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发展呼唤办学自主权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ch1987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代学校机制创新需要自主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顺德的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创造了许多“顺德模式”,三年前区委区政府提出了要进行产业升级,由“顺德制造”迈向“顺德创造”,这帮助顺德度过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实现了顺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顺德教育却远不如顺德经济那样响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创造教育的“顺德模式”呢?我们有来自全国的优秀教师,我们校长们经过北师大高研班和初中校长研修班的学习培训,新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已经形成,已具备现代学校发展应有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和拼搏精神;2009年12月年顺德区政府与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共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顺德现又拥有了地级市的管理权限。因此,教育也应拥有先行先试的机制创新自主权。
  二、现代学校师资建设需要自主权
  现有初中学校的师资队伍素质普遍不高,原有教师需要培训提高,新毕业教师更需要上岗培训,现有的培训的确不少,然而对老师和学校发展有帮助的却少之又少。现在学校老师需要的是针对课堂教学的培训,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培训,而那些大规模的专家讲座式的培训老师已经厌倦了。对此,我们也作了一些尝试——开展教学联盟活动,从最初的三镇3校发展到现在的五镇17校,将联盟校中最优秀的资源共享,很受老师欢迎。高中学校每年都组织到重点师范院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应该让初级中学也有这一自主权,以解决初中所需教师短缺的问题。
  三、现代学校改革创新需要自主权
  我校于2005年开始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反复分析论证后将原有的每节课45分钟缩减为40分钟,将每天减下来的大约半小时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反思每天的学习得与失。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同时还可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和减轻学生学习的课堂负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经过三年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学生的违纪现象少了;中考成绩大幅提升;师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然而,2008年下半年顺德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将接受评估验收,于是被强令改回原来的每节课45分钟。因为学校没有这种自主权,再好的改革也只得废除。
  四、现代学校发展需要拥有招生自主权
  三年前顺德已取消了小升初考试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对于普及型初级中学来说应该生源素质要有所提高。但事实并非如此,不仅未见好,反而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更差了。究其原因是小学升初中不用考试了,其他评价又未跟上。目前小学基本上处于“三无”状态:无统一考试、无检查评比、无教学责任。小学原有升学考试作方向,现在却是无方向性的,于是有的就大兴科研之风,有的就无条件地推行特色建设,有的就借教师专业成长大搞教师培训和开展繁多的无效的教师活动等等。因此,笔者认为,既然初中是划片招生,为什么不把片区的小学捆绑给招生的初中管理呢?初中就可以履行平时的监管和根据教育的需要规划小学六年乃至义务教育的九年。这也符合顺德区教育局的2010年的教育工作规划,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设想
  一是在初中阶段推行分层教育。大胆实行分层教育,即初中两年后将学生分成两层,A层为要求升普高上大学的学生,B层为选择上职中成为技能人才的学生,同时老师也可作相应的分层。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还可减轻老师的负担,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是实行分组教学。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的有效办法就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分组教学。我校新校区现已破土兴建,笔者思考着想利用这一契机在新校教室布置时就将分组教学的思想融入进去,教室取消讲坛和固定黑板,取而代之以移动平台,并将原来的座位横竖排列改为圆桌小组形式(每组6-8人,每班6-8组)。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高职软件专业项目课程的现状和不足,从项目课程的开发目标、开发思路、内容、实施、实践平台、配套教材建设、评价等方面对项目课程开发进行研究,提出以就业能力提升
要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上?怎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防止学生怕学、厌学、甚至弃学呢?每一节数学教学,在注重知识传授时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给学生不断注入新的学习动力。学生才会形成肯学、好学、乐学.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并不是一件难事。    一、认识数学科的特色.激起学生的求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不能仅凭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从事教学,教师必须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不断进行反思,才能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和实践者。我国目前在职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仍然是 “专题讲座”式或纯经验式,培训中缺乏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双向互动和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实践的反思,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著名语言教育家David Nunan(1992)认为
为了促进教学水平的发展,每个学校都开展大量的公开课活动。这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平台,可以让教师之间近距离地学习,有利于教学技巧的不断创新。然而,在公开课这种交流方式蓬勃发展的同时,许多学校,老师,甚至教研单位都存在许多的误区。  一、公开课必须完美  每个人都追求完美,这无可非议。教师在平时多研究,备好课、上好课,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今大多数教师将
高一学生依然童心未泯,大都争强好胜,思维活跃,渴求被认同,富有表现的欲望。由此,我想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擂台辩论等竞赛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既能够满足他们急于表达、渴求认同的心理,同时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创设主动讲练的空间,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迅速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目的。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ick Allwright 认为:“如果语言教师能组织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实现素质教育需要的“好老师”?怎样才能培养、培训和转化出这样的“好老师”?    一、实施素质教育,所需教师的新角色    学习者的角色。教师必须终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在获取知识渠道十分丰富的今天,学生对新知识接受之快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适应教学形式发展的需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