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融入乡愁教育的意义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b_c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乡愁?
  “乡愁”在《新华字典》中的释义为:“思乡的忧伤情怀”,指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与怀想之情。在 2013 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里的“乡愁”直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被具象为具有地方特色、能够唤起人们回忆和幸福感的事物。
  乡愁表现为一种个体的情感抒发,具有心理层面的复杂性、抽象性和主观性,因此它往往需要寄托于具体的事物来进行表达[1];另一方面,外部因素对乡愁的触发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往往会大范围的引发人们的乡愁,这就使得乡愁的表达具有了时代性和共情性。在当下,大量人口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大城市谋生,面对城市生活的压力与焦虑,他们开始怀念故乡的人和物,在传统乡村与现代城市的穿梭中找寻一种身份认同[2],这种归属感与安全感的情感需求使人们开始关注乡愁的文化载体,故乡的方言歌谣、美味佳肴、伦理关系、舞蹈音乐和生活方式都成为他们怀想的对象,人们开始肯定这些地方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因此,乡愁表现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们普遍产生的一种对传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追忆,它是人们在反思现代性的过程中,逐渐生发的一种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追寻与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
  二、“乡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联性
  首先,“乡愁”具有文化记忆的功能,“乡愁”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和珍贵。保罗·康纳顿在《社会如何记忆》中提到,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通过或多或少的仪式性操演使共同记忆的传承成为可能[3]。如端午节当天,人们划龙舟、包粽子,传颂屈原的爱国故事,在这些集体性、约定俗成的仪式中人们传承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表达着最本质的民族精神与情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文化,它弥漫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中华民族精神传递给一代又一代,这与“乡愁”指向的文化记忆功能是一致的。
  再者,从乡愁的寄托载体来看,乡愁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它属于传统文化范畴,却对传统文化的时空进行了拓展,传统文化指向过去,“乡愁”蕴含着对过去的追忆,但其指向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传统文化大都记录在古代圣贤书籍中,但乡愁文化则蕴含在传统村落的生活中,具有雅俗两个层面[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的活态性、传承性、地域性等特点,与“乡愁”载体的特点具有一致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所创造、传承的“无形”文化,它形成的历史源远流长,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精神,往往成为乡愁的所指的对象。
  三、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乡愁教育意义
  乡愁教育融入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可以让学生们正确认识“乡愁”,了解“乡愁”是一种个体心理层面的意识,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种表达需要依托具体的文化载体。通过用理性的态度来看待现代社会中的“乡愁”,在城镇化的大潮中认识集体性“乡愁”的特点,认识时代“乡愁”产生的原因,理解乡愁对当下的社会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在这种教育中,通过群体式的参与和讨论,让学生回顾记忆中家乡的点点滴滴,重新将记忆拉回从前家乡的特色与风貌,从而缓解环境转变过程中的不适与惆怅,正确面对这样一种心理情绪,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懂得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疏解乡愁情绪,积极勇敢地面对当下的生活。
  另一方面,“乡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融合,在使学生更好认识乡愁的情况下,能够使学生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它们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而且对于时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即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也对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学生们在课堂上认识到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知道这些文化的来源和传承的历史,在文化记忆中感悟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从而唤醒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觉和自信,铭记历史,珍惜地方文化,愿意肩负传承和弘扬祖国文化的使命,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发扬光大,这是时代对于如今青少年的要求,也是每一代青少年为之努力的方向。
  在教学内容上,在课堂上融入“乡愁”元素,传统的村落建筑、故乡美食的制作技艺、各地区的乡土乡音、地方婚丧嫁娶的习俗礼仪、区域特色的民俗物件等等,这些人们对故乡的深刻记忆在课堂上的展现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图片、音频与纪录片的展示,最大程度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让学生知道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与发展机制,认识到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审美艺术与经济价值,感受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的强大内在生命力。在教学方式上,开展各类交流讨论,让学生自主的讲述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故乡的记忆,相互分享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体味文化的魅力。
  乡愁教育融入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在国家层面重提“乡愁”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战略考量,高校课程的乡愁教育建设有利于国家文化记忆的传承,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本土话语体系构建具有非常重要指导意义;在社会层面,普遍的现代性焦虑迫使我们到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寻找精神的寄托,融入“乡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将有利于舒缓这种集体性的乡愁,指导包括旅游开发、村落保护和景观建筑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建设绿水青山的家园;在个人层面,“乡愁”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结合,使青少年的乡愁有了载体,有助于个人找到自我身份的认同,培育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自觉,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做出人才建设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姚金玲,试论乡愁的表现形式及其深层内涵[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2] 王一川,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J].甘肃社会科学,2002(01)
  [3] 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 彭佐扬,乡愁文化理论内涵与价值梳理研究[J].文化学刊,2016(04)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医疗器械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对相关高校“医疗器械设计原理”课程进行调研,从课程内容、课程师资、课程管理三方面分析不足基于校企合作模式,提出了引入企业导师团队的双师制、构建新的设计方法和课程理念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医疗器械设计原理;教学改革  工业4.0产业革命对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中国市场的冲击
期刊
摘 要: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模式与手段,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广泛应用,在实践中要基于教学目标为基础,科学合理的融合探究性教学模式。对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基于教等角三角形为基础探究合理有效的培养路径与手段。  关键词: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教学;探究能力;培养有效性  数学学习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等角三角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状况探究合理有效的教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政府的关系,最早见于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出于“先欧后亚”战略考虑,需要重新审视国共两党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以及共产党和苏联的关系,加上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美国政府先后派出“美军观察组”、美国特使等,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有限的接触。但是,这种了解和接触,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中国内战的兴起而结束,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其责任完全在美国方面。  关键词:太平洋战争;中国共产
期刊
摘 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客户关系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客户流失预警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即将流失的客户名单,从而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客户维系与挽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国内外学者已经围绕客户流失预测模型做了许多研究,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三种算法是Logistic回归、决策树和人工神经网络。由于实验数据的差异,这些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而且,现有研究大多基于模
期刊
摘 要:时代的不断发展促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因此如何培养出学科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人才成为当下众多教育工作者重点探究的问题。职业学校是专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地方,德育教育工作自然落到了班主任肩上,他们尝试利用不同的德育形式开展德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德育素养逐步得到提升。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教学  新的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打造高效率的课堂,提高课堂的有效利用率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本文将以初中人教版数学课堂为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简单谈一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新课标中强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并成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的决策部署,以信用为核心构建社会综合治理机制,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服务效能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良好营商环境培育的重要环节  改革开放后,伴随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诚信缺失问题逐渐凸显
期刊
摘 要:数学是我们中学学习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量抽象数学知识以及繁多的公式,往往给我们的学习造成较大的困难,而我们通常所采取的方法就是题海战术,用这种方法来充分理解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解题能力,还需要具备优秀的逻辑思维以及创新管理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本文阐述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并提出了构建数学建模意识。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指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规划从专业教育到创业教育的“双创”生态建设路径,文章着重介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方法,从管理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期刊
摘 要: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1)的提出给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从教师备课的角度就如何选择史料突破重难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为例展开。  关键词:史料实证;史料教学;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背景分析】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是新课标必修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