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在寻找中升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够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皮亚杰说:“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因此我以学生的“找”为主线,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产生“找”出规律的需求的同时能够利用规律解决问题,从而使数学智慧在寻找中诞生。
  一、感知规律,产生需要
  课一开始,我以“记数字”的比赛入手,通过游戏形式刺激学生积极参与:“5678956789、14916253649、1234512345”。之所以设计这样排列的三组数,是考虑到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序思考和选择性记忆。曾把第二个较难记的数字放在第一个,好多学生因为“出门就遇拦路虎”,就没有时间和心思看下面的数字,不能充分体会有规律的数字好记的特点。后来调整了数字顺序,第一个数虽数字大,但学生很容易意识到是有规律的,利用规律方便记忆,待学生再看第二个数字时,由于一下子找不到规律,所以视觉选择就自然落到第三组数字——一个简单又有规律的数字。从这个小游戏中让学生感知到发现规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问题,因此找到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找寻规律,解决问题
  观察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课的主体部分首先由课本主题图出发,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摆放是不是随意的,如不是,有什么规律?学生进行观察并提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提炼出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都是几个为一组,每组又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通过三组物体的视觉冲击,学生能强烈地感受到重复出现现象的存在,即数学上的周期现象。
  当然,学生探索规律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体现在又知道了什么规律,而是体现在面对新的现象或问题时,能主动应用相关的策略,有效地发现给定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解决盆花问题时,学生解释了“照这样摆下去”是什么意思后让学生猜测“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并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检验猜测是否正确。学生通过用画图法、一一列举法、计算法等得到答案,在练习和交流中充分地感受到解题方法的多样化。随后,又抛出彩灯问题:照这样排下去,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让学生自由练习。通过方法的对比,学生充分体会到计算方法的优越性。对于彩旗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自由出题的形式,找出共同规律:余数为1、2时为红色,余数为3和没有余数时是黄色,余数是几决定了彩旗的颜色。进一步总结出解答这类题目的正确、有效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寻找并发现规律,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及总结概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有效的练习是对新知识的巩固,是教师检查自己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亦是学生学习后续知识的准备和铺垫,学生在练习中温故而知新,通过练习还能形成相应的技能。因此,为了更充分地体现练习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尽量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题目,一题多用,既能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推理能力。
  以题1为例,我这样处理:先出示未成规律的三个棋子——○○●,提问:“这是小明摆的一排棋子,仅凭这样摆,你能确定小明摆的第21枚是白子还是黑子吗?为什么?”让学生意识到至少要出现完整的两组,才能找到规律,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摆出完整的两组之后,拓展:“你觉得排在第几枚的棋子也是黑色?”让学生说说想法,找到这组棋子排列的规律:只要是3的倍数,那么就是黑色。继续拓展:“说说第n枚棋子是什么颜色?”学生通过分析发现可能是白色,也可能是黑色,当n除以3余数为1、2的时候是白色,没有余数时是黑色,白色的可能性大一些。最后:“如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通过这一题的不断变化,学生既加深了对解答此类问题的印象,又开发了数学思维,还激发了学生数学探究的愿望。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思想与语言》一书中说道:“有效教学的不二法门乃是超越儿童实际发展水平,带领并辅助他们学习新的知识。”作为数学教学来说,更应该重视数学的内核,即让学生去经历一些现实的、富含挑战性的问题,让其处于“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弗达”的“悱愤”状态之中,再通过教师有效的点拨,促进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去发展数学思维,学生的数学智慧也在这寻找、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诞生和升华。
其他文献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自然影像志》  编者:影像生物调查所(IBE)  ISBN:978-7-2001-2626-6  装订:精装  语种:简体中文  页数:248页  定价:298元  开本:16开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4月  艳丽夺目的棕尾虹雉于空中滑翔;步履轻盈的赤斑羚跳跃岩壁间;性情凶猛的南峰锦蛇从灌木丛下匍匐而出;高山幽谷里绿绒蒿绽放娇媚之姿……精彩镜头带来视觉
日本数学史家米山国藏在他的著作《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说道:“不管他们(指学生)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即使把所教给的知识(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等)全忘了,唯有铭刻在他们心中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想实现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是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获得知识和进一步学习的方法,逐渐掌握蕴涵在知识内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这样
许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非常关注“新授课”的教学,备“学情”、备“知识点”、备“教学手段”、备“板书设计”……可一到每单元安排的练习题时,就敷衍了事:或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一做,简单地讲一讲;或是把它们当成课后练习作业来布置,课堂上对对答案,就紧锣密鼓地进行下一个“新授课”的研究。等到再一次出现同类型题目,或者一模一样的题目而学生却照样漏洞百出时,教师就会埋怨:“这样的题目全都做过,老师也都讲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本课设计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片断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多媒体播放三只小猫比赛
一、“图形变换”教学中“美育热”的冷思考  1.“被”欣赏,缺失需要  如观摩“轴对称图形”一课,课始教师播放川剧“变脸”的视频,以此导入新课,然后画面定格在六张脸谱上,让学生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脸谱。最后教师揭示课题:“像这几个脸谱那样可以分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部分,这样的物体就是对称的。”……这样的课堂导入虽然新颖有趣,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戏剧脸谱的复杂变化,学生只是获得视觉冲击——惊
有学者指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视野,是数学课程改革的相关实践给予的一个重要启示与教训。因此,在实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审视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内容的现实,努力做到对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全景”把握,俯瞰自己所教学的课程内容。下面将以具体的课程内容“鸡兔同笼问题”来谈谈我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7章的“数学广角”,主要内容就是解决“鸡兔同笼”类型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唤起学生的生活感知,去体悟所学的数学知识,而后升华为自己的数学能力。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教育应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进而将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加以检验,学以致用。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这句话可以说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伴随着我们,但是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我们真的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了吗?两次执教“9的乘法口诀”的备课过程及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开学初。校领导让我为全组教师上一节示范课。根据数学进度,示范课的内容应该是“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根据教学“6~8乘法口诀”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这部分内容很难上得出彩。跳过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个内容我教了两次,但两次的教学方式有根本性的区别。第一次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的教学设计层次很清晰,先是导入新课,接着讲授例题,最后巩固训练,整个流程都是教师一步一步指引着学生在学习,师生问答式是课堂的主旋律。而第二次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一改往常的做法,先让学生自学后再点拨质疑,最后进行拓展延伸,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一:  师:我们学校每天下午的“阳光大课间”活动经
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典型案例。笔者在备课时遇到如下的问题:  1.给学生创造什么样的学习空间更适合学生探索?  人教版教材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提供了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上只是机械地拼一拼,没有自己的猜想和创造,只是做了一次“操作工”。  2.如何在操作中深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