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15日至9月30日,2013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在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举行。本次大展以“工人·工业文明”为主题,共展出国内外300多名摄影师的近4000幅工业摄影作品,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专题工业摄影展览。
整个展览以纪实影像展示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让观者在领略工业文明创造辉煌的同时,也不忘关注当下的危机和挑战。展览以影像的力量叙述和阐释工业文明与人的关系,展示中国工业摄影的历史和现状,同时解析国际当代工业摄影的发展,旨在推动中国工业摄影的发展与繁荣。此次展览也对人类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进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充分展示了工人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吃苦耐劳、创新奉献的精神和他们所做的巨大贡献。
展览分为“深度”、“广度”、“视野”三部分:深度部分系统梳理了辽宁本土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脉络和成就,包括主题展、成就展、致敬展和本土展,策展人为鲁文、赵安;广度部分为中国不同时期、地域、风格的工业摄影作品,包括“基业·奋斗、岁月·叙事、艺术·发问”三大版块的国内摄影家作品展,策展人为张惠宾;视野部分是国际经典工业摄影作品博览,包括英国工业、美国工业、德国工业三大部分,总策展人为王溪。
深度:系统梳理辽宁新中国工业摄影的脉络和成就
本单元汇集了辽宁摄影家纵贯60年的工业摄影作品,展示了东北作为新中国工业基地、沈阳市铁西区作为新中国工业重镇的历史地位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一座关联着时代、地域、城市和工业文明及人类命运的视觉记忆宝库。展品蕴含着本土摄影家所特有的实力、深度和热情,是辽宁新中国工业摄影脉络和成就的首次系统梳理和呈现。其中,有《辽宁工业摄影60年》、《纪念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十年—辉煌铁西展》的主题展,还有众多本土的个人展,如姜振庆的《岸隆起》、冷柏的《力量之美》等,为观者更深入地了解辽宁工业的历史,带来了丰富的影像故事。
广度:中国不同时期、地域、风格的工业摄影作品
新中国建国60年来,中国工业摄影尽管以特有的步伐行进至今,但迄今还没有一部新中国工业摄影史面世。尽管摄影师拍摄了不计其数的工业摄影作品,但还没有以独立的价值观念和姿态,对“工人·工业文明”进行系统整理与呈现。“2013 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广度单元以整合和梳理中国各区域的工业影像为目的,为新中国工业摄影史的书写铺垫基石。
在第一部分“铸基·奋斗”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优秀摄影师真实记录新中国基础工业,乃至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状况的工业摄影作品,彰显特殊时代中工人奋斗创业的历程。《重庆老工业》等国内其他地域的工业影像为观者展示了不同于辽宁工业形态的另一种工业风貌。在第二部分“变革·叙事”中,展览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状况,呈现出变革大潮中务工者的命运变迁,由不同题材和不同视角构成,体现了中国摄影师的人文立场和不懈努力。朱宪民的《中国农民工1983—2013》,牛国政的《小煤窑》都为观者提供了新的视角,令人深思工业与人的关系。第三部分“回溯·发问”是影像艺术家以个人视角对工业场景及人物生存状况的观察与思考,对工业进程与人类命运的相互关系进行反思和发问。
视野:国际工业大国经典工业摄影作品博览
2013 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的国际部分,选择西方传统工业强国英、德、美三国的摄影师作为基础力量,由西方著名策展人优中择优,完成梳理与策划。
“英国工业摄影130年大型展览”是本次国际摄影节中,国际工业影像部分最为画龙点睛之笔。由英国最富盛名的工业摄影大师,国际策展人伊恩·本斯利(Ina Beesley)联合英国多家摄影国立馆藏,梳理自1870年代至今的130年恢宏的英国工业摄影史,让诸多尘封已久的工业影像第一次在亚洲、在中国展出。
在这些影像当中,策展人又根据时间结点,选择部分摄影大师的作品,以“展中展”的形式,将某个时间段放大,完整地呈现出不同年代、不同理念、不同表现方式下摄影碰撞工业的激情火花。
此外,美国引领的新工业革命蒸蒸日上,这与老牌工业强国英国的影像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通过摄影师镜头中的硅谷,从内容至形式,都诠释了美国新工业的欣欣向荣及蓬勃朝气。我们可以看到道格·曼纽(Doug Menuez)带来的《硅谷数码世界的变革》,以及美籍华人靳宏伟的《工业的色彩》,美国传媒摄影家协会也带来了60幅涉及工业题材的精美摄影作品。
德国策展人德科·克劳斯(Dirk Clans)先生,是德国顶级新闻图片杂志《Stern》杂志的亚太区总负责人,是德国著名的图片编辑与策展人。摄影师的精彩作品是世界汽车工业中广告摄影的巅峰之作,将工业产品、摄影与广告的魅力演绎得美轮美奂。我们可以看到广告摄影师弗洛伊恩·盖斯(Florian Geiss)的《德国工业摄影展—品牌传奇》,还有盖尔·福舍尔(Georg Fischer)的汽车摄影作品等。
整个展览以纪实影像展示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让观者在领略工业文明创造辉煌的同时,也不忘关注当下的危机和挑战。展览以影像的力量叙述和阐释工业文明与人的关系,展示中国工业摄影的历史和现状,同时解析国际当代工业摄影的发展,旨在推动中国工业摄影的发展与繁荣。此次展览也对人类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进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充分展示了工人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吃苦耐劳、创新奉献的精神和他们所做的巨大贡献。
展览分为“深度”、“广度”、“视野”三部分:深度部分系统梳理了辽宁本土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脉络和成就,包括主题展、成就展、致敬展和本土展,策展人为鲁文、赵安;广度部分为中国不同时期、地域、风格的工业摄影作品,包括“基业·奋斗、岁月·叙事、艺术·发问”三大版块的国内摄影家作品展,策展人为张惠宾;视野部分是国际经典工业摄影作品博览,包括英国工业、美国工业、德国工业三大部分,总策展人为王溪。
深度:系统梳理辽宁新中国工业摄影的脉络和成就
本单元汇集了辽宁摄影家纵贯60年的工业摄影作品,展示了东北作为新中国工业基地、沈阳市铁西区作为新中国工业重镇的历史地位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一座关联着时代、地域、城市和工业文明及人类命运的视觉记忆宝库。展品蕴含着本土摄影家所特有的实力、深度和热情,是辽宁新中国工业摄影脉络和成就的首次系统梳理和呈现。其中,有《辽宁工业摄影60年》、《纪念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十年—辉煌铁西展》的主题展,还有众多本土的个人展,如姜振庆的《岸隆起》、冷柏的《力量之美》等,为观者更深入地了解辽宁工业的历史,带来了丰富的影像故事。
广度:中国不同时期、地域、风格的工业摄影作品
新中国建国60年来,中国工业摄影尽管以特有的步伐行进至今,但迄今还没有一部新中国工业摄影史面世。尽管摄影师拍摄了不计其数的工业摄影作品,但还没有以独立的价值观念和姿态,对“工人·工业文明”进行系统整理与呈现。“2013 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广度单元以整合和梳理中国各区域的工业影像为目的,为新中国工业摄影史的书写铺垫基石。
在第一部分“铸基·奋斗”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优秀摄影师真实记录新中国基础工业,乃至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状况的工业摄影作品,彰显特殊时代中工人奋斗创业的历程。《重庆老工业》等国内其他地域的工业影像为观者展示了不同于辽宁工业形态的另一种工业风貌。在第二部分“变革·叙事”中,展览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状况,呈现出变革大潮中务工者的命运变迁,由不同题材和不同视角构成,体现了中国摄影师的人文立场和不懈努力。朱宪民的《中国农民工1983—2013》,牛国政的《小煤窑》都为观者提供了新的视角,令人深思工业与人的关系。第三部分“回溯·发问”是影像艺术家以个人视角对工业场景及人物生存状况的观察与思考,对工业进程与人类命运的相互关系进行反思和发问。
视野:国际工业大国经典工业摄影作品博览
2013 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的国际部分,选择西方传统工业强国英、德、美三国的摄影师作为基础力量,由西方著名策展人优中择优,完成梳理与策划。
“英国工业摄影130年大型展览”是本次国际摄影节中,国际工业影像部分最为画龙点睛之笔。由英国最富盛名的工业摄影大师,国际策展人伊恩·本斯利(Ina Beesley)联合英国多家摄影国立馆藏,梳理自1870年代至今的130年恢宏的英国工业摄影史,让诸多尘封已久的工业影像第一次在亚洲、在中国展出。
在这些影像当中,策展人又根据时间结点,选择部分摄影大师的作品,以“展中展”的形式,将某个时间段放大,完整地呈现出不同年代、不同理念、不同表现方式下摄影碰撞工业的激情火花。
此外,美国引领的新工业革命蒸蒸日上,这与老牌工业强国英国的影像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通过摄影师镜头中的硅谷,从内容至形式,都诠释了美国新工业的欣欣向荣及蓬勃朝气。我们可以看到道格·曼纽(Doug Menuez)带来的《硅谷数码世界的变革》,以及美籍华人靳宏伟的《工业的色彩》,美国传媒摄影家协会也带来了60幅涉及工业题材的精美摄影作品。
德国策展人德科·克劳斯(Dirk Clans)先生,是德国顶级新闻图片杂志《Stern》杂志的亚太区总负责人,是德国著名的图片编辑与策展人。摄影师的精彩作品是世界汽车工业中广告摄影的巅峰之作,将工业产品、摄影与广告的魅力演绎得美轮美奂。我们可以看到广告摄影师弗洛伊恩·盖斯(Florian Geiss)的《德国工业摄影展—品牌传奇》,还有盖尔·福舍尔(Georg Fischer)的汽车摄影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