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w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却有一大部分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感觉阅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阅读,只是一味的追求过于程式化的阅读,无法掌握阅读的技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兴趣 技巧 有效性
  所谓阅读,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过程。阅读者从书面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对文字进行整合理解。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而阅读在这门学科中又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之外,也要注重提高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件使人愉快的事情。好的文章能够让人心灵震撼,甚至影响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探讨。
  1、 1、做好榜样模范作用
  大部分初中的学生年龄都在十三至十七岁之间,在他们眼里,教师就是最好的学习榜样。一个教师的良好素养非常重要,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其学生。
  比如,在阅读一篇课文的时候,一位教师用饱满的激情、甜美的语音去朗读,一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会带动学生的情绪。反之,另一位老师毫无感情的去朗读一篇课文,相信在课堂上一部分学生会毫无兴趣或者有溜号的现象出现。
  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例,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睁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教师在读这样一段话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作者的写作情感。带有感情的去朗读,要把一种急迫的盼望春天到来的情感掺杂在其中。在读到山、水、太阳的变化的时候,要把一种愉悦的、兴奋地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春天美丽的画面中。这样才能带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2、关爱并尊重学生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在叛逆的同时更渴望被关爱、被尊重。所以教师要更加的理解学生,洞察他们内心的想法,并尊重他们。
  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不足。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相信像慈母或慈父一样的老师都会深得学生的喜爱,学生喜爱老师的同时一定也会对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更加的感兴趣。
  面对每一个同学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加以表扬和鼓励。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让朗读能力较强学生范读,让阅读能力好的同学传授学习的方法。对能力稍差的同学,教师要时时的鼓励他们,并且让能力好的同学加以辅导。这样,既能加强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3、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所谓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但从小学到大学,教师有一种天才,就是把读书的乐趣挤出,使之变得干燥无味。”(林语堂《论学问与知趣》)因此,学生应该坚持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生有自己阅读的自由空间,可以把一切阅读的烦恼和失意抛之脑后,在一个轻松地氛围中,自由的走进书海的世界,享受阅读的魅力,领悟文字的真谛。当学生自觉的认为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培养阅读的兴趣就有了可能。当阅读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阅读的习惯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形成了。
  二、掌握阅读的技巧
  1、 1、快速阅读全文,掌握文章主旨
  所谓快速阅读全文,就是要抓住文章中每一个段落的中心句子,掌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当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标清楚文章的段落,每读完一段,都要总结出文章的段落大意。要注意找寻每一段中的关键句,大部分段落中的关键句都是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
  阅读文章的同时,要注意动笔。把文章中的过渡句及其一些有哲理的句子动笔划下来。通常这样的句子都是靠近文章主旨的。
  2、 2、带着问题去阅读
  通读过一遍文章后,带着课后的问题去阅读。仔细阅读问题,分析题干,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尽可能多的掌握与答案相关的信息。
  认真的揣摩文章中上下文的语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注意文章中所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及写作手法。把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划下来,这些句子很有可能就是课后题中的答案。
  3、 3、注意在原文中找答案
  所谓在原文中找答案,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重点的圈划,然后再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
  首先,按照以上两点所说,通读全文,将要回答的问题记在脑海中。然后,再一次浏览全文,思考所要回答的问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答题的空间。最后,对文章进行详细的理解,对每一段每一个句子进行详细的的分析。这样就能从文章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从而分析出课后题中答案。
  这样做,使同学们阅读起来得心应手,同时,也能大大的提高阅读的效率。
  三、有何作用题型
  思想内容题型。所谓的思想内容,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主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文章的题目,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总能或多或少的传达出文章的主题。其次,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句和结尾句,一般文章的结构都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所以文章的开头句和结尾句都极有可能是文章的主旨。最后,是通过文章的段落大意来总结中心思想,把每段文章中的大意都连贯起来,加以综合的概括,从而掌握文章的主旨。
  思想感情题。要掌握文章的思想感情,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例如鲁迅先生的《风筝》。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风筝》写于1925年,这一天恰逢正月的初一,刊于同年的2月2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2期,后来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风筝》发表以后,它的抨击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锋芒卓然毕露,受到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鲁迅先生同时另有一篇《我的兄弟》题材一样,人物相同,不过只叙写了拆毁儿童玩具风筝的错误,而《风筝》一文却挖掘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样,掌握了作者的简介和写作背景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便更容易掌握了。
  有何作用题,要回答文章中有何作用这类的问题,一般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在思想内容方面,要回答深化文章主旨、加强感情等作用。第二,在文章结构方面,要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过渡等作用。第三,在语言方面。要回答语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作用。
  结语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中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要学会传授学生阅读的技巧。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阅读的效率。让学生涉及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车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张继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我之见[J]科技资讯
  [3]常海玉,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4]梁红妮,初中语文阅读之我见[J]陕西教育(行政版)
其他文献
对老师和学生提出较高层次文学鉴赏要求的是诗歌。而诗歌在语文试题中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鉴赏诗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何掌握这种技能?我想其中一点是把握作为诗歌灵魂的意象。意象的把握正是让我们登古诗之堂入古诗之室的那把精巧别致的钥匙!在这里,我从以四个方面对古诗意象做一些粗略的探讨。  一.意象的内涵  "意象"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作者的主观情
期刊
当今的语文课堂精彩纷呈,在许多大师的引导下,一股股暖流般的教学之风吹进了许多老师的心坎,"诗意语文"、"词块教学"、"对比阅读"......可有一个角落似乎成了教学的死角,几乎很少有人问津。由于大家的不重视,老师们对上这种类型的课也敷衍了事,公开课更是弃之一旁。这个角落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单元练习"的教学。  苏教版教材的单元练习设计新颖、综合性强:教材一改过去机械化的练习,呈现的是一个个生活化的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古诗,文质兼美,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重要任务。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反复吟诵,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少写,减轻了学生的写字负担;但识字量大,识字速度较快,读写分离等给学生的熟记带来困难。  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模仿,思维直观、具体、形象,对认识的汉字记得快忘得也快。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要积极挖掘教材所蕴涵的创新因素,
期刊
在刚接触一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中,我常常能碰到这样的状况:在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后,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可很多学生回答起来却疙疙瘩瘩,语无伦次。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却无从说起,一个字或一个词都重复了好几遍,怎么也说不出重点。如何才能使学生对答如流呢?我想还是得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说话)下功夫。  一、培养孩子说话能力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