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isual Basic(简称VB)是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入门语言。VB提供的是可视化的开发环境,我们可以用鼠标像画图一样构建出程序的界面。而且VB提供了丰富的控件组,省去了我们自己写代码实现这些效果的麻烦,与传统的非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QBASIC相比,VB虽然内容扩充了很多,但学起来却更简单,用起来也更方便。
我从事VB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有几年的时间了,在此期间也接触了各种各样的VB教材,通过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探索和学习。我总结出了一套关于VB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获益匪浅。
一、解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潜能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很多成绩相差悬殊的学生之间,其智商水平差别并不大。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可使后进学生转化为优等生的事实,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充分调动潜能的有力证明。
要想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就要先让学生从心里彻底消除“我不可能学会”的想法。这种“畏难”情绪,严重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是“教”、特别是“学”的最大障碍。
因此,在上每一节课时,我注重把“引导”放在首位,尽量让学生感觉到,不用死背书,只要自己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VB使用过程中的小技巧。例如,控件的属性名很多,又都是英文,学生大多英文底子薄,不易看懂。我就提醒学生看属性栏中的提示,以减少记忆负担。
二、注重教法研究,不断引入更实用的例题
(一)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在教学中,我主张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将知识点打散,安排到课堂实训(即例题)中,先强化技能,后总结、归纳。其中的《2.3向窗体添加控件》一节,采用的是“化零为整”的模式,以Windows系统中的计算器的界面设计为题,囊括了以下三类操作的方法。
1.控件的移动和大小调整;
2.控件和复制与删除;
3.多个控件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这样给学生留下学习内容不太多,比较好学的印象。而且,看到自己也能设计出和Windows系统中的计算器的相同的界面,学生的热情大大地提高了。
(二)因材施教,引入“阶梯型”题目。
五个手指各有长短,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是千差万别。为了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设计教学内容。这势必出现自学能力较强、反应较快的学生“吃不饱”,而反应慢、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则“消化不良”的情况。要解决这一教学中的矛盾,教师除了要照顾大多数学生之外,还要对那些特别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照,可自行设计题目,而不能完全照搬教材上的例题。
例如,在练习程序设计中的条件结构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题目;随机输入姓名、年龄和性别,判断输入者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或是同龄人,并根据判断输出“××哥哥,你好!”或是“××妹妹,你好!”等,如果是同龄人,則输入“××朋友,你好,太好了,我们同岁!”
对那些反应稍慢一点的学生,教师则可给出程序的清单,为这部分学生逐条讲解,之后,以第一阶段的题目为主,稍加变化,再完成一个类似的题目。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掌握正确的程序设计思路。
VB作为一个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其程序设计过程一般有如下几步:
1.设计窗体,即添加控件;
2.设置窗体及控件的属性;
3.编写程序代码。
我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给学生示范这样一个做题过程,实际程序的关键在于编写程序代码,编写代码即传统意义上的编程,其一般思路是: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入反馈信息。我经过多年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的教学发现,先让学生明白这个思路,再分析程序或者编写程序代码,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二)学习编写程序代码的建议。
1.读发音,记语句。
V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句,都由英语单词组成。因而,VB语句的记忆,其实质就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在刚接触语句时,我就教学生用语句的发音来记它的写法,而不是单纯地背语句的字母组合。比如,IF读成[if],而不是[ai—ef]。
学生第一次接触VB语句,就要有意识地反复读语句的发音,直到对这个发音有印象为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发现90%的学生能对语句的读音发生反应,并按照语句的读音来记忆。学生尝到了这种方法的好处,逐渐把这种“读发音、记语句”的方式变成学习VB语句的一种方法。
2.反复练,记语句。
课堂教学中,学生一开始获得的是短时记忆;要想保持,必须转换为长时记忆。怎样完成这种转化呢?反复练习,强化记忆,是短时记忆照着长时记忆转化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反复操作练习,才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才能记得准、记得牢。
3.单元总结,对比记忆。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较容易地实现记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抓住每个单元中各种语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例如,VB中的循环结构有两种语句格式:For和Do循环。
我为学生设计一个练习题,让学生分别用这两种语句格式(实际上是五种方法)来完成同样的功能—“显示1~10”。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他们的异同点。
这样一来,加深了学生对两种语句格式的理解,提高了记忆深度和广度。
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导学生进入了VB的殿堂之后,教师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其中就包括VB的学习资料、趣味程序的源代码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提供的学习机会,扩展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其次,让学生每学一点儿,就赶快把它用到实际的程序中去。只有“学以致用”,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学生教会观察生活,发现现实生活中可以用VB编写多媒体播放程序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的是学习的正确方法和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态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教学中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合理的教法、学法的有机结合,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流。同时,我们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主人,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本学科的教法与学法,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从事VB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有几年的时间了,在此期间也接触了各种各样的VB教材,通过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探索和学习。我总结出了一套关于VB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获益匪浅。
一、解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潜能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很多成绩相差悬殊的学生之间,其智商水平差别并不大。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可使后进学生转化为优等生的事实,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充分调动潜能的有力证明。
要想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就要先让学生从心里彻底消除“我不可能学会”的想法。这种“畏难”情绪,严重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是“教”、特别是“学”的最大障碍。
因此,在上每一节课时,我注重把“引导”放在首位,尽量让学生感觉到,不用死背书,只要自己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VB使用过程中的小技巧。例如,控件的属性名很多,又都是英文,学生大多英文底子薄,不易看懂。我就提醒学生看属性栏中的提示,以减少记忆负担。
二、注重教法研究,不断引入更实用的例题
(一)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在教学中,我主张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将知识点打散,安排到课堂实训(即例题)中,先强化技能,后总结、归纳。其中的《2.3向窗体添加控件》一节,采用的是“化零为整”的模式,以Windows系统中的计算器的界面设计为题,囊括了以下三类操作的方法。
1.控件的移动和大小调整;
2.控件和复制与删除;
3.多个控件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这样给学生留下学习内容不太多,比较好学的印象。而且,看到自己也能设计出和Windows系统中的计算器的相同的界面,学生的热情大大地提高了。
(二)因材施教,引入“阶梯型”题目。
五个手指各有长短,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是千差万别。为了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设计教学内容。这势必出现自学能力较强、反应较快的学生“吃不饱”,而反应慢、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则“消化不良”的情况。要解决这一教学中的矛盾,教师除了要照顾大多数学生之外,还要对那些特别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照,可自行设计题目,而不能完全照搬教材上的例题。
例如,在练习程序设计中的条件结构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题目;随机输入姓名、年龄和性别,判断输入者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或是同龄人,并根据判断输出“××哥哥,你好!”或是“××妹妹,你好!”等,如果是同龄人,則输入“××朋友,你好,太好了,我们同岁!”
对那些反应稍慢一点的学生,教师则可给出程序的清单,为这部分学生逐条讲解,之后,以第一阶段的题目为主,稍加变化,再完成一个类似的题目。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掌握正确的程序设计思路。
VB作为一个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其程序设计过程一般有如下几步:
1.设计窗体,即添加控件;
2.设置窗体及控件的属性;
3.编写程序代码。
我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给学生示范这样一个做题过程,实际程序的关键在于编写程序代码,编写代码即传统意义上的编程,其一般思路是: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入反馈信息。我经过多年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的教学发现,先让学生明白这个思路,再分析程序或者编写程序代码,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二)学习编写程序代码的建议。
1.读发音,记语句。
V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句,都由英语单词组成。因而,VB语句的记忆,其实质就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在刚接触语句时,我就教学生用语句的发音来记它的写法,而不是单纯地背语句的字母组合。比如,IF读成[if],而不是[ai—ef]。
学生第一次接触VB语句,就要有意识地反复读语句的发音,直到对这个发音有印象为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发现90%的学生能对语句的读音发生反应,并按照语句的读音来记忆。学生尝到了这种方法的好处,逐渐把这种“读发音、记语句”的方式变成学习VB语句的一种方法。
2.反复练,记语句。
课堂教学中,学生一开始获得的是短时记忆;要想保持,必须转换为长时记忆。怎样完成这种转化呢?反复练习,强化记忆,是短时记忆照着长时记忆转化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反复操作练习,才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才能记得准、记得牢。
3.单元总结,对比记忆。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较容易地实现记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抓住每个单元中各种语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例如,VB中的循环结构有两种语句格式:For和Do循环。
我为学生设计一个练习题,让学生分别用这两种语句格式(实际上是五种方法)来完成同样的功能—“显示1~10”。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他们的异同点。
这样一来,加深了学生对两种语句格式的理解,提高了记忆深度和广度。
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导学生进入了VB的殿堂之后,教师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其中就包括VB的学习资料、趣味程序的源代码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提供的学习机会,扩展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其次,让学生每学一点儿,就赶快把它用到实际的程序中去。只有“学以致用”,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学生教会观察生活,发现现实生活中可以用VB编写多媒体播放程序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的是学习的正确方法和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态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教学中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合理的教法、学法的有机结合,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流。同时,我们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主人,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本学科的教法与学法,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