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qiangw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要增强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树立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评价标准,指向学科知识与能力,从考虑儿童年龄特点,遵从儿童学习心理;着眼渐进式发展。
  【关键词】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习惯与能力
  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审视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过程中,在正确诊断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行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而这一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如何增强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树立学生评价的信心,使其逐步掌握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评价的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雾在哪里》一课的教学中获得几个启示。
  日前,一位教师执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9课《雾在哪里》时,设计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合作内容是朗读句子,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要求是一人朗读一人评价。评价标准是:字音准确、句子读通顺,读出雾孩子淘气、得意、开心的语气。评价要求是认真倾听,做出判断,并运用评价工具“星星卡”对同伴做出评价,即同伴做到了字音读准确,就送他一颗“正确星”,做到了读流利,不结巴就送他一颗“流利星”,读出了雾孩子淘气、得意、开心等语气就送他一颗“有感情星”。
  第二次合作内容是仿照课文说句子,目标是能说几句通顺连贯的话,要求是一人依序出示编上序号的4张小卡片,上面分别写着“来到哪里”“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带来了什么变化”,一人根据提示说几句连贯的话。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评价标准要求除了把句子按照顺序说清楚外,还要求学生在台上展示学习结果的时候能做到站姿端正有精神,声音洪亮有自信。
  当学生小组互学中进行组内评价时和互学完在展学中进行组际间的评价时,教师通过“儿歌式”的一问一答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较为突出地表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基于教师引导的评价———让人人都能评
  针对低年级学生不敢评,缺乏信心的问题。课例中,在学生第二次合作学习之后,小组到讲台上展示学习,其他学生要针对台上学生的表现展开评价的时候,为了避免学生不知从何评起,无话可说的问题,教师采取的策略是使用“儿歌问答”形式引导全体学生先针对台上同学在体态与声音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因为这样的评价内容相对简单,评价标准相对容易掌握,同时,这也是低年级学生需要加強练习的基本技能。基于教师引导的评价,使评价的过程变得更加清楚、具体,使每一项评价标准都得以落实,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对同伴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了解到评价可以从多个方面。针对各项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也让学生逐步树立评价是基于标准的,基于真实表现的这一评价意识。
  二、基于学科特质的评价———让人人都会评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给予同伴符合学科特点的“专业”的评价,当学生听完同伴朗读后,教师依然引导学生根据儿歌中的标准依次评价。教师引导问:他的字音准不准?学生便根据同伴实际表现,做出判断,如果做到了就向同伴送出手中的用于评价的小卡片“正确星”,口中对道:送你一颗“正确星”,如果没有做到,则说清原因;老师再引导问:句子读得顺不顺?学生再次做出判断,如果做到了则向同伴送出“流利星”,口中对道:送你一颗“流利星”,没有做到,则再次说明原因;最后老师再引导针对第三项进行评价:像不像是雾孩子?淘气得意又开心。学生照前面的方法,再次选择是否送出评价卡“小星星”。
  这样的评价是基于学科特质的评价,因为评价的内容指向学科知识与能力,评价的标准得以细化,使得学生评价不再空泛。这样基于学科特质的评价更能有效帮助学生自己和同伴正确诊断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并做出反思与改进,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价与反思能力。
  三、基于儿童心理的评价———让人人都乐评
  课例中,教师在第二次合作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组际评价时,除了引导学生用口头语言进行评价外,还引导学生用全班约定的肢体语言进行评价。当教师问:他的站姿端正有精神吗?学生如果赞同就高高举起双手在空中抖动,同时对台上同学说:送你一颗小星星;老师再问:他的声音洪亮有自信吗?学生如果赞同便如此炮制。这样的肢体语言评价是基于儿童心理的评价,因为它对评价者而言简单有趣好操作,对被评价者而言,可见可感易接受,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这能促进学生心理上的互动,符合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自然就受到学生的欢迎,不仅乐意参与评价活动,也乐意接受他人评价。
  这一课例中学生在评价中的表现充分告诉我们,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中的评价,从内容上要注意突显学科知识;从难易上要考虑儿童年龄特点;从形式上要遵从儿童学习心理;从目标上要着眼渐进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C]. 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2019.
其他文献
【摘要】班规的制订有一定的程序与方法。笔者以道德与法治《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为例,阐述了制订班规的五个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民主制订班规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规则意识与民主意识。  【关键词】小学;班规;制订;道德与法治  班规是班级共同生活的规则。班规可以让班级生活健康有序,使同学们在班里能愉快、安全地学习与活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强化公民意识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
【摘 要】 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其不仅仅可以打造高效的课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成长。在文中结合具体课例对如何建立学习共同体,构建生本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生本课堂;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类数学妙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多角度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策
【摘要】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评改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内化提升  一、课题的提出  (一)基于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高度取决于读书的厚度,而读书厚度的最直接体现就是你写作的深度。写作能力其实就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和创新的能力。它是一个人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在显现,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高考改革方案意见征集中就有人提出,
【摘 要】 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练生动。学生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往往难以迅速理解、感悟散文中浓烈的情感和深厚的思想内涵。所以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如何真正牵引学生心灵,领会文本意蕴,达到对散文内涵的审美感受与认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时,应认真预设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倡导形式多样的朗读法、品味法,探
【摘要】理想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土。但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中存在严重的互动不佳。学生不响应导致两极分化严重,教学效果不佳。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应分析学生、提供支架、学会等待,从而促进课堂互动和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阅读课;互动;提供支架  本文选取了某镇区赛的四节课例为研究对象,对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互动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以期引发的关注与思考。  一、课例的选取和分析依据  1.课例的选取
【摘 要】 课堂引入对于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度,教师一定要注意选用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导入模式,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将学生引入新知识。  【关键词】 课堂;导入;英语;兴趣  好的开端对结局和效果有重要影响。课堂导入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提示,教学内容的提示以及教学背景的认识等等。这对学生整节课堂知识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在课堂的开头就应该由老师提出
【摘 要】 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很少看见师生、生生间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课堂中,不少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着不愿说、怕说错、怕出丑这样的心理障碍。因此,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有效的合作和自主探究是一切有效教学的必需的要素。  【关键词】 自主权;小组合作;学导型课堂  课堂中,不少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着不愿说、怕说错
【摘要】《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第一学段的一节数概念课。如何在数概念教学中,用简约的材料与过程承载厚重的目标,依托结构性材料、齐性半抽象化学具,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建构数的概念,感悟数的本质,培养良好的数感,笔者对本课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方块模型;数概念;数感;小学  一、教材解读  (一)研教材教序,明目标策略  1.纵挖教材,
【摘 要】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较好地关注了“读什么”和“写什么”,凸显了读写结合的生长点。学习这样的教材,有利于让学生经历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相统一的学习过程,从读学写,读写一体,水乳交融。  【关 键 词】 语文;教材研究;读写结合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等特征奠定了体验性学习的坚实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什么是体验性学习呢?体验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或具体案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