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易》《乾》卦第三的爻辞是“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历来对“夕惕若厉无咎”这六个字的断句有几种,笔者试图梳理《易经》中的“厉”和“无咎”句,借此来考察“夕惕若厉无咎”的断句法。
1.现存的三种断句法
《文言》的原文“……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按照这种释义,“惕”为戒惧,“若”是语气助词,“厉”为危险,“咎”为危害。句意为:时常保持戒惧之心,即使身处险境也没有危害。按此解释,此句断为“夕惕若,厉无咎”。
历代学者研究周易,还有断为“夕惕若厉,无咎”,意为:时常保持戒惧之心的样子就如同时刻面临危险境地一般,方能没有危害。也有学者断句为“夕惕若,厉,无咎”,“厉”格式上独立,句意为:时常保持戒惧之态,身处险境,但没有危害。
2.《易经》中所有的包含“无咎”和“厉”的断句
本文以山西古籍出版社梁海明译注本《易经》为依据,查书中包含“无咎”共有约六十七句卦辞和爻辞,用“无咎”单独做“没有危害”的总结性判定的用法最多,涉及约四十五卦共六十八句,例如,“需于郊。利用恒,无咎”“有孚,血去惕出,无咎”“同人于门,无咎”等。
“无咎”与其他话语连用的语句涉及约十二卦共十四句,例如,“大有初九:艰则无咎”“观九五:君子无咎”“大过九五:无咎无善”等。
在《易经》全文爻辞中包含“厉”字的语句大约有二十五处之多,如“蛊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大畜初九:有厉,利已”“晋九四:晋如硕鼠,贞厉”“家人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睽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艮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等等。
这些辞中“厉”在句前的句子只有“蛊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没有用标点断开。而“厉”在句中表示对“危险”的强调,作了单独判断的句子是以下六句:“颐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遁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睽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震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艮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复六三:频复,厉,无咎”。
3.“夕惕若厉无咎”断句析
第一,以“无咎”单独作判断是《易经》的行文习惯。上文提到,《易经》辞句中用“无咎”来做“没有危害”的总结性判定的语句共约六十七句,而连用其他话语包含“无咎”的语句涉及约十四句。即《易经》中多用了以“无咎”单用并由此断句的语言习惯,如“第二十二卦贲,上九:白贲,无咎”“第二十三卦剥,六三:剥之,无咎”“第二十五卦无妄,九四:可贞,无咎”“第二十九卦坎,九五:坎不盈,只既平,无咎”“第四十八卦井,六四:井甃,无咎”,等等。
第二,“厉”在与“无咎”连用时多用了断开法。“厉”在句中表示对“危险”“身处险境”的强调作单独判断的意义时,相對多用了与后句断开的形式。而上文中涉及“厉”“无咎”三个字连在一起使用的句子有“睽,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复六三:频复,厉,无咎”“厉”在与“无咎”连用时都用了断开法。而判别“无大咎”时,“姤,九三,厉,无大咎”也用了断开法。而“艮,九三,厉,薰心”,虽然是“厉”“薰心”相连,也使用了同样的断句方法。
因此,应以“夕惕若,厉,无咎”为首选断句法。
综上所述,以“无咎”单独作判断是《易经》的行文习惯;而“厉”在句中表示对“危险”的强调,作单独判断的意义时,相对多用了与后句断开的形式,使用这种与后句断开的形式,使得“厉”在表意的语气上独立完整。最重要的是在全文中,“厉”在与“无咎”连用时都用了断开法;而“若”是作为语气助词出现在句尾,符合古汉语的语法特点。
所以《周易》《乾》卦之第三的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中“夕惕若厉无咎”这六个字的断句,笔者认为断为“夕惕若,厉,无咎”为好。当然另外两种断法也无大碍,但首选这个为好。
参考文献:
[1]梁海明.易经[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
[2]王 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现存的三种断句法
《文言》的原文“……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按照这种释义,“惕”为戒惧,“若”是语气助词,“厉”为危险,“咎”为危害。句意为:时常保持戒惧之心,即使身处险境也没有危害。按此解释,此句断为“夕惕若,厉无咎”。
历代学者研究周易,还有断为“夕惕若厉,无咎”,意为:时常保持戒惧之心的样子就如同时刻面临危险境地一般,方能没有危害。也有学者断句为“夕惕若,厉,无咎”,“厉”格式上独立,句意为:时常保持戒惧之态,身处险境,但没有危害。
2.《易经》中所有的包含“无咎”和“厉”的断句
本文以山西古籍出版社梁海明译注本《易经》为依据,查书中包含“无咎”共有约六十七句卦辞和爻辞,用“无咎”单独做“没有危害”的总结性判定的用法最多,涉及约四十五卦共六十八句,例如,“需于郊。利用恒,无咎”“有孚,血去惕出,无咎”“同人于门,无咎”等。
“无咎”与其他话语连用的语句涉及约十二卦共十四句,例如,“大有初九:艰则无咎”“观九五:君子无咎”“大过九五:无咎无善”等。
在《易经》全文爻辞中包含“厉”字的语句大约有二十五处之多,如“蛊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大畜初九:有厉,利已”“晋九四:晋如硕鼠,贞厉”“家人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睽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艮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等等。
这些辞中“厉”在句前的句子只有“蛊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没有用标点断开。而“厉”在句中表示对“危险”的强调,作了单独判断的句子是以下六句:“颐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遁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睽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震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艮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复六三:频复,厉,无咎”。
3.“夕惕若厉无咎”断句析
第一,以“无咎”单独作判断是《易经》的行文习惯。上文提到,《易经》辞句中用“无咎”来做“没有危害”的总结性判定的语句共约六十七句,而连用其他话语包含“无咎”的语句涉及约十四句。即《易经》中多用了以“无咎”单用并由此断句的语言习惯,如“第二十二卦贲,上九:白贲,无咎”“第二十三卦剥,六三:剥之,无咎”“第二十五卦无妄,九四:可贞,无咎”“第二十九卦坎,九五:坎不盈,只既平,无咎”“第四十八卦井,六四:井甃,无咎”,等等。
第二,“厉”在与“无咎”连用时多用了断开法。“厉”在句中表示对“危险”“身处险境”的强调作单独判断的意义时,相對多用了与后句断开的形式。而上文中涉及“厉”“无咎”三个字连在一起使用的句子有“睽,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复六三:频复,厉,无咎”“厉”在与“无咎”连用时都用了断开法。而判别“无大咎”时,“姤,九三,厉,无大咎”也用了断开法。而“艮,九三,厉,薰心”,虽然是“厉”“薰心”相连,也使用了同样的断句方法。
因此,应以“夕惕若,厉,无咎”为首选断句法。
综上所述,以“无咎”单独作判断是《易经》的行文习惯;而“厉”在句中表示对“危险”的强调,作单独判断的意义时,相对多用了与后句断开的形式,使用这种与后句断开的形式,使得“厉”在表意的语气上独立完整。最重要的是在全文中,“厉”在与“无咎”连用时都用了断开法;而“若”是作为语气助词出现在句尾,符合古汉语的语法特点。
所以《周易》《乾》卦之第三的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中“夕惕若厉无咎”这六个字的断句,笔者认为断为“夕惕若,厉,无咎”为好。当然另外两种断法也无大碍,但首选这个为好。
参考文献:
[1]梁海明.易经[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
[2]王 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