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颜值”与“价值”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trj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颜值:教温暖的数学
  【片段1】
  生:两根一样长的磁条,把其中一根剪成两小段,有的小组拼出了三角形,有的小组拼不出三角形,问题出在哪里呢?
  师:先出示两根一样长的线,再将上面一根分成两段,动画演示这两根线努力靠近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生:分成的两小段撑起之后无法相交,如果这两小段相交了,就和长的那条重合了。
  教师出示昨天的作业:当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能画出三角形吗?当时大家争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现在能统一意见吗?
  生:如同老师刚才的演示,当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只能画出两个顶点,另一个点无法抬起,要么抬起了也不可能相交,也就是说无法围出一个面,自然画不出三角形。
  【赏析】学生的疑问自是学生的认知障碍,而且学生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竟然出现了相悖的答案,亟需老师点拨释疑。这下学生明白了,原来同学所谓的“能拼成三角形”,其实并未拼成,不是顶点没对准,就是两边未搭上,视觉上的错误是由于磁条的粗细带来的误会。毕竟线段是没有粗细的,可限于生活材料,能找到的细铁丝、细磁条等终究都是有粗细的,这样容易出现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学生“看见”了拼搭成功的三角形,如果此时教师任凭自己空讲道理,学生是无法信服的。而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不但可以弥补真实材料的不足,而且催生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两条短线如学生所言要么撑不开,要么撑开了搭不上。
  【片段2】
  师:一根线段长3厘米,另一根线段长8厘米。要围出一个三角形,还需要一根几厘米的线段?
  生:6厘米,6+3>8;7厘米,7+3>8;8厘米,8+3>8。其实,只要大于5厘米的都行,但5厘米不行,因为5+3=8。
  师:那11厘米行么?
  生:11+3>8,当然可以。
  生: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仅是一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还包含着两边之差应小于第三边。
  【赏析】学生虽然已经懂得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是这时学生的思维还不缜密,不能通盘考虑任何一条边都可以看作第三边。其實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有三组关系:a+b>c,a+c>b,b+c>a。正是几何画板的再度演示,学生认识到了当第三边为11厘米时,三个点又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就是学生所说的:“不仅是一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还包含着两边之差应小于第三边。”这样认知的不足才重新顺应到了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被动到主动,从木讷到灵动,学生竟被数学的深刻给打动了。当理性的学习有了心理上的需求,智力活动也就随之踊跃开展。这也证实了维果茨基的理论:“与儿童发展相适应的认知的、社会情感的、行为的支架明显地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二、价值:核心素养的诉求
  【片段3】
  教师贴出一根骨头和一幅小狗的相片:狗会怎么做?
  生:以小狗和骨头为端点,画出一条线段。
  师:小狗干吗不先到这一点再去拿骨头?
  生:在三角形的画面中,走两条边的路程要大于走一条边的路程。
  师:材料袋里有两根不一样长的磁条,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
  生:不能。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把长的一根剪成两段。
  师:为什么剪短的一根不行?
  生:剪短的,要么无法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要么围成了,顶点却无法重合。
  师:那大家动手验证,是否真的如此。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老师现在想将磁铁重新接回去,你看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1号磁条+2号磁条>3号磁条,2号磁条+3号磁条>1号磁条,1号磁条+3号磁条>2号磁条。
  师: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拿出自己的作品):为什么老师将长的剪成了两段,却拼不出三角形。
  生:懂了,虽然剪了长的,但是剪出的一小段加上另一条没有大于剪出的一大段,也就是说没有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拼不出。
  【赏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通常的教法是:归纳法发现规律,即教师先让学生去拼三角形,然后通过数据整理,发现拼成的三角形都有一个共同点: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是,因为数是无限的,要么学生总想找出一组反例,以证明老师的说法不尽然是对的;要么学生觉得没有海量数据的支撑,不愿相信结论。蔡鸿英老师在教学中从学生本能出发,用演绎的方法诠释本能,这样为几何素养而教,课堂精彩纷呈亮点频现。但是,不同的学生对于新知的内化,是有不同的速度与不同的感触渠道的。
  再次梳理蔡老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其动画演示的“高颜值”,营造了一份安全学习心理的“场”。又在学生自鸣得意的满足之时,打破了学生认知表征的平衡,让学生学会严谨,学会缜密。例如,学生都懂得要剪两根磁条中长的那根,才可以拼出三角形,而且在这样的操作中明确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师偏偏出示一个不成功的作品,原来剪长的也要符合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生正是在这种不断失衡的状态中,将概念从表象走向思辨,丰盈了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从而实现了教学的“价值”所在。
其他文献
“用字母表示数”是苏教版五年級上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对学生而言,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那么,本课的教学如何帮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理解从确定到可变、从数量到数量关系,直至成功完成这个“飞跃”?教师又该如何提供真实的思维场景,激发真实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思维体验?本文介绍本课的教学片段并加以评析。  【片段一】疑中问,
期刊
8月14日上午,上犹县2017年初高中语文、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暑期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培训班邀请了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市晓庄学院附属中学、南京市教科所等校名师为上犹县初高中语文、数学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能力提升培训,旨在进一步推进上犹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教师隊伍。本次培训为期2天,分语文、数学学科进行培
期刊
8月23日至25日,北京十一学校邀请美国马扎诺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学习目标”培训,学科主任、骨干教师、盟校骨干教师代表以及访问学者参加了培训。研究团队核心成员迈克和杰妮担任培训者,根据团队领导者马扎诺等人所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教育的新艺术与科学》,将教学分为反馈、内容和情景三大类。首先,引领大家概览这三大类下的10个维度,包括学习目标、评估等;然后,根据大家的需要,从10个维度下的
期刊
赣州市赣县区教研室通过校、片区、区、市四级提供教研平台,助推全区教研活动。一是校内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课、示范课、同课异构、微格研课等有实效、有特色的教學教研实践活动,引领广大教师走专业化成长和内涵式发展之路。二是全区各片区学校开展了“片区专题教研”“无生课堂优质课赛”“中小学毕业复习研讨”“蓝青结对”等活动。三是开展了全区小学语文、数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七个学科的青年教师无生课堂
期刊
为充分发挥抚州“才子之乡”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教育旅游新业态,做旺人气,做大旅游,做强文化,做优环境,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抚州市充分挖掘全市丰富的文化、生态、教育资源,通过组织一次远足旅行、一次参观学习、一次主旨报告、一次主题队会、一次文化教育体验活动、一次戏剧观赏、一次篝火晚会、一篇研学心得体会等“八个一”活动,丰富抚州研学旅行内涵,形成独具抚州魅力的特色旅游品牌。  从2017年起,抚
期刊
小学现行各个版本语文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的方式进行编排的。这样编排教材虽然有很多的好处,但单元内课文文体差异太大,使得语文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寻找每课的语言文字运用点,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为此,作者将“提升阅读素养 强化文体意识”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在研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语用——“一得
期刊
导读:体育课堂教学多数是在操场上进行的,其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合理的课堂组织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对课堂的组织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美国SPARK课程对体育课程进行了有效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文通过具体案例,从课程结构、体能与技能、队列队形、教师合作等四个方面对SPARK课程进行介绍,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SPARK课程简介  SPARK是
期刊
苏教版语文教材特别重视背诵训练,把背诵训练视为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呢?这一研究课题已引起了许多教师的重视,并从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不少教师往往把背诵课文的要求安排在课外,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谈不上什么背诵指导,因而学生的背诵费时多,效果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背诵”这一传统的学习语文的经验,把背诵训练真正引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乐背、
期刊
创课是将一种新的教学想法化为教学现实,即“想法+做法”;也是0到1,则创新,每节课都有新思想萌生,每一天都有新教法生成,每个人都有新智慧增加,最后形成质的飞跃。孙老师用师者的情怀、教育家的思想、创新家的热血和激情带我们进行了一次次心灵和生命的旅行。下面的三篇文章从对孙建锋《缔造完美教室》一课的赏析中诠释了这一切。  创课,是一种人的力!“人创,创人”,人在,创课才在。在孙老师的课堂上,他总在努力着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培养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在运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而且还要知道相应的算理。数学运算法则的教学一直是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会直接给出运算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来强化记忆公式。屠旭华老师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时,通过类比探究让学生感悟算理,为运算法则教学起到了引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