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学期我在某小学听了一节六年级的语文课(《月光曲》第二课时)。老师讲得非常卖力,也很认真;学生也守纪律,安静地听讲。课后,我向该老师提出,是否可以把教师“讲”的时间分配一部分给学生“读”。该老师肯定地说:“这班学生的语文水平太低,读不懂,只有讲细些,他们才可以接受。”对于该老师的做法,我并不赞同。因为他还深陷于应试教育与旧教育观念,把大纲所列知识点进行着机械、单一的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各种各样的分析课,而学生则成为教师的附庸,教学也成了一种单纯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它所注重的是知识,而不是人的发展。教师和学生都将注意力放在知识上,教师为知识而教,学生为知识而学,人的发展却被忽视了。而人是有差异的,如果不注意差异性,对所有学生实行“一刀切”,显然是不科学的。该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当作至高无上的权威,“我讲你听,我问你答,一切以我为中心”,这样无疑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这样的课堂教学缺少民主性,试想:学生是孩子,教师是成人,他们怎么能够走进教师的思维世界,成为教师的代言人呢?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必须从改革课程结构人手,运用现代课堂理论,把阅读课进行压缩分解,增设读写课、赏析课、实践课,为学生营造学习语文的环境,让他们走进广阔的语文世界,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语言文字的奥秘,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使其语文能力得到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把素质教育融人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各有所得,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凭着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我摸索出了几点既符合当今素质教育要求,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个性飞扬的做法。
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画出来,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来。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彰显他们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把教师面向全班学生的互动模式,改为个别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作者两次见到鸟的天堂都非常美,同学们来选择一下:愿意先看树的坐左边,愿意先看鸟的坐右边。我们现在分成“赏鸟团”和“赏树团”,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你发现了什么,欣赏到了什么。”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两个旅游团,让学生在宽松的意境中带着兴趣学习。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掏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
三、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反应。比如我在《将相和》一文中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时,有的同学从蔺相如身上感受到遇到危急情况时要沉着冷静,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有的同学从廉颇行为中体会到做人要以大局为重,不能因小失大,要知错能改;也有同学认为做人不能像秦王一样仗势欺人,最终会自取其辱;更有学生懂得了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团结一致。这些都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可贵体验。
四、重视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读”的目的,保证“读”的时间。
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读不是遵照教师的指令,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自己的需要。不要用繁琐的分析、回答,机械的练习,无必要的表演或无目的的扩展活动挤占了读书的时间,替代了读书。
2.创设读的情景,增强读的趣味。
有的教師上阅读课,整堂课都在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读,只是变着花样一遍遍地读,读得很无聊。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增强阅读的能力。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文中精彩的对话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他们内心的想法。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的感悟和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的思想在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3.尊重学生的个性,加强读的指导。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是也要加强阅读示范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的条件,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题目和练习,如果全部或部分答对了、做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做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肯定了学生的进步,而且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自己确实在进步,并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及其课程。
六、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使个性思维更丰满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改的方向。学生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课堂,而应面向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但是,现在的课内外衔接,要么放任自流、不作启蒙,要么横加干涉、强行填充,这着实是对学生个性的伤害。教师应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对科普类课文感兴趣,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那就向他介绍一些科普类读物;一些学生喜爱听故事,那就向他介绍一些童话名著;一些学生写作水平较佳,在鼓励的同时,可以向他推荐一些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选,使他有个比较、学习的机会。这些尊重个性、有选择性的阅读,能促使学生的思想更加丰满,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必须从改革课程结构人手,运用现代课堂理论,把阅读课进行压缩分解,增设读写课、赏析课、实践课,为学生营造学习语文的环境,让他们走进广阔的语文世界,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语言文字的奥秘,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使其语文能力得到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把素质教育融人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各有所得,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凭着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我摸索出了几点既符合当今素质教育要求,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个性飞扬的做法。
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画出来,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来。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彰显他们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把教师面向全班学生的互动模式,改为个别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作者两次见到鸟的天堂都非常美,同学们来选择一下:愿意先看树的坐左边,愿意先看鸟的坐右边。我们现在分成“赏鸟团”和“赏树团”,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你发现了什么,欣赏到了什么。”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两个旅游团,让学生在宽松的意境中带着兴趣学习。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掏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
三、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反应。比如我在《将相和》一文中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时,有的同学从蔺相如身上感受到遇到危急情况时要沉着冷静,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有的同学从廉颇行为中体会到做人要以大局为重,不能因小失大,要知错能改;也有同学认为做人不能像秦王一样仗势欺人,最终会自取其辱;更有学生懂得了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团结一致。这些都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可贵体验。
四、重视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读”的目的,保证“读”的时间。
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读不是遵照教师的指令,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自己的需要。不要用繁琐的分析、回答,机械的练习,无必要的表演或无目的的扩展活动挤占了读书的时间,替代了读书。
2.创设读的情景,增强读的趣味。
有的教師上阅读课,整堂课都在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读,只是变着花样一遍遍地读,读得很无聊。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增强阅读的能力。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文中精彩的对话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他们内心的想法。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的感悟和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的思想在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3.尊重学生的个性,加强读的指导。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是也要加强阅读示范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的条件,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题目和练习,如果全部或部分答对了、做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做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肯定了学生的进步,而且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自己确实在进步,并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及其课程。
六、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使个性思维更丰满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改的方向。学生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课堂,而应面向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但是,现在的课内外衔接,要么放任自流、不作启蒙,要么横加干涉、强行填充,这着实是对学生个性的伤害。教师应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对科普类课文感兴趣,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那就向他介绍一些科普类读物;一些学生喜爱听故事,那就向他介绍一些童话名著;一些学生写作水平较佳,在鼓励的同时,可以向他推荐一些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选,使他有个比较、学习的机会。这些尊重个性、有选择性的阅读,能促使学生的思想更加丰满,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