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解题粗心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同时,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数学教育在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并能借助这些素养,来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会经常发现学生出现漏题、抄错题、算错等现象,导致无法正确把握和处理数及符号的信息,大多数人把这样的错误归咎为“粗心”。导致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课程、教学上研究其原因,探讨相应对策,以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数学课程容易发生的错误
  学生计算“马虎”,一直是颇让老师们感到头疼的问题。在数学课程中,我觉得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分析、判断、综合,但计算的错误率往往较高。导致计算错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多数学生家长认为不过是“粗心”而已,殊不知在這种“粗心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种种粗心的原因。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很低,特别是进入高段后,小数、分数的出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更是大为下降。计算在小学数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作为数学的基础,其正确率低直接影响小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形成。
  第一,学生容易把题目看错,比如,305×8,写成35×8或350×8。
  第二,学生容易理解出错,比如,小明、小红和学校都在共和西路旁,小明到学校有500米,小红到学校有300米,请问小明到小红家有多远?现今小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因此产生轻视心理。做题时就会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结果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不认真,忽视了至关重要的词句造成的,因而造成解题错误率的增加。如果对这道题做了周密的分析,一定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他们两人在学校的同侧,另一种情况则是他们两个人在学校的两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思考,要教学生画出简单的线段图帮助审题;其次教师要注意审题的方法,作出认真审题的良好示范,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使学生在读题中学会抓重点、抓关键词,并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第三,学生容易解题出错,比如,一桶油连桶重30千克,用去一半以后重连桶重16千克,问油多重?桶多重?在解题时有很多学生会想差就是油的重量,而不会考虑桶的重量在自始之中都没有发生变化。少的只是油的一半。现在有些学生每次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题时或是比较繁琐的题目是,他们就会从心理上畏惧、排斥,表现为缺乏耐心以及信心,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解决方法,没有信心解决问题,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做题时都是敷衍了事,心不在焉,从而导致错误出现;还有一些学生平时作业、家庭、练习及一般性考试时都很少粗心,主要是因为心情比较平静,不紧张,能够从容答题,而一到关键性的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还有是重大的升学考试中,心情就会紧张起来,心跳加快,手心出冷汗,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甚至有点混乱,由于过度的紧张的心理造成这些考生看错题目,或者书写失误。对这些学生要经常培养他们“一慢二看三通过”的做题习惯,注意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反复强调“你觉得容易的,大家都觉得容易,所以不能大意;而你觉得难的,别的同学也难,不要紧张”。
  二、数学教学容易发生错误
  第一,学生容易习惯理解,比如,练习题是1000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或1千克铁比1000克比重。可考题却出现1000克棉花与1千克一样重,结果错误率达到80%以上。
  第二,学生容易混淆思维,比如,一年级有学生45人,二年级是一年级的2倍,三年级比二年级多25人,问一、二、三年级共有多少人?很多学生认为用45×2+25则行,谁不知这可是一道四步应用题。解这类应用题,很多学生在解题时,总希望能很省事、很快得到结果;还有的学生非常厌烦读题,特别是较长的题目,没有耐心认真审题。对于这些学生,应该耐心培养他们读题的习惯,拿到题目后,读题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慢读、细读、反复读、多读,多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慢慢地也就养成认真读题的好习惯了。
  综上所述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因此,小学生解题粗心的原因短期内的训练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它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家长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孩子自己有信心去解决它,相信粗心的问题会在孩子身上出现得越来越少。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化的深入,语言口语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如何才能打破“哑巴”英语,让孩子们张嘴去说,说一口流利的英文,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语言是一门语言,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我通过二十多年的英文一线教学工作,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从听入手,训练孩子们的口语  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听是第一步。只有听懂了,孩子才能张嘴去说。告诉家长要放一些英文的动画片,英文原版的电影给孩子
期刊
《孔乙己》是中学教材中的名篇,其“名”就在于鲁迅在文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人格分裂式的人物形象——孔乙己。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深深地憾动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心灵。这种艺术穿透力就源自孔乙己自身所特有的矛盾统一。  孔乙己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这是他自身经济地位与自身精神定位的矛盾。经济地位的低下,让他无法真正成为咸亨酒店的“长衫主顾”,那有形的“曲尺柜台”所筑起的无形高墙是孔乙己永远无法逾越的,但实现这种跨
期刊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我又一次接触了高一必修五《余弦定理》一节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对于必修四向量知识掌握的不好,而《余弦定理》这节内容,教材恰恰采用了用向量方法来推导定理。基于学情分析,我果断的尝试避开“应用向量法”这一巧妙的方法进行推导公式,具体教学片段流程如下。  (已經引入课题,只呈现推导余弦定理的教学片断)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老师,老师,昨天我看到您发的视频了,声音不是太清楚……”  我愕然,怎么回事?音响问题我还是没处理好吗?杂音怎么就是去不掉呢?我边走边琢磨。  几天后,当我收拾东西准备去上课时,罗婉宁又跑来了:“老师,老师,昨天我们都互相交流着看了,真是挺容易的,我再也不用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发愁了。”  我没明白她的意思,她看到我询问的目光,她忽然觉得自己说漏了嘴,慌忙改口:“不是,不是,老师,我不是那个意思。
期刊
连动句是谓语部分用连动短语的句子,或者是由连动短语直接构成的句子。它的突出特点是:不同的连动项联系同一个主语,表示同一人物连发性或并发性的行为动作,中间不停顿。  从构成上看:各連动项在结构上有种种情况,但每个连动项都可以连着主语单说。例:  “我倒茶喝”就可以说成“我倒茶”和“我喝”。  “他上街买菜”就可以说成“他上街”和“他买菜”。  从关系上看,各连动项在意义上有种种关系,但是每个连动项都
期刊
不知从何时起,习惯在床头放本自己喜欢的书,每逢闲时,则会慢慢品读。近段时间一直在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收获良多,对于王金战老师所说的“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星”更是深有感触。的确,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成为我们用心去关注的那颗星,而在父母们的心目中,每一个孩子都是每一个家庭最闪亮的一颗星。  感想:孩子是父母心中耀眼的星。  事例:开学初,我们三个科任老师聊得最多的就是班上学生的情况,因为王老师和孙老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结构,势在必行,那么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就语文学科来讲,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布置一些预习题,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会知道,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要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的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培养:一是认真读,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而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三是使用工具书
期刊
有人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复合人才,应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使学生成为“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劳动与技术课教学要求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内容结合起来
期刊
【案例背景】  幼儿虽然对裁缝这个职业不是很了解,但是这样的题材也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我预设到孩子在裁剪的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很多的问题,有问题就会给孩子带来挑战。通过教研组的研讨我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案例描述和分析】  《小裁缝》的活动开始了。  师:老师发现你们身上都穿
期刊
一、创设激趣性提问,增强思维活动的愉悦氛围  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创造生动的愉悦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拐个弯,问在此而意在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射击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与胸部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而能伸缩的铁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  又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设置顺口溜提问:“鸡和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