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的授课方式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ge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苏实施教育新政以来,对课堂教育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较多,本文试从艺术的授课方式对课堂教育效果的影响层面进行解读,提出了课堂的引入方式、教学语言、课堂氛围、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的艺术性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性 授课方式 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地位和作用正日趋提高。而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则是信息技术学科开展教学的关键。我校作为扬州市 “信息技术现代化学校”,承接了对该项课题的研究,从“艺术的授课方式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根据本课题组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及实践调查,本文拟就如下几个方面探讨艺术的授课方式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课堂引入方式的艺术性是前提
  根据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同,导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导入,都要有启发性、趣味性,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愿望。比如:我们在引入WORD教学时选用了一幅精心编排的新年贺卡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见到画面,都由衷地发出了感叹与羡慕,都有一种想自己制作的冲动。此时教师也表现出羡慕的神色对这幅图像进行赞叹,然后说“同学们,大家想不想做出如此精美的海报呀?”同学们一致回答“想”,这样一种渴求知识的氛围自然就形成了。
  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根本
  因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计算机操作娴熟却忽视了语言的讲解,常常是学生对着冰冷的屏幕发呆,对教师的操作是百思不得其解,长此以往,必将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要适时地对语言进行提炼,采用“比喻法”、“悬念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教学的效果。比如:我们在讲解“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抽屉”,将“文件”比作抽屉里摆放的“物品”,或将“文件夹”比作“房间”,将“文件”比作房间里的“人”或“物品”。
  三、艺术的课堂氛围是升华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主宰课堂,大多是单向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难以形成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如果教师以冰冷的面孔出现,甚至对接受能力欠佳而致操作有失误的学生冷眼相看,必然使学生害怕教师,出现敬而远之的现象,不敢问,害怕问,甚至不懂装懂,这种课堂氛围是十分有害的。其实根据建构主义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氛围的创设。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一般是在机房里进行,师生的交互比较多,教师的“教”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的“学”更多的是自我发现,因此课堂更易采取一些开放性的、游戏性的、探究性的教学,活跃课堂的氛围。比如:我在教学指法练习时,要求学生对键盘上的每一个字母键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我给每台电脑上安装了金山打字通CAI软件,里面有吃苹果、打地鼠、警察捉小偷等教学性键位练习游戏。借助它们,学生们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很快在头脑中形成了各个字母键位的表象,有的同学还根据游戏中的音乐自创了字母键位歌来帮助自己识记。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师生交流的机会比较多,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矫正。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应热情解决,允许学生犯错误, 从错误中给学生以机会、以思考,寻找新的突破点。这样,才会给学生以信心,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才能赢得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是关键
  我们清醒地看到,对信息的获取、分析、传递、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将成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养,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达到此要求,是否选择了艺术的教学方法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为注重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学,变死记操作步骤的“封闭式”教学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式”教学,变“注入式”单一教学为师生互动的“任务驱动”教学。教师要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和问题环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探索,提供机会并调控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断获取“任务”完成的成功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取到一种学习的方法,最终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当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相长。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的结合点,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业务水平,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知识,努力设计和探索信息技术的模式,创设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艺术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教育以素质为本的特色。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时间还不长,而课堂教学艺术却博大精深,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讲课艺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总结。
其他文献
在我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各种各样的学生遇到的可真不少。下面就如何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谈些看法和做法。  一、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  我们不难看到在过分强调知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知不觉成为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成为真正的代言人,成为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器”,“唯师是从”,记着老师的教导,成为无个性、无自己思想的“复印机”。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纯粹的“教”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指明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阅读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
期刊
随着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化,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诸如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开发和人的成长所发挥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尽管如此,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就尚未引起充分重视。   提出这一问题,不仅是因为学习计算机课程和提高该课程的学习质量需要
期刊
求函数最值一直是中学数学内容中的难点,这是因为其解题方法灵活,题型多变,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广泛,技巧性强等,使学生不易掌握。  一、利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值:  适用类型有解析式中含有二次函数或者形如y=af2(x)+bf(x)+c,均可用此法求解。  例1:求函数y=2- 4x-x2的最小值。  解:为计算方便不妨设f(x)=-x2+4x(f(x)≥0),配方得f(x)=-(x-2)2+4,则f(x
期刊
求函数的定义域是高考的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把握好函数的定义域是研究函数性质的前提条件,如何求所给定函数的定义域至关重要,下面就是基本函数定义域的求法以及如何利用函数定义域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一、直接求函数的定义域  (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R。   (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的集合。  (3)如果f(x)是偶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
期刊
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崛起,使得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被运用于教育教学当中。在教学领域里,也正发生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变革,知识的传授由传统的“粉笔+黑板”的传递模式逐渐转向“声、像、图、音”相结合的现代传递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生动形象的情境、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显著的教学效果、有声有色的艺术表现手段,而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可以说
期刊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更新促使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进一步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场所。  一、有
期刊
每到初三,总有那么几个学生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对教师的启发提问毫无反应,显得漠不关心,更谈不上学习的热情。这几乎是令所有老师头疼的事,尤其化学教师,每年都在初三,对这样的学生见得更多一些。这样的学生在此时往往被人们称作“不学习的”,即对老师组织的整个课堂教学,这些学生熟视无睹,似乎和他们无关。他们有的在睡觉,有的在看书,有的书桌上却一无所有,有的甚至在悄悄地唠小嗑儿。由于他们这样的漠然,所以老师们把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校园里的学生“黑客”行为也日益增多,如何看待和引导学生的黑客行为就成了家长、老师和学校三方都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我们应该在网络道德教育、法律宣传等方面入手来解决。  【镜头一】一天,微机室里正在上课,同学们正在按老师的要求查阅资料,突然发现学校网页打开速度极慢。网络管理员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一查发现学校的网站服务器不停地在接收数据包,不
期刊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离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应用价值  1.从生活实际中捕捉素材。  即从学生自己平常的生活中选取题材,并进行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学习内容。现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