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计算教学更有效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培养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在运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而且还要知道相应的算理。数学运算法则的教学一直是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会直接给出运算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来强化记忆公式。屠旭华老师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时,通过类比探究让学生感悟算理,为运算法则教学起到了引导、示范的作用。
  【片段一】 类比探究,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关于数的运算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生:加、减、乘、除、乘方。
  师:数的运算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生:先学加减运算再学乘除然后再乘方运算。
  师:对于整式的运算,我们已经学过了什么运算呢?
  生:整式的加减。
  师:你能否类比数的运算,猜想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整式的哪种运算?
  生:整式的乘除。
  师:请从下面四个整式中任选两个构造乘法运算:[a2,a3,a3+ab,a+ab]。
  然后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只需列式,不要求计算);
  (2)试着将你写出的算式分类,你认为整式乘法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生:分为三类①;②,③,④,⑤;⑥。整式乘法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单项式乘多项式和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步骤是怎样的(不要求写出最后结果)?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请一个学生板演写出式⑤和式⑥的运算步骤。)
  师:按照乘法运算法则,上面两式的运算步骤有什么共同点?
  生:他们都可以转化为单项式乘单项式。
  师(总结):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我们前面列出的6个算式,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有这样三种类型:[a2a3],[(a3)2],[(ab)2]。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形如[a2a3]类型的运算,称为同底数幂的乘法。下面进一步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赏析】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屠老师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知识,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本教学片段中,屠老师引导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引出整式的乘除,又通过四个整式的互相相乘,巧妙地引出整式乘法的三种类型: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再引导学生归纳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三种形式,即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经过类比推理,学生探究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底数幂的乘法。
  【片段二】 感悟算理,学习新知
  师:观察前面两个小题的运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请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生1:根据乘方的意义,第(1)题是3个10的积乘以4个10的积,结果是7个10的乘积就等于10的7次方;第(2)题是3个[a]的积乘以4个[a]的积,结果是7个[a]的积就等于[a]的7次方。
  师:那第(3)题又如何填空呢?
  生2:m个10的积乘以n个10的积就等于(m+n)个10的积,也就等于10的(m+n)次方。
  师:通过对以上过程的观察,你们发现这三个题目的运算有什么规律吗?
  生3:第(1)题每个式子都是乘法运算;第(2)题每个式子都有幂的运算在里面;第(3)题乘号两边的乘方底数都一样。它们都是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达这个规律嗎?
  师:回顾法则的探究过程,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生5: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师:大家读一读法则,并思考运用法则的条件是什么?
  生6:必须是同底数的幂。
  师:如果运算过程中幂的底数不相同,应该怎么办?
  生7:化为同底。
  【赏析】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在本教学片段中,屠老师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归纳出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感悟算理并注意法则运用的前提条件。在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这个环节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小题让学生探究,这些题目分别体现了底数从数到字母,指数从数字到字母的变化。教师的设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紧紧围绕着幂的意义和乘法法则展开提问,为学生进一步观察归纳同底数的幂的运算法则做了有效的铺垫。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与师生的不断对话,不但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深刻认识到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是在幂的意义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不仅明白如何进行计算,还感悟了相应的算理。
其他文献
自7月15日始,迄7月30日,新余市渝水三小承接了陕西神木市骨干教师团队的课改集训工作。此次集训分两期,每期的集训时间为一周,参训人员达250多人。  据了解,此次集训该校安排了多节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类别的课型,以求全方位、多角度呈现该校课改的整体成效及灵活多样的课堂风貌。同时,该校为集训活动安排了丰富多样的体验式的专题讲座和主题培训。  另悉,为使参训学员能学以致用,渝水三小在此次集训中,
期刊
“用字母表示数”是苏教版五年級上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对学生而言,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那么,本课的教学如何帮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理解从确定到可变、从数量到数量关系,直至成功完成这个“飞跃”?教师又该如何提供真实的思维场景,激发真实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思维体验?本文介绍本课的教学片段并加以评析。  【片段一】疑中问,
期刊
8月14日上午,上犹县2017年初高中语文、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暑期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培训班邀请了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市晓庄学院附属中学、南京市教科所等校名师为上犹县初高中语文、数学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能力提升培训,旨在进一步推进上犹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教师隊伍。本次培训为期2天,分语文、数学学科进行培
期刊
8月23日至25日,北京十一学校邀请美国马扎诺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学习目标”培训,学科主任、骨干教师、盟校骨干教师代表以及访问学者参加了培训。研究团队核心成员迈克和杰妮担任培训者,根据团队领导者马扎诺等人所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教育的新艺术与科学》,将教学分为反馈、内容和情景三大类。首先,引领大家概览这三大类下的10个维度,包括学习目标、评估等;然后,根据大家的需要,从10个维度下的
期刊
赣州市赣县区教研室通过校、片区、区、市四级提供教研平台,助推全区教研活动。一是校内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课、示范课、同课异构、微格研课等有实效、有特色的教學教研实践活动,引领广大教师走专业化成长和内涵式发展之路。二是全区各片区学校开展了“片区专题教研”“无生课堂优质课赛”“中小学毕业复习研讨”“蓝青结对”等活动。三是开展了全区小学语文、数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七个学科的青年教师无生课堂
期刊
为充分发挥抚州“才子之乡”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教育旅游新业态,做旺人气,做大旅游,做强文化,做优环境,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抚州市充分挖掘全市丰富的文化、生态、教育资源,通过组织一次远足旅行、一次参观学习、一次主旨报告、一次主题队会、一次文化教育体验活动、一次戏剧观赏、一次篝火晚会、一篇研学心得体会等“八个一”活动,丰富抚州研学旅行内涵,形成独具抚州魅力的特色旅游品牌。  从2017年起,抚
期刊
小学现行各个版本语文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的方式进行编排的。这样编排教材虽然有很多的好处,但单元内课文文体差异太大,使得语文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寻找每课的语言文字运用点,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为此,作者将“提升阅读素养 强化文体意识”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在研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语用——“一得
期刊
导读:体育课堂教学多数是在操场上进行的,其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合理的课堂组织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对课堂的组织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美国SPARK课程对体育课程进行了有效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文通过具体案例,从课程结构、体能与技能、队列队形、教师合作等四个方面对SPARK课程进行介绍,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SPARK课程简介  SPARK是
期刊
苏教版语文教材特别重视背诵训练,把背诵训练视为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呢?这一研究课题已引起了许多教师的重视,并从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不少教师往往把背诵课文的要求安排在课外,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谈不上什么背诵指导,因而学生的背诵费时多,效果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背诵”这一传统的学习语文的经验,把背诵训练真正引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乐背、
期刊
创课是将一种新的教学想法化为教学现实,即“想法+做法”;也是0到1,则创新,每节课都有新思想萌生,每一天都有新教法生成,每个人都有新智慧增加,最后形成质的飞跃。孙老师用师者的情怀、教育家的思想、创新家的热血和激情带我们进行了一次次心灵和生命的旅行。下面的三篇文章从对孙建锋《缔造完美教室》一课的赏析中诠释了这一切。  创课,是一种人的力!“人创,创人”,人在,创课才在。在孙老师的课堂上,他总在努力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