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儿童的艺术感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84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儿童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已将近20年,现代化带来的经济繁荣和举国上下重视教育的风气,使这项事业得到了蓬勃迅猛的发展。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可是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普遍性的偏差和误导,模式化、成人化、需同化的倾向相当严重。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培养儿童的个性追求,张扬自我的艺术感。
  目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有三种教学模式比较流行。第一种是“简笔画”教学法,儿童的作品犹如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第二种是“反复训练式”教学法;第三种是“专业技能训练式”教学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打瞌睡,画出的作品,只是功夫扎实的课堂练习,缺少“灵气”。
  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这是基于儿童美术教育是美育,其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21世纪需要的人才。要让他们从小学会从最平凡的事物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事物创造美,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的态度,而不只是现实的价值,更使他们能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营造一种气氛,努力将孩子的感情激发出来,使之动情、冲动、激情澎湃,有时甚至处于癫狂状态。好的教师这时如同催化剂,能使学生们兴奋激动起来,千万不要限制和压抑孩子的感情,而应该引导他们去尽情地表现、抒发、渲泄。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抒发、表现自己的感情。教师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这些感觉,然后让学生学会用这些美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新的美、新的艺术就被创造出来了。“美是将情感变为有形”,“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各种各样事物的兴趣。尤其是对儿童来说,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爱好多,情趣广泛,艺术感觉才会好。只有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地看、听、摸,耐心地体验观察的感受。兴趣也是感情的基础。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开的,对什么东西有感情,就会对它十分感兴趣,对什么东西越感兴趣,对它的感情也就会越深。兴趣越广泛的人感情也就越丰富,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亦无所谓爱好的人,是谈不上艺术感觉的。这样的人生活也就没有什么意思,麻木不仁,人们也不愿与他交往。我常听一些家长说,我的孩子对绘画不感兴趣,对音乐也不感兴趣,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就随他吧。有的老师也错误地认为,没有兴趣就不要学。其实消极放任是很危险的,将会害了孩子。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没有兴趣就更应该培养,没有艺术感觉就更要培养训练,否则将会成为一个没有意思的人、感情淡漠的人、麻木不仁的人。
  培养艺术感觉,应该有意识地与现实拉开距离,美学上称之为审美距离。只有拉开距离,才能以美的眼光看待事物,从而发现美、挖掘美、欣赏美。 其二是靠想象,进入别人描绘的境界中去。就是神游,仿佛进入了书上、画中、音乐中所描绘的境界,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有时甚至自己变成了作品中的人,去体验别人的生活,也就是感情投入,与作品中的人同喜同悲、同爱同恨。这就要求我们的美育教师不但能理解作品、欣赏作品美,还要有一种本事,就是用语言、用激情将学生带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教师要会“引”,学生才能“入”;只有真正进入作品情境中去,学生才能陶醉其中,得到强烈的审美享受。
  人生就是体验。有艺术感觉及气质的人,不仅能够深刻地体验自己的人生,还能通过艺术作品体验别人的人生,所以他们的生活特别丰富。好的演员,就是能够体验各种角色,然后表演各种角色的艺术感觉。好的现代教育从事任何艺术都需要这种浪漫超脱的艺术感觉。艺术更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教师应尊重孩子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方法等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切不可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启发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得到全面的发展。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并教给他们具体的创造性思维方式,让他们得以自由地运用。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美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上,这样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
其他文献
每到初三,总有那么几个学生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对教师的启发提问毫无反应,显得漠不关心,更谈不上学习的热情。这几乎是令所有老师头疼的事,尤其化学教师,每年都在初三,对这样的学生见得更多一些。这样的学生在此时往往被人们称作“不学习的”,即对老师组织的整个课堂教学,这些学生熟视无睹,似乎和他们无关。他们有的在睡觉,有的在看书,有的书桌上却一无所有,有的甚至在悄悄地唠小嗑儿。由于他们这样的漠然,所以老师们把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校园里的学生“黑客”行为也日益增多,如何看待和引导学生的黑客行为就成了家长、老师和学校三方都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我们应该在网络道德教育、法律宣传等方面入手来解决。  【镜头一】一天,微机室里正在上课,同学们正在按老师的要求查阅资料,突然发现学校网页打开速度极慢。网络管理员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一查发现学校的网站服务器不停地在接收数据包,不
期刊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离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应用价值  1.从生活实际中捕捉素材。  即从学生自己平常的生活中选取题材,并进行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学习内容。现实
期刊
摘 要:江苏实施教育新政以来,对课堂教育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较多,本文试从艺术的授课方式对课堂教育效果的影响层面进行解读,提出了课堂的引入方式、教学语言、课堂氛围、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的艺术性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性 授课方式 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地位和作用正日趋提高。而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则是信息技术学科开展教学的关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人格上更是具有特殊的功能,对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言能力乃至学生的其他各种素质起着非凡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言能力乃至学生的其他各种素质起着非凡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生综合素质在语文学科
期刊
“倾听”是指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倾听是一种情感活动,不仅是耳朵能听到相应的声音,而且要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言语来回应对方,是接纳、理解、尊重对方的具体体现。大多数人从小到大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因为学会倾听是发展智力的强有力手段,是学生接受信息、增长知识的捷径,所以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老师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如何在
期刊
初中科学新课程的理念提出:要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必要的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两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由于过去主要是接受式学习,学生自己进行的探究活动很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新课程特别强调探究式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接受和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科学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利用课堂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和思维想象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既“入乎其内”、“化乎其中”,又能“言乎其外”?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训练方法。   一、放开“胆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敢说,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   初中生对待说话训练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
期刊
摘 要:早操和课间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要对两操的科学高效开展进行研究,并加强管理和监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两操 身心健康 管理 监督  体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但是因为体育锻炼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促进作用,更因为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培养21世纪优秀人才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抓好体育工作。笔者认为,早操和课间操对学生的
期刊
摘 要:人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好地完成工作与任务,所以学生将学习建立在兴趣之上是一种幸福。在初中生的学习中数学是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假若能够实现以兴趣为基点的数学教学,将会有力地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本文就建立以兴趣为核心的教育体制以及建立初中生数学知识与兴趣二维空间等方面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以兴趣为基点提升初中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兴趣 教育体制 初中生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