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该承载什么样的生命教育重任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cs84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案例:
  2014年9月,湖南临澧某中学两名高中生从宿舍楼坠楼,当场身亡……
  2015年3月,青岛胶州市某中学一名16岁的中学生,因为感觉自己在学校被同学欺负,最终选择了跳楼……
  2016年4月,南京某高校一男生在某校区不幸坠楼身亡……
  2017年5月,上海某中学一高二女生跳楼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至少有十五万学生自杀,其中至少六七万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重而自杀,这些自杀学生的数量远远超过所有故意杀人案件被杀人数的总数,甚至超过了所有刑事案件(包括伤害致死)的死亡人数的总数,真的是触目惊心,骇人听闻。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尤其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怎么能无动于衷呢?笔者想就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涉及生命这个话题的素材,进行一番整合和思考,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它所提供的教育素材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深入学生心灵,特别是对于认知水平和理性思考有着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优势。而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内在的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教者更应该承担起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重任。
  那么,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生命教育素材呢?这些生命教育的素材又是来自哪里呢?
  一、生离死别的经历,让我们感悟生命的伟大
  我们都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而在这部小说中,最让我们感悟,也最能引发我们思考的就是主人公保尔在大病初愈之后,一个人来到烈士墓前,面对新生和缅怀战士时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的那一段经历。
  那么,他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刻骨铭心的感悟,尤其是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呢?究其原因就是保尔自己经历过多次生死的考验,也目睹了无数战士、他的战友为人类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段关于“生命的意义”的思考,不仅可以说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而且就是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思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世界青年关于“生命的意义”的思考,成为极好的关于“生命教育”的重要素材。
  还有什么比“死”来得更可怕的?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我们珍视的?唯有珍爱生命,才是对生活的态度,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进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千字美文,更是一篇经典美文。这篇散文选取的素材看似是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却于不经意间道出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丰富深刻的内涵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无论是跟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还是跟着笔者一起解读文本,都会让教师、学生、家长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
  因为这一段描写细致地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朝气蓬勃,充满生命活力的特点,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喚,我们从这段描写中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也感受到度过了一个寒冬之后生命的勃发。这样的描写不仅烘托出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祥和欢乐的气氛,也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生命活力!
  我们再来看文章关于“整个世界”的一段阐述:“我”背母亲,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背儿子,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就是生命绵延的整个世界。
  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传下去。
  还有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郑振铎的《猫》以及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等课文,无一不体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思考。
  二、丰富多彩的世界,让我们感悟生命的伟大
  我们先来看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从紫藤萝花瀑中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不能深陷在伤痛与焦虑中,应以旺盛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因为生命的长河永远都是无止境的。
  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从而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是的,人如花开,劫难总要被幸福战胜,时代的洪流总会冲走不快。只要加快脚步,鼓足生命的勇气前进,你便会是那灿烂瀑布中的一朵浪花。
  我们再来看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这篇散文运用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鼎湖山的一片勃勃生机——泉水调皮可爱,忽隐忽现;泉声如铃笑语,美妙动听;树林枝缠藤绕,碧绿幽森;钟声低沉稳重,余音绕梁……这一切仿佛是鼎湖山的器官,而心脏则是最重要的泉水,那忽而变化的泉声就是其心跳声。
  再仔细想一想,这哪里是在听泉,其实就是在听人生。在泉水声中,我看到了人生;在人生中,我听到了泉水声……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作者能够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以及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的过程。
  从自身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对生命的感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是永远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因此,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和生命的感悟,我们也应该从丰富多彩、姹紫嫣红的大自然中领悟生命的重要。   三、刻骨铭心的历史,让我们感悟生命的伟大
  在这个地球上,有一个民族,它曾经饱受蹂躏与屠杀,依然不屈不挠;有一个民族,它曾经遭受镇压与迫害,依然矢志不渝;有一个民族,它同中国一样,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有一个民族,它同中国一样,有着优良的传统与坚韧的品格。它,就是以色列的犹太民族。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民族的子民顽强不屈、坚韧不拔?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民族饱受蹂躏与欺辱,依然深爱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是什么原因,诱使它的子民勤奋好学、奋发向上,并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当我们读完当代女作家铁凝的《生命与和平相爱》,所有问题迎刃而解,我的眼前顿时豁然开朗。
  犹太民族历史上饱受苦难和屡遭迫害,但是它本身的优秀品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始终滋润着每一位犹太子民心田,影响、繁衍着并创造出一个令全世界人民敬畏的民族。
  正是由于对生命不衰的热爱和对和平执着的祈祷,支撑着犹太民族不断战胜人类所能承受的最大苦难,使他们更加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我们再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热爱生命》。
  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震撼人心魄的力量。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用这样的形式来诠释生命呢?不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杰克·伦敦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幼年起靠出卖体力养活自己。后来受到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热爱生命》就是以他这段特殊的经历为背景写成的。所以,他对生命的感悟就更为深刻,更为透彻。
  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如此在乎自己的生命,因为在生命面前,那些所谓的“黄金”又算得了什么,应该说在生命面前,那些金钱简直是一文不值。那些苦难,那些挫折,在活着的人面前,更是不足挂齿。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这方面有着其他學科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应该成为学生认识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而语文教材都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它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育素材。
  因此,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生命教育。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既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科学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学会珍惜生命,懂得尊重生命,如何面对生命过程中的困难,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态度,提升生命的价值。
  总之,让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实的人生,这就是我们生命教育的愿景,也是语文学科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紫石中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培养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在运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而且还要知道相应的算理。数学运算法则的教学一直是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会直接给出运算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来强化记忆公式。屠旭华老师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时,通过类比探究让学生感悟算理,为运算法则教学起到了引导、
期刊
一、颜值:教温暖的数学  【片段1】  生:两根一样长的磁条,把其中一根剪成两小段,有的小组拼出了三角形,有的小组拼不出三角形,问题出在哪里呢?  师:先出示两根一样长的线,再将上面一根分成两段,动画演示这两根线努力靠近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生:分成的两小段撑起之后无法相交,如果这两小段相交了,就和长的那条重合了。  教师出示昨天的作业:当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能画出三角形吗?当时大家争得不可开
期刊
2017年,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有幸听取了孙建锋老师的《缔造完美教室》。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身为一名教师,如何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去开拓新的天空,如何为学生开凿生命的攀登之路。孙老师在用自己的行动演绎着创新,演绎着这具有深远意义的一课。  【片段一】初识,一场理智的冒险  (播放幼儿园小朋友跳木马的视频。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着。)  师:期许、耐心,这些字眼,沉甸甸的,从耳朵里进去,在心里种下,在大脑里
期刊
过程哲学的创始人怀特海先生的教育代表作《教育的目的》,闪烁着不朽的智慧光芒,一针见血地洞释教育目的,影响深远。茅于轼先生觉得他简直就是专门为当前的中国人写的,译者王立中评价它是一本奇书。在名家的推荐下,我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这本书。  翻开《教育的目的》,我就被书中精辟的言论、一针见血的观点深深吸引。读着读着,我越发觉得作者好像针对我们的教育现实而写,而其实作者早在我出生前的二十年,就已离开了这个世界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的整合阅读,就是在一个主题下,集中多篇文章进行阅读的形式。整合阅读可以是单元整体教学,也可以是不同单元的几篇文章,甚至是几本书的整体教学;整合阅读的主题可以是内容的主题,也可以是形式上的主题。  一、整合的基本策略  主题整合:把具有相关性或者相同特征的阅读内容进行集中学习,能促使学习者在主动比较中获得认识,在举一反三中形成能力,使阅读学习事半功倍。  目标整合:在同主题下把每篇文
期刊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阅读教学贵在涵泳。涵泳有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有利于语言积累。我们只要培养学生涵泳的习惯,巧妙地落实语用训练,才是抓住了阅读教学的牛鼻子。  一、含英咀华,学习推敲文字之法  王崧舟老师曾说:语文教师的语文意识,应该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觉察力。“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反复推敲
期刊
2017年5月22日,兴国县实验小学校园人头攒动,宛如赶集,好不热闹。三(1)班的教室里,兴国县交警大队女子中队的几名警花正在给学生们示范交通操,教孩子们识别交通符号,学交通法规,过红绿灯、斑马线等安全知识,孩子们听得兴致勃勃;四(6)班的教室里,一位医生家长正在给学生们上解剖课,给孩子们讲解人体构造,并现场带来了用于解剖实验的小动物,教育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保护自己,防止骨折,孩子们饶有兴趣地
期刊
2017年5月再次聆听孙建锋执教创课《缔造完美教室》,课堂上他依然睿智,依然尊重每一个孩子。他的课堂大气磅礴,师生间的精彩碰撞层出不穷。  午餐时间,老师们对这堂课仍议论纷纷:“孙老师的创课的确精彩,但这是一节六年级的语文课,好像没有体现语文学科和学段特点,没有关注课标……”  创课真的没有体现语文学科和第三学段的特点吗?再次重温这节课堂实录,我发现了创课无限精彩里的规矩与方圆。  【片段一】完美
期刊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每日都有相当长的时间花费在作业方面。谈起作业印象是“多”,作业素材多、完成的时间多、师生和家校关注多;同时说起作业,又感觉到“少”,与课堂教学研究相比,作业研究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契合状态比较少,有的甚至有所滞后,目前大部分作业的样态呈现出内容固有化、使用布置化、整体设计少,没有充分发挥作业应有的效能,未能实现与课堂教学同步。  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应
期刊
在苏浙中学语文论坛第二届年会上,肖培东老师执教的《春酒》一课令人印象深刻。这节课值得揣摩学习的地方很多,在此,且看肖老师课上对学情的观察和调整妙招。  【片段一】精微观察,精细“把脉”  师:同学们,大家诚实地回答我读过《春酒》没有?(师举手示意,生没有反应)  师:读过《春酒》的请举手。(三人举手)  师:你是来自哪个班的?(师指生答,又连着问五人,得到四种答案)  师:还有其他班级的吗?请举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