以及巴金、萧红等作家描写鲁迅的一组文章,最后让学生写“我所认识的鲁迅”。这样读写结合,帮助学生把阅读所获得的认识进行系统梳理。
4.整本书的阅读整合: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整本书,组织学生开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阅读学习。例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两篇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梗概和精彩片段,学习结束后就推荐学生阅读整本《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整本书的阅读重在兴趣,但是也需要有阅读程序、批注方法等阅读习惯方面的指导。
三、整合后的具体教法
在整合之后,可以采用“单元导读”“学法迁移”“对比阅读”等具体方法实施教学。
1.单元导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前面都有一段精美的文字,提纲挈领地介绍本组教材的编排主题、主要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要求,文字叙述往往极具感染力,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这样一段文质兼美的文字可以说是本单元阅读学习的纲,必须组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读懂悟透。纲举才能目张,单元导读之后,就可以趁热打铁,阅读单元内的各篇课文。这里的阅读属于泛读,它只要求从文章整体着眼,可以含糊个别生字词语,更用不着咬文嚼字,不必依次去读每一个句子,或者说允许在跳跃式的阅读中把握表述中心思想的主要句子,从宏观上了解各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法迁移: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是四到六篇文章,从精读课文学习中得到本主题文章的学习方法,迁移于略读课文之中,在精读与略读的求同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在精读与略读的求异中感悟不同文章的特点。
3.对比阅读:对比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对比方能见区别,阅读中的对比会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的洞察力。
整合阅读教学改变了“文选教学”的传统,是对语文教学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创新,也是现代社会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轻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