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系列主题班会形成系列化有利于整合学生学习认知的系统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认知的逐步递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模式的转变和多样化;重树信心,发展自我,帮助中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关键词]主题班会系列化 组织形式系统化 指导方式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D4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254-01
班级是青少年参与学校活动最多的群体单位,班会活动是班集体组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助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整合学生学习认知的系统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认知的逐步递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模式的转变和多样化;重树信心,发展自我,帮助中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我学院是中职院校中的工科学校,面对的学生生源具有以下特点:
① 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不强,源于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信心不足。
② 学生没有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潜能和创造力有待激发。
③ 对他人情感认同的反应敏锐,并且反抗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针对这一情况,在规规矩矩的课堂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单一而呆板了,可以借助班会这种随意性很强的课程形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将主题班会形成系列化,会使我们的教育目标、德育目标润物细无声的落到实处。
一、主题班会选题的系列化
如果把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比作兵卒的话,主题班会就像是将帅,每个学期一个主题系列的班会,能奏响这一学期的集体工作的主题旋律。
以我学院学生在校时间2年为例,将主题班会分为4个系列,第一学期以情感教育,认同自我为主,帮助学生尽快的与老师、同学、学院融为一体。形成“我以校为荣”的意识。接纳他人,愉悦自我,形成良好的在校行为习惯,主动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言行展现青少年的蓬勃朝气!第二学期以自立、自强,激励教育为主,发掘学生的潜能,找到自己内藏的闪光点,从而树立我能行的信心,以点代面,化被动为主动进行学生自我改造,树立崭新的精神面貌。第三学期以感恩教育为主,思考“我为谁读书?”通过沟通两代人的心灵,让学生体会父母的殷切期盼,为学习增加动力,形成一个持久的学习为欲望。踏实学习技能,并且学习思考人生的意义,我在为谁努力,为谁读书。 第四学期以职业素养教育为主,通过职业素养教育相关内容的讨论,使学生了解职业在人生中的意义,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工作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应以怎样的状态迎接这一人生的转变,自觉的向职业人方向规范自己。
这四个系列的主题班会各有侧重。结合每个学期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并且四个系列互有关联,层层递进深入。以这四个系列滤清学生思想,使学生的思想不断进步,这样对学生在校内的思想教育任务是通盘连贯考虑。使主题班会的作用达到最大化的效果。
二、主题班会组织形式的系统化
班会主题的组织形式应根据内容灵活多变,形成特色。也就只是说主题内容相互关联,组织形式相互区别。只有变化出新的形式,才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班会中来。
例如:第一个系列--情感教育系列中的组织形式。
1.人物角色互换讨论式。
2.小品故事情景表演式。
3.借助金秋艺术节,班内才艺展示式(个人)。
4.以“男子汉宣言”和“快乐女生”版报展示自我式(全体)。
第二个系列--自立、自强,激励教育系列中的组织形式。
1.以心理游戏的形式。 (找身边的人的闪光点)
2.投标书--我做班会策划人的任务式。
3.知识问答题的形式。
第三个系列--感恩教育,思考“我为谁读书?”中的组织形式。
1.以文字的形式,鼓励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2.实习优秀生回校演讲座谈式。
3.“知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比武大会式(“新武林大会”)。
第四个系列--职业素养教育系列中的组织形式。
1.对视频中求职者表现分析点评的形式。
2.我做招聘企业代言人的形式,模拟招聘现场讨论式。
3.演讲“我的职业规划”式。
4.分析“金色蓝领”的人生成长历程式。(优秀职业人)
以上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系列主题班会活泼,新颖。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班会的活动中来,并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放开心怀,展示真我,增强自信,快乐坚强。
三、重视系列主题班会组织的前馈和后延
系列主题班会是否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与班会前的准备和会后反馈有很大的关联。
首先,班会主题选择和组织的形式,只占班会成功的50%。而另一半的成功则是对学生的准备。班主任在对学生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会前发动学生了解与班会主题相关的信息。例如关于“孔祥瑞”的成长历程分析主题。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相关信息,并且分成几组就“职业素养”为话题,拟出几道竞赛题,以作讨论的准备;《沟通心灵--心里话》主题班会要求学生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写信给孩子,再请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以写信的方式回复家长。《男子汉宣言》主题班会前让学生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星座、格言、理想、希望等写在卡片上,做好准备,实际上准备的过程就是学生融入集体,展示才华,加深成功体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成长的过程。
其次,重视主题班会效果的反馈,系列教育的每一个内容都是下一个内容的延伸,下次班会教育是上次班会的继续和补充,对于主题班会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应抓住不放。使余音绕梁不绝,变短时收效为长期效益。”在此基础上将主题班会与日常教育和管理融为一体,有助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下一个内容。 四.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组织指导
从实践中看,做好主题班会的系列化设计,组织好每个学期的主题班会,对做好班主任工作大有裨益,抓住主题班会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指导方法,对学生适时有效的进行教育是学校班级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组织与指导呢?
1.以知识为铺垫的文合式
由于能在宽松无压力的状态下满足学生对科学、社会知识的需要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对已有知识的巩固,运用和新知识的扩充,掌握。生于电脑时代的中职学生,活动领域和交往范围的扩大,对课外知识的涉猎更是越来越广泛。今后社会对他们在组织,协调,社交等方面非智力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主题班会的内容与形式只要能让他们感兴趣就能激起他们的热情,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以活动为载体的渗透式教育
我校每年的“金秋艺术节”和“职业技能比赛”时一个很好的展示学生才艺与技能的舞台。在主题班会中为学生提供“秀场”,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去成为活动的主人。飞扬自信,张扬个性,提升能力,形成班级凝聚力,使班集体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体现出来。教师作为幕后主导者,只要把握好学校活动的精髓,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学生为操作主体的自主式教育
系列主题班会的选题与组织形式变化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强调实践。“做中学”通过实际操作的功能,做中思考,做中改进才能最终达到主题班会的目的。针对学生情况,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设置情境,组织讨论,(如,请同学来做班会主持人和做评委-评价求职者的表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欢愉、平等的气氛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建议的形式,让学生更加平和的接受他人的意见。促进情商提高,从而改进自身不足,完善自我,个人素质不断提升。(如,在讨论会后学生自己就提出要使用文明语言进行讨论发言,学生们自觉在下一次活动中注意口头语言的规范。)
中职学校学生特点与普通高中是不一样的,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注重侧面的引导,将教育化为无形,而形式别具一格,充满平等,和谐氛围的主题班会是一个有效的教育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形式。让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形式激发中职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挖掘自我潜能,树立自立,自强之心。在校内培养他们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准职业人才。
[关键词]主题班会系列化 组织形式系统化 指导方式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D4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254-01
班级是青少年参与学校活动最多的群体单位,班会活动是班集体组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助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整合学生学习认知的系统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认知的逐步递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模式的转变和多样化;重树信心,发展自我,帮助中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我学院是中职院校中的工科学校,面对的学生生源具有以下特点:
① 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不强,源于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信心不足。
② 学生没有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潜能和创造力有待激发。
③ 对他人情感认同的反应敏锐,并且反抗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针对这一情况,在规规矩矩的课堂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单一而呆板了,可以借助班会这种随意性很强的课程形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将主题班会形成系列化,会使我们的教育目标、德育目标润物细无声的落到实处。
一、主题班会选题的系列化
如果把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比作兵卒的话,主题班会就像是将帅,每个学期一个主题系列的班会,能奏响这一学期的集体工作的主题旋律。
以我学院学生在校时间2年为例,将主题班会分为4个系列,第一学期以情感教育,认同自我为主,帮助学生尽快的与老师、同学、学院融为一体。形成“我以校为荣”的意识。接纳他人,愉悦自我,形成良好的在校行为习惯,主动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言行展现青少年的蓬勃朝气!第二学期以自立、自强,激励教育为主,发掘学生的潜能,找到自己内藏的闪光点,从而树立我能行的信心,以点代面,化被动为主动进行学生自我改造,树立崭新的精神面貌。第三学期以感恩教育为主,思考“我为谁读书?”通过沟通两代人的心灵,让学生体会父母的殷切期盼,为学习增加动力,形成一个持久的学习为欲望。踏实学习技能,并且学习思考人生的意义,我在为谁努力,为谁读书。 第四学期以职业素养教育为主,通过职业素养教育相关内容的讨论,使学生了解职业在人生中的意义,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工作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应以怎样的状态迎接这一人生的转变,自觉的向职业人方向规范自己。
这四个系列的主题班会各有侧重。结合每个学期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并且四个系列互有关联,层层递进深入。以这四个系列滤清学生思想,使学生的思想不断进步,这样对学生在校内的思想教育任务是通盘连贯考虑。使主题班会的作用达到最大化的效果。
二、主题班会组织形式的系统化
班会主题的组织形式应根据内容灵活多变,形成特色。也就只是说主题内容相互关联,组织形式相互区别。只有变化出新的形式,才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班会中来。
例如:第一个系列--情感教育系列中的组织形式。
1.人物角色互换讨论式。
2.小品故事情景表演式。
3.借助金秋艺术节,班内才艺展示式(个人)。
4.以“男子汉宣言”和“快乐女生”版报展示自我式(全体)。
第二个系列--自立、自强,激励教育系列中的组织形式。
1.以心理游戏的形式。 (找身边的人的闪光点)
2.投标书--我做班会策划人的任务式。
3.知识问答题的形式。
第三个系列--感恩教育,思考“我为谁读书?”中的组织形式。
1.以文字的形式,鼓励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2.实习优秀生回校演讲座谈式。
3.“知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比武大会式(“新武林大会”)。
第四个系列--职业素养教育系列中的组织形式。
1.对视频中求职者表现分析点评的形式。
2.我做招聘企业代言人的形式,模拟招聘现场讨论式。
3.演讲“我的职业规划”式。
4.分析“金色蓝领”的人生成长历程式。(优秀职业人)
以上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系列主题班会活泼,新颖。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班会的活动中来,并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放开心怀,展示真我,增强自信,快乐坚强。
三、重视系列主题班会组织的前馈和后延
系列主题班会是否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与班会前的准备和会后反馈有很大的关联。
首先,班会主题选择和组织的形式,只占班会成功的50%。而另一半的成功则是对学生的准备。班主任在对学生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会前发动学生了解与班会主题相关的信息。例如关于“孔祥瑞”的成长历程分析主题。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相关信息,并且分成几组就“职业素养”为话题,拟出几道竞赛题,以作讨论的准备;《沟通心灵--心里话》主题班会要求学生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写信给孩子,再请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以写信的方式回复家长。《男子汉宣言》主题班会前让学生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星座、格言、理想、希望等写在卡片上,做好准备,实际上准备的过程就是学生融入集体,展示才华,加深成功体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成长的过程。
其次,重视主题班会效果的反馈,系列教育的每一个内容都是下一个内容的延伸,下次班会教育是上次班会的继续和补充,对于主题班会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应抓住不放。使余音绕梁不绝,变短时收效为长期效益。”在此基础上将主题班会与日常教育和管理融为一体,有助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下一个内容。 四.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组织指导
从实践中看,做好主题班会的系列化设计,组织好每个学期的主题班会,对做好班主任工作大有裨益,抓住主题班会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指导方法,对学生适时有效的进行教育是学校班级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组织与指导呢?
1.以知识为铺垫的文合式
由于能在宽松无压力的状态下满足学生对科学、社会知识的需要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对已有知识的巩固,运用和新知识的扩充,掌握。生于电脑时代的中职学生,活动领域和交往范围的扩大,对课外知识的涉猎更是越来越广泛。今后社会对他们在组织,协调,社交等方面非智力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主题班会的内容与形式只要能让他们感兴趣就能激起他们的热情,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以活动为载体的渗透式教育
我校每年的“金秋艺术节”和“职业技能比赛”时一个很好的展示学生才艺与技能的舞台。在主题班会中为学生提供“秀场”,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去成为活动的主人。飞扬自信,张扬个性,提升能力,形成班级凝聚力,使班集体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体现出来。教师作为幕后主导者,只要把握好学校活动的精髓,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学生为操作主体的自主式教育
系列主题班会的选题与组织形式变化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强调实践。“做中学”通过实际操作的功能,做中思考,做中改进才能最终达到主题班会的目的。针对学生情况,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设置情境,组织讨论,(如,请同学来做班会主持人和做评委-评价求职者的表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欢愉、平等的气氛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建议的形式,让学生更加平和的接受他人的意见。促进情商提高,从而改进自身不足,完善自我,个人素质不断提升。(如,在讨论会后学生自己就提出要使用文明语言进行讨论发言,学生们自觉在下一次活动中注意口头语言的规范。)
中职学校学生特点与普通高中是不一样的,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注重侧面的引导,将教育化为无形,而形式别具一格,充满平等,和谐氛围的主题班会是一个有效的教育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形式。让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形式激发中职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挖掘自我潜能,树立自立,自强之心。在校内培养他们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准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