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读许家祥先生《道德的“逆生长”?》(《杂文月刊》2015年第11期上)一文,对其中列举的道德滑坡现象深有同感。许先生着眼点在“逆生长”,主要列举了一些人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财富越多,职务越高道德素质越低,而大人、高学历者、富人、官员较之普通群众更具示范效应,倘“榜样阶层”道德失范,势必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许先生的论述不尽全面,也未进行更深层次的道德探讨,但其中指出的现象却是真实存在的。今借许先生一文的由头,再说说道德之事,以为许先生补遗。
面对道德窘境,常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站在道德高地指责别人,缺少反躬自省;二是觉得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制度问题,必须加强制度建设,道德近似说教,对于解决问题毫无裨益。这样的状况容易导致人们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指责,还容易导致对制度的过度迷恋,好像制度建立好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建立制度大家认为是实干,道德探讨纯粹是空谈。
事实并非如此。道德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共同行为规范。现在有些人将道德的问题一概归结为制度,理由是“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我们不否认好制度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应看到好制度本身并非一个简单的文本,而与制度制定者、执行者的道德品格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好的制度里本身就包含了道德元素。
关于因扶摔倒老人被讹的事情,曾看到過一个有意思的分析,说为什么老人要讹扶他的人,原因是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该分析称,因为大部分老人没有医疗保险,他摔倒在地不能动弹的时候,最大的痛苦不是来自肉体,而是孩子要给自己掏钱治伤,所以他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扶他起来的人。
这样的分析貌似找到了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度原因),但其实转移了焦点,把老人身上的道德污点摘得一干二净。如果照这样的逻辑,太多事情与人的道德无关了。比如货车在高速上侧翻,周围的村民不仅不来帮忙,反而争相哄抢,那是否可以作这样的分析: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经济发展落后或者贫富不均,否则村民也不至于去哄抢;也可能与法律的刚性不足有关,如果法律能够及时惩戒,类似的事也不会反复发生。总之这不是道德问题。
然而,不论是扶老人被讹,还是哄抢货物等,都与人的道德水平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能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能够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这样的事情便不会发生。很多制度确实亟待完善,但如果没有了基本的是非善恶,制度总是有空子可钻。
当下的一些腐败官员,在官方的评价里,“道德败坏”一词引人注目,他们的劣迹也足以佐证。在官员腐败的过程中,权力不受约束自然是重大原因,但官员自身的道德素养亦不容忽视。有政治品格和道德操守的人,即使在外部监督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也能清廉自守。作家张宏杰称曾国藩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圣人。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道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晚清的政治生态可谓糟糕至极,卖官鬻爵,贪贿成风,但曾国藩凭借自己的道德品格给后人做出了表率。
不过,不管是圣人,还是超人,对于多数人来讲都可望而不可即。苛求现在的人做道德的完人,是不现实的,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是做人道德上的底线。
哲学家何怀宏说,要“探寻和构建一种从制度正义到个人义务的全面的‘共和之德’”。以此看来,除了良好的制度,个人道德的提升不容忽视。现在反腐正酣,无论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都暗含了这个意思。
道德并非空谈,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于一个人日常的言谈举止中。人亦并非制度拘束下的奴隶,自觉做一个高尚的人,有利于社会的人,理应成为一种人生的价值追求。
面对道德窘境,常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站在道德高地指责别人,缺少反躬自省;二是觉得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制度问题,必须加强制度建设,道德近似说教,对于解决问题毫无裨益。这样的状况容易导致人们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指责,还容易导致对制度的过度迷恋,好像制度建立好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建立制度大家认为是实干,道德探讨纯粹是空谈。
事实并非如此。道德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共同行为规范。现在有些人将道德的问题一概归结为制度,理由是“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我们不否认好制度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应看到好制度本身并非一个简单的文本,而与制度制定者、执行者的道德品格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好的制度里本身就包含了道德元素。
关于因扶摔倒老人被讹的事情,曾看到過一个有意思的分析,说为什么老人要讹扶他的人,原因是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该分析称,因为大部分老人没有医疗保险,他摔倒在地不能动弹的时候,最大的痛苦不是来自肉体,而是孩子要给自己掏钱治伤,所以他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扶他起来的人。
这样的分析貌似找到了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度原因),但其实转移了焦点,把老人身上的道德污点摘得一干二净。如果照这样的逻辑,太多事情与人的道德无关了。比如货车在高速上侧翻,周围的村民不仅不来帮忙,反而争相哄抢,那是否可以作这样的分析: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经济发展落后或者贫富不均,否则村民也不至于去哄抢;也可能与法律的刚性不足有关,如果法律能够及时惩戒,类似的事也不会反复发生。总之这不是道德问题。
然而,不论是扶老人被讹,还是哄抢货物等,都与人的道德水平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能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能够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这样的事情便不会发生。很多制度确实亟待完善,但如果没有了基本的是非善恶,制度总是有空子可钻。
当下的一些腐败官员,在官方的评价里,“道德败坏”一词引人注目,他们的劣迹也足以佐证。在官员腐败的过程中,权力不受约束自然是重大原因,但官员自身的道德素养亦不容忽视。有政治品格和道德操守的人,即使在外部监督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也能清廉自守。作家张宏杰称曾国藩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圣人。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道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晚清的政治生态可谓糟糕至极,卖官鬻爵,贪贿成风,但曾国藩凭借自己的道德品格给后人做出了表率。
不过,不管是圣人,还是超人,对于多数人来讲都可望而不可即。苛求现在的人做道德的完人,是不现实的,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是做人道德上的底线。
哲学家何怀宏说,要“探寻和构建一种从制度正义到个人义务的全面的‘共和之德’”。以此看来,除了良好的制度,个人道德的提升不容忽视。现在反腐正酣,无论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都暗含了这个意思。
道德并非空谈,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于一个人日常的言谈举止中。人亦并非制度拘束下的奴隶,自觉做一个高尚的人,有利于社会的人,理应成为一种人生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