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自理,就是自己照顾自己,自我服务,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果一个人自理能力差,则会出现干什么事情也不紧凑,拖拖拉拉,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幼儿期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分析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成因以及从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关键词:自理能力;幼儿;家长;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213
面对未来的各种竞争和挑战,要想使孩子成为未来竟争中的强者,就必须从小进行素质培养,使其具备较强的独立性。独立性的发展对于孩子的个性、认知、情绪、情感等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孩子独立性的增强,对其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对其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善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个性特征,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成因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各方面发展尚不成熟,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小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不爱吃蔬菜等,也有部分幼儿自主进餐能力较弱,使用餐具的技能不够熟练,经常需要成人喂饭;有的幼儿睡眠不够规律,没有形成良好的午睡习惯,睡姿存在一定问题,穿脱衣服的能力较弱;有的幼儿在如厕时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厕所环境,产生胆小害怕的心理,大小便后擦拭屁股的能力也相对较弱;还有的幼儿没有认识到喝水的重要性,不能主动喝水。还有一些小班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完全不同,在幼儿园里从不挑食,也能自己穿脱衣服,但是到了家里吃饭穿衣都是大人来做。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第一,家长溺爱心理。
家长心疼孩子,不愿让孩子吃苦受累,喜欢为孩子代劳所有的事情,造成了幼儿得不到应有的学习和锻炼,什么也不会做。孩子挑食、偏食,家长也是过分宠溺,听之任之,不加纠正。
第二,家长缺乏耐心。
有的孩子不是不愿意自己动手,而是在初学阶段可能动作不太熟练,有些拖沓延宕,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完成自理,又亲自动手包办代替了。久而久之,孩子又失去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第三,家长对孩子缺乏信任。
部分家长觉得孩子太小,什么事情也不能做,自己吃饭会打碎碗,会吃得满身都是;自己穿衣会受冻着凉;自己如厕会整理不好衣服;自己整理玩具会把手弄破弄脏……所以,什么也不让孩子来做。
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幼儿要从一个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的人发展成为一个会思考、会做事的人,就必须不断获取外界信息、不断去尝试,以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通过幼儿的自理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独立地创造性地做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幼儿迎难而上、热爱劳动的坚强品质;可以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与责任心;可以使幼儿认识事物、学到经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长大后自然就会的,因此需要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才能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对此,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自理的兴趣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独立、发展等内涵对小班幼儿来说太深奥了,幼儿难以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因此,教师要秉承着寓教于乐的理念,给幼儿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玩耍中学习。例如,在学习《苹果与橘子》的时候,将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教师可以搜集红色与橘色的瓶盖代替苹果与橘子,然后准备三个盒子,将瓶盖放在一个盒子里面,接着给幼儿进行描述:“农民伯伯需要小朋友帮忙,将混合在一起的苹果与橘子分开来,分别装在不同的篮子里,将苹果装在左边的盒子,橘子装在右边的盒子”。让幼儿能够对颜色进行分类,做的好的幼儿给与奖励,循环往复,非常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刚开始的时候速度较慢,也出现错误,到后来,速度就会加快,幼儿的专注能力得到提升。
(二)引导幼儿观察与模拟
小班的幼儿是善于模仿的,具有强烈的可塑性。因此,发展幼儿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让幼儿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行更好地探索,进行游戏教学,促进幼儿更深刻的成长与发展。例如,锻炼幼儿的穿衣技能,是小班幼儿自理教学的关键部分,幼儿教师要准备一些拉链、鞋带、纽扣等材料,让幼儿去拉拉链、系鞋带、扣纽扣,让幼儿进行实践练习,再拿出小朋友喜欢的小娃娃,让幼儿学会给娃娃穿衣服,发展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幼儿的自主能力与责任心。同时,幼儿教师需要注意,小班幼儿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是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养,幼儿具备了初步的自理能力。让幼儿成为教师的小助手。例如,在吃饭做游戏的时候,让能力较好的幼儿帮助分餐具,结束后收拾餐具与材料,或者给幼儿分配简单的扫除任务,例如,在进餐的时候,教师可以挑选一些能力较好的幼儿,让他们帮着分餐具、收拾餐具,还有一些扫除任务等,在幼儿完成之后,给与幼儿更多的夸奖与鼓励,促进幼儿自信心成长,让幼儿快乐的成长与发展。
(三)借用同龄榜样的力量教育幼儿
幼儿的智力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行为主要是模仿。不但模仿成人的言行,并且十分注意同伴的言行。只要是同伴会做的,他们也会试着努力去做,有种不服输的精神。家长应该利用这一优点,有意识地给他们提供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做为学习的榜样。所选的榜样最好是幼儿园的同学或平时的玩伴,因为他们能力相当、地位平等,很容易相互影响。通过同龄榜样给幼儿提供学习技能和交流的机会,幼儿得到的感受和体验会更加独特。这种教育对幼儿来说具体形象、容易接受、富于趣味、印象深刻,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家长与教师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幼儿,通过耐心细致辅导幼儿,积极开展家园共育、家园共建。同时一定要充分信任孩子、给孩子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安琪.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 9(03):202.
[2]陈娟.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 8(1 1 ):1 95.
[3]王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立体化培养策略探究 [J]. 学周刊,201 8(32):1 79-1 80.
[4] 袁红,何颖.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6.3.10
[5] 吴梅花.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21
[6] 庄军红.论学前期儿童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关键词:自理能力;幼儿;家长;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213
面对未来的各种竞争和挑战,要想使孩子成为未来竟争中的强者,就必须从小进行素质培养,使其具备较强的独立性。独立性的发展对于孩子的个性、认知、情绪、情感等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孩子独立性的增强,对其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对其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善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个性特征,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成因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各方面发展尚不成熟,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小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不爱吃蔬菜等,也有部分幼儿自主进餐能力较弱,使用餐具的技能不够熟练,经常需要成人喂饭;有的幼儿睡眠不够规律,没有形成良好的午睡习惯,睡姿存在一定问题,穿脱衣服的能力较弱;有的幼儿在如厕时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厕所环境,产生胆小害怕的心理,大小便后擦拭屁股的能力也相对较弱;还有的幼儿没有认识到喝水的重要性,不能主动喝水。还有一些小班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完全不同,在幼儿园里从不挑食,也能自己穿脱衣服,但是到了家里吃饭穿衣都是大人来做。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第一,家长溺爱心理。
家长心疼孩子,不愿让孩子吃苦受累,喜欢为孩子代劳所有的事情,造成了幼儿得不到应有的学习和锻炼,什么也不会做。孩子挑食、偏食,家长也是过分宠溺,听之任之,不加纠正。
第二,家长缺乏耐心。
有的孩子不是不愿意自己动手,而是在初学阶段可能动作不太熟练,有些拖沓延宕,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完成自理,又亲自动手包办代替了。久而久之,孩子又失去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第三,家长对孩子缺乏信任。
部分家长觉得孩子太小,什么事情也不能做,自己吃饭会打碎碗,会吃得满身都是;自己穿衣会受冻着凉;自己如厕会整理不好衣服;自己整理玩具会把手弄破弄脏……所以,什么也不让孩子来做。
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幼儿要从一个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的人发展成为一个会思考、会做事的人,就必须不断获取外界信息、不断去尝试,以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通过幼儿的自理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独立地创造性地做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幼儿迎难而上、热爱劳动的坚强品质;可以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与责任心;可以使幼儿认识事物、学到经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长大后自然就会的,因此需要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才能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对此,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自理的兴趣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独立、发展等内涵对小班幼儿来说太深奥了,幼儿难以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因此,教师要秉承着寓教于乐的理念,给幼儿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玩耍中学习。例如,在学习《苹果与橘子》的时候,将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教师可以搜集红色与橘色的瓶盖代替苹果与橘子,然后准备三个盒子,将瓶盖放在一个盒子里面,接着给幼儿进行描述:“农民伯伯需要小朋友帮忙,将混合在一起的苹果与橘子分开来,分别装在不同的篮子里,将苹果装在左边的盒子,橘子装在右边的盒子”。让幼儿能够对颜色进行分类,做的好的幼儿给与奖励,循环往复,非常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刚开始的时候速度较慢,也出现错误,到后来,速度就会加快,幼儿的专注能力得到提升。
(二)引导幼儿观察与模拟
小班的幼儿是善于模仿的,具有强烈的可塑性。因此,发展幼儿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让幼儿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行更好地探索,进行游戏教学,促进幼儿更深刻的成长与发展。例如,锻炼幼儿的穿衣技能,是小班幼儿自理教学的关键部分,幼儿教师要准备一些拉链、鞋带、纽扣等材料,让幼儿去拉拉链、系鞋带、扣纽扣,让幼儿进行实践练习,再拿出小朋友喜欢的小娃娃,让幼儿学会给娃娃穿衣服,发展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幼儿的自主能力与责任心。同时,幼儿教师需要注意,小班幼儿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是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养,幼儿具备了初步的自理能力。让幼儿成为教师的小助手。例如,在吃饭做游戏的时候,让能力较好的幼儿帮助分餐具,结束后收拾餐具与材料,或者给幼儿分配简单的扫除任务,例如,在进餐的时候,教师可以挑选一些能力较好的幼儿,让他们帮着分餐具、收拾餐具,还有一些扫除任务等,在幼儿完成之后,给与幼儿更多的夸奖与鼓励,促进幼儿自信心成长,让幼儿快乐的成长与发展。
(三)借用同龄榜样的力量教育幼儿
幼儿的智力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行为主要是模仿。不但模仿成人的言行,并且十分注意同伴的言行。只要是同伴会做的,他们也会试着努力去做,有种不服输的精神。家长应该利用这一优点,有意识地给他们提供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做为学习的榜样。所选的榜样最好是幼儿园的同学或平时的玩伴,因为他们能力相当、地位平等,很容易相互影响。通过同龄榜样给幼儿提供学习技能和交流的机会,幼儿得到的感受和体验会更加独特。这种教育对幼儿来说具体形象、容易接受、富于趣味、印象深刻,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家长与教师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幼儿,通过耐心细致辅导幼儿,积极开展家园共育、家园共建。同时一定要充分信任孩子、给孩子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安琪.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 9(03):202.
[2]陈娟.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 8(1 1 ):1 95.
[3]王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立体化培养策略探究 [J]. 学周刊,201 8(32):1 79-1 80.
[4] 袁红,何颖.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6.3.10
[5] 吴梅花.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21
[6] 庄军红.论学前期儿童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