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沟通”历来是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实践中,我们尝试过多种方式和手段,但常常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在“有效性”上出了问题。可以说,沟通的有效性决定了教学教育工作的质量,如何做到有效沟通往往关系到教学教育工作的成与败,值得我们研究。
[关键词]沟通;有效性;环境;语言艺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教育活动应围绕是否符合人性的规律而展开,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说,沟通是学校教学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沟通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教学教育工作是否有成效。
下面就师生沟通的有效性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师生沟通的现状
日常的师生沟通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障碍,主要表现为老师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学生低眉俯首,或唯唯唯诺诺或阳奉阴为。
究其实质,教育也是一种人际交往,每个参与者都是积极的主体,都要求自己的沟通伙伴具有积极性,而不能把沟通伙伴看成是某种客体。不同的是,教育的交往对象局限为老师与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或者是受几千年“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或者是因为过分强调灌输的传统教育观念作祟,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作为沟通伙伴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忽视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和判断,因而师生间的人际交往常常是在一个不平等的环境中进行的,其有效性当然大打折扣。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老师喜欢采用“教诲式”或“教导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这两种沟通模式中,“老师是以长者、智者、有知者的身份,对学生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发话,讲授知识,传述真理,劝诫人生,教师自身的优越感和对学生的真诚并存。”(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张东教授原话)一直以来,这两种对话模式倍受欢迎,因为它们常常表现出温和、诚挚、热心的态度,最容易为学生接受。但是,隐含的教师权力渗透在这两种模式中容易被听话人有意无意地忽略,甚至学生会由于教师的诚挚而消解了必要的质疑、反思,变成一味接纳。应该说,以上种种情况都不利于师生沟通的畅顺和有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到有效沟通呢?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沟通环境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困惑:为什么自己对一个问题反复强调,甚至到了耳提面命的地步,但学生还是照样出错?其实,皆因我们进行的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沟通。张东教授指出:“其实,无论教师所讲的话是多么正确,如果不能被学生接受、信服,就不可能产生真实意义的教育。可见,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在于教育内容的正确性,更在于教育沟通的有效性。没有有效的沟通,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如果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不首先解决,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的优化,有效的教学,学生的全面发展等,都是一种奢谈。
因此,教师应当注意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沟通环境,使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三、注意师生沟通的艺术
在师生沟通过程中,一忌空洞的说教和劝诫,二忌简单的判断和评价,三忌贴标签。要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我们需要注意沟通的艺术。其中,倾听与锤炼语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学会倾听,寻找有效沟通的良机
成功学的奠基人卡耐基告诉我们:“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致意倾听的人。”问题是,倾听的对象常常是学生,说话权完全掌握在老师手中,在这种不平等的模式下,便产生了以下这样的现象:教师时常打断学生的诉说,或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或直接要求学生“应该”这样或那样来处理问题。学生有口难言,久而久之,变得沉默易躁,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因此产生。学生需要理解,特别是在他们心烦意乱、情绪不佳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理解首先表现在倾听学生的声音并尊重他们的感受。在上年我校进行的“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调查中,我们发现,善于倾听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学生普遍反映这类老师带给他们亲切感和自信心。通过倾听,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得到倾听就意味着被理解,并且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确实是有意义的。卡耐基就很强调倾听的作用:“要有耐心,并以宽广的胸襟去倾听,要诚恳地鼓励对方充分地发表他的意见。”他還在书中引用了詹姆斯教授的话来证明倾听的重要性:“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其实,学会倾听的意义远不至于此,在倾听中,我们可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找到教育的良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锤炼语言,享受沟通的精彩
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重点是教师)之间语言交流的艺术。说得对,还不如说得妥当来得有效。但每一句话都要说得很妥当,实在不容易,这就需要锤炼沟通的语言艺术。语言艺术锤炼到家,沟通就变得精彩无限,以下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战国时期,赵国遭秦国进攻,向齐国求救时,齐国要求太后的幼子长安君作人质。赵太后死活不肯答应。这时,左师触龙站了出来,他并没有一上来就痛陈利害,而是以聊家常的方式,让赵太后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触龙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让长安君做人质的事,但最终成功说服太后,解了赵国之危。
《三国演义》中阚泽诈降曹操,如果直接表述忠心,以曹操的疑心病,绝不会相信。所以阚泽反其道而行之,直言曹操徒有虚名,反而使曹操想听听他到底想说些什么。
以上两例都成功地抓住了听话人的心理感受,从讲话内容与方式两方面人手,或引起共鸣,或引起兴趣,从而达到“说服”的效果。同样,面对学生,我们应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打动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此外,幽默是必不可少的语言调剂品,其效果能使人愉悦身心,启迪心智。教学幽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或哲理,给人以启迪,在笑声中达到教学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有时教师有意识地保持沉默,也是一种重要的口语技巧,它能起到一种提醒的作用。
当然,语言的艺术不仅指表达的技巧,还应包括内容,也就是“怎么说”和“说什么”的问题。“怎么说”是一种艺术,“说什么”涉及说话内容。艺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用心去练习、体会,最后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但它毕竟有具体的方向。比较起来,“说什么”比“怎么说”更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牢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要使别人喜欢你,如果你想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你注意的一点是: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卡耐基)总之,只要我们三思而后言,就可避免“一失言成千古恨”的遗憾,更不会把师生关系推向死局。
正如古人所说: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只有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去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才能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这样,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孩子产生兴趣而被接受。
[关键词]沟通;有效性;环境;语言艺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教育活动应围绕是否符合人性的规律而展开,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说,沟通是学校教学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沟通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教学教育工作是否有成效。
下面就师生沟通的有效性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师生沟通的现状
日常的师生沟通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障碍,主要表现为老师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学生低眉俯首,或唯唯唯诺诺或阳奉阴为。
究其实质,教育也是一种人际交往,每个参与者都是积极的主体,都要求自己的沟通伙伴具有积极性,而不能把沟通伙伴看成是某种客体。不同的是,教育的交往对象局限为老师与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或者是受几千年“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或者是因为过分强调灌输的传统教育观念作祟,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作为沟通伙伴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忽视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和判断,因而师生间的人际交往常常是在一个不平等的环境中进行的,其有效性当然大打折扣。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老师喜欢采用“教诲式”或“教导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这两种沟通模式中,“老师是以长者、智者、有知者的身份,对学生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发话,讲授知识,传述真理,劝诫人生,教师自身的优越感和对学生的真诚并存。”(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张东教授原话)一直以来,这两种对话模式倍受欢迎,因为它们常常表现出温和、诚挚、热心的态度,最容易为学生接受。但是,隐含的教师权力渗透在这两种模式中容易被听话人有意无意地忽略,甚至学生会由于教师的诚挚而消解了必要的质疑、反思,变成一味接纳。应该说,以上种种情况都不利于师生沟通的畅顺和有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到有效沟通呢?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沟通环境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困惑:为什么自己对一个问题反复强调,甚至到了耳提面命的地步,但学生还是照样出错?其实,皆因我们进行的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沟通。张东教授指出:“其实,无论教师所讲的话是多么正确,如果不能被学生接受、信服,就不可能产生真实意义的教育。可见,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在于教育内容的正确性,更在于教育沟通的有效性。没有有效的沟通,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如果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不首先解决,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的优化,有效的教学,学生的全面发展等,都是一种奢谈。
因此,教师应当注意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沟通环境,使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三、注意师生沟通的艺术
在师生沟通过程中,一忌空洞的说教和劝诫,二忌简单的判断和评价,三忌贴标签。要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我们需要注意沟通的艺术。其中,倾听与锤炼语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学会倾听,寻找有效沟通的良机
成功学的奠基人卡耐基告诉我们:“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致意倾听的人。”问题是,倾听的对象常常是学生,说话权完全掌握在老师手中,在这种不平等的模式下,便产生了以下这样的现象:教师时常打断学生的诉说,或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或直接要求学生“应该”这样或那样来处理问题。学生有口难言,久而久之,变得沉默易躁,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因此产生。学生需要理解,特别是在他们心烦意乱、情绪不佳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理解首先表现在倾听学生的声音并尊重他们的感受。在上年我校进行的“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调查中,我们发现,善于倾听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学生普遍反映这类老师带给他们亲切感和自信心。通过倾听,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得到倾听就意味着被理解,并且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确实是有意义的。卡耐基就很强调倾听的作用:“要有耐心,并以宽广的胸襟去倾听,要诚恳地鼓励对方充分地发表他的意见。”他還在书中引用了詹姆斯教授的话来证明倾听的重要性:“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其实,学会倾听的意义远不至于此,在倾听中,我们可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找到教育的良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锤炼语言,享受沟通的精彩
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重点是教师)之间语言交流的艺术。说得对,还不如说得妥当来得有效。但每一句话都要说得很妥当,实在不容易,这就需要锤炼沟通的语言艺术。语言艺术锤炼到家,沟通就变得精彩无限,以下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战国时期,赵国遭秦国进攻,向齐国求救时,齐国要求太后的幼子长安君作人质。赵太后死活不肯答应。这时,左师触龙站了出来,他并没有一上来就痛陈利害,而是以聊家常的方式,让赵太后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触龙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让长安君做人质的事,但最终成功说服太后,解了赵国之危。
《三国演义》中阚泽诈降曹操,如果直接表述忠心,以曹操的疑心病,绝不会相信。所以阚泽反其道而行之,直言曹操徒有虚名,反而使曹操想听听他到底想说些什么。
以上两例都成功地抓住了听话人的心理感受,从讲话内容与方式两方面人手,或引起共鸣,或引起兴趣,从而达到“说服”的效果。同样,面对学生,我们应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打动学生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此外,幽默是必不可少的语言调剂品,其效果能使人愉悦身心,启迪心智。教学幽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或哲理,给人以启迪,在笑声中达到教学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有时教师有意识地保持沉默,也是一种重要的口语技巧,它能起到一种提醒的作用。
当然,语言的艺术不仅指表达的技巧,还应包括内容,也就是“怎么说”和“说什么”的问题。“怎么说”是一种艺术,“说什么”涉及说话内容。艺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用心去练习、体会,最后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但它毕竟有具体的方向。比较起来,“说什么”比“怎么说”更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牢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要使别人喜欢你,如果你想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你注意的一点是: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卡耐基)总之,只要我们三思而后言,就可避免“一失言成千古恨”的遗憾,更不会把师生关系推向死局。
正如古人所说: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只有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去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才能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这样,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孩子产生兴趣而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