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语文教材特别重视背诵训练,把背诵训练视为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呢?这一研究课题已引起了许多教师的重视,并从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不少教师往往把背诵课文的要求安排在课外,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谈不上什么背诵指导,因而学生的背诵费时多,效果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背诵”这一传统的学习语文的经验,把背诵训练真正引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乐背、会背、背好”这三背。现就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雾凇》为例,浅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背诵训练。
一、乐背——激发学生背诵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常用的方法有:
1.看图听录音法。通过观察插图、听录音范读等途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境和语言文字的美妙,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我在指导学生背诵《雾凇》前,先放录音,让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欣赏雾凇的景色。学生听后,我这样问:“雾凇美不美?课文写得美吗?你们愿意把它背下来吗?”学生的背诵兴趣油然而生。
2.教师范背法。学生在背诵训练之前,教师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范背,然后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背诵,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在指导学生背诵《雾凇》第二段中写水汽遇冷的句子时,我先请学生看着课文听老师来背这一部分。接着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记住这一部分的?”然后,告诉学生:“老师是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这个画面,很快就记住了。”最后,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方法记记看。结果,学生的背诵兴趣特别浓厚,很快就背出来了。
3.竞赛法。儿童的好胜心强,凡事都喜欢比个输赢。因此,在课堂上相机举行一些小组赛、男女赛、师生赛等形式的背诵竞赛活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二、会背——教给学生背诵方法
1.理清层次法。在背诵训练之前,教师应先指导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层次,使学生知道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每一层写了几句话,为背诵打下基础。也可指导学生先复述后背诵,做到由粗到细,学生背诵的困难就少了。过去经常发现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卡壳”,多数原因就是对文章的层次掌握不好而造成的。
2.提问法。教师针对課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回答,在回答问题之中,学生渐渐地就会背课文了。如,在指导学生背诵《雾凇》第一段课文时,教师问:“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样的景色?”学生会一一回答。师接着问:“这就是?”生答:“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然后,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背了。
3.寻找、建立“支撑点”法。课文中有反映层次结构的主导词和领头句等,在记忆中都起“支撑”的作用。因为这些少量的,但包含丰富信息的词句,识记时可依靠它们来连接课文内容,背诵时,借助它们使联想系统复活。如,在指导背诵《雾凇》第二段中写“凝结”的一层时,即可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等关联词,建立起“支撑点”,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进行背诵。
4.板书提示法。板书提示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先引导学生把背诵内容的总体框架列出来,然后教师归纳并予以板书,最后,学生按板书提示背诵课文。如:《雾凇》第二段内容较长,教师在指导背诵时,即可根据内容与学生共同归纳出“水汽”“遇冷”“凝结”三部分,并写出这三部分开头的字词,即板书:
水汽 遇冷 凝结
↓ ↓ ↓
从……至 每当 渐渐地
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
5.填空法。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成按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口头填空。多填几遍,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背了。如,在指导背诵《雾凇》第三段时,我把课文设计成:
清早,( ),( )。人们漫步在( ),观赏着这( ),便会( )地赞叹:这真是“( ),( )”呀!
让学生准确地填出括号里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把第三段背上来了。
6.教师引背法。教师引背可分两步进行。一是师背前半句,生背后半句;二是师背开头一个词,生接背。这样就为学生的背诵训练设置了一个坡度,由扶到放,适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三、背好——指导学生感情背诵
背诵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迪,陶冶情操;二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如,在舞台上,有的演员朗诵一首诗歌或讲述一个故事,能打动观众的心,或激情迸发,或声泪俱下,道理就在这里。我们有些学生,书是会背了,但既无停顿又无重音,达不到此效果。我在指导学生背诵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背得熟,还要能表达感情,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
总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加强背诵指导,把背诵训练引进课堂,让背诵在课堂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一、乐背——激发学生背诵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常用的方法有:
1.看图听录音法。通过观察插图、听录音范读等途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境和语言文字的美妙,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我在指导学生背诵《雾凇》前,先放录音,让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欣赏雾凇的景色。学生听后,我这样问:“雾凇美不美?课文写得美吗?你们愿意把它背下来吗?”学生的背诵兴趣油然而生。
2.教师范背法。学生在背诵训练之前,教师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范背,然后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背诵,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在指导学生背诵《雾凇》第二段中写水汽遇冷的句子时,我先请学生看着课文听老师来背这一部分。接着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记住这一部分的?”然后,告诉学生:“老师是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这个画面,很快就记住了。”最后,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方法记记看。结果,学生的背诵兴趣特别浓厚,很快就背出来了。
3.竞赛法。儿童的好胜心强,凡事都喜欢比个输赢。因此,在课堂上相机举行一些小组赛、男女赛、师生赛等形式的背诵竞赛活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二、会背——教给学生背诵方法
1.理清层次法。在背诵训练之前,教师应先指导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层次,使学生知道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每一层写了几句话,为背诵打下基础。也可指导学生先复述后背诵,做到由粗到细,学生背诵的困难就少了。过去经常发现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卡壳”,多数原因就是对文章的层次掌握不好而造成的。
2.提问法。教师针对課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回答,在回答问题之中,学生渐渐地就会背课文了。如,在指导学生背诵《雾凇》第一段课文时,教师问:“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样的景色?”学生会一一回答。师接着问:“这就是?”生答:“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然后,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背了。
3.寻找、建立“支撑点”法。课文中有反映层次结构的主导词和领头句等,在记忆中都起“支撑”的作用。因为这些少量的,但包含丰富信息的词句,识记时可依靠它们来连接课文内容,背诵时,借助它们使联想系统复活。如,在指导背诵《雾凇》第二段中写“凝结”的一层时,即可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等关联词,建立起“支撑点”,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进行背诵。
4.板书提示法。板书提示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先引导学生把背诵内容的总体框架列出来,然后教师归纳并予以板书,最后,学生按板书提示背诵课文。如:《雾凇》第二段内容较长,教师在指导背诵时,即可根据内容与学生共同归纳出“水汽”“遇冷”“凝结”三部分,并写出这三部分开头的字词,即板书:
水汽 遇冷 凝结
↓ ↓ ↓
从……至 每当 渐渐地
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
5.填空法。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成按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口头填空。多填几遍,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背了。如,在指导背诵《雾凇》第三段时,我把课文设计成:
清早,( ),( )。人们漫步在( ),观赏着这( ),便会( )地赞叹:这真是“( ),( )”呀!
让学生准确地填出括号里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把第三段背上来了。
6.教师引背法。教师引背可分两步进行。一是师背前半句,生背后半句;二是师背开头一个词,生接背。这样就为学生的背诵训练设置了一个坡度,由扶到放,适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三、背好——指导学生感情背诵
背诵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迪,陶冶情操;二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如,在舞台上,有的演员朗诵一首诗歌或讲述一个故事,能打动观众的心,或激情迸发,或声泪俱下,道理就在这里。我们有些学生,书是会背了,但既无停顿又无重音,达不到此效果。我在指导学生背诵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背得熟,还要能表达感情,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
总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加强背诵指导,把背诵训练引进课堂,让背诵在课堂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