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体验·交流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593792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等特征奠定了体验性学习的坚实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什么是体验性学习呢?体验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或具体案例分析中,通过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互动,及时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技能、策略,最终形成能力和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笔者通常按照“入境·体验·交流”三个方面来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自主体验;辩论;交流
  一、入境
  入境即进入问题情境,是实施体验式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根据特定的学生、特定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悬念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创设充分的自主学习、思考、操作、体会、感受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受到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从而集中注意力、萌生学习兴趣、形成探究欲望,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故事导入法
  教师把学生所学内容巧妙融入寓言、童话、古今中外历史事件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等故事中,再以生动有趣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必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把学生顺利地引入教学情境之中。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时,我讲了一个“唐僧分瓜”的故事:师徒4人在取经的路上,有一天,他们渴得要命,便买了一个大西瓜,猪八戒急着要吃,唐僧说:“慢,我先考考大家,假设把这个西瓜分成1/2、1/4、1/8,1/16,你们挑哪一个?”猪八戒立即答道:“我肚子大,得吃多,所以我挑1/16的”。老师接着便问:小朋友,猪八戒挑对了吗?有趣的故事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游戏导入法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氛围,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他们积极、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在活动中明白道理,在欢乐中获取新知。在教学“10的分与合”这个内容时,我的导入是这样的: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一个猜珠子的游戏,这儿有一些漂亮的珠子,请一个小朋友上来随便抓一把,我就能猜出你抓了几个。哪个小朋友想来老师玩这个游戏?开始验证(抓、猜、数)……
  大家一定想知道老师怎么这么聪明!(如有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可以由学生揭示)其实,袋子里一共有10个珠子,分成两堆,老师先数出剩下有几颗珠子,就能猜出小朋友抓了几颗,也就是根据10的分与合想出来的。
  (三)悬念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悬念导入能让学生的心理上形成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渴望与追求,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心理与情绪。设置悬念能够收到由疑诱思,以疑获知的效果。在“年、月、日”的教学中,可以提出:小华今年12岁,她才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一听,心里顿时生凝,情绪自然高涨,兴趣自然大增,进而产生主动探究原因的心理欲望。
  (四)问题导入法
  针对教学内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它能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带着问题阅读,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讨论与探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一个停车场里有两种形状的停车位,一种是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停车位,另一种是底长5米高3米的平行四边形停车位。这两种停车位的面积大小一样吗?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猜想、操作和探究的欲望,还能帮助孩子树立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的意识。
  二、體验
  体验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的参与、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追求的是过程本身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内心体验。因此,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之后,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全程参与活动过程,用脑思考、用耳倾听、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口表述、用心感悟,在亲身经历中思维碰撞、生成能力、形成品质,在参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实现学生由此及彼、“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
  (一)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亲历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个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在课堂中让学生先通过猜一猜、估一估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100有多大。经历了估数的过程,说出生活中各数的意义,接着再学习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探索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会用“大于,小于或等于”等语言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经历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
  (二)关注学生个体体验,促进解决问题个性化策略的形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更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不同学生个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差异,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习惯,形成对数学问题的个性化见解和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策略,以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体验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解法也是五花八门、绚丽多彩。有的孩子将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规则的图形再求和;有的孩子将组合图形补成一个整体再求差;有的孩子利用割补的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为一个自己会计算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甚至还有孩子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遷移到这道题来计算面积。学生在独立探究操作和交流中,寻找到了多种个性化的解法,进一步丰富了求组合图形的解题策略,实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体验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三)注重思维体验,充分发展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
  同一体系的数学知识点之间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不同体系的数学知识也有外在的相似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证明等数学体验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现象中逐渐发现数学知识规律和本质,从而培养他们更深层次的数学思维,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三、交流
  学生在各种实践体验活动中,对事物必然有所感知,对问题必然有所发现,对生活必然有所体会,对新知必然有所获取。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用语言表述出来,与师生共同交流,一则为学生阐明观点、彰显个性,发表独特的见解,感受成功的体验提供了机会,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信任和关爱,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再者,通过共同交流中的取长补短和教师的引导、订正,便于丰富学生的感知,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准确把握新知,拓宽学生视野,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念。教学中,可以通过师生问答、小组讨论、对抗辩论等方式让学生谈看法,说体会,尽情倾诉,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一)精心设问引交流
  课堂交流能否有效地开展,取决于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教师既要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也要设计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的小问题。
  教学“同数连加”时,在完成了教材上的教学要求后,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拓展:
  孩子们通过观察找到了规律:依次加6。但是在填到7个同学时,教室里开始出现了两种声音:“应该填36。”“不对,应该填42。”这个问题迅速激发了所有学生的交流欲望,这时安排他们互相交流,问题就在交流中迎刃而解了。为了让孩子的思维继续向纵深发展,我设计了最后一个问题“10个同学一共可以折多少个小星星?”当我把课堂还给孩子时,孩子总是给我带来莫大的惊喜。有一位孩子迅速得出答案:60个。理由让我耳目一新:“你看,表中有3个同学一共折了18个,7个同学一共折了42个,加起来就是10个同学折了60个。”受此启发,其他孩子也纷纷加入到交流中来。
  教师通过提问高层次的问题,不断冲击学生的大脑,不断质疑学生,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这种交流是学生展示自我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交流中体验。
  (二)适时介入促交流
  如:在教学9 5时,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经过摆小棒探究交流后想出了多种不同的算法。
  生1:9 1=10,10 4=14。
  生2:5 5=10,10 4=14。
  生3:10 5=15,所以9 5=14。
  生4:8 5=13,所以9 5=14。
  生5:在9后面接着数出5个数是14。
  以上交流过程中,教师把时间和空间充分让位给了学生,让有不同方法的学生都得以展示,学生思路开阔,课堂相当热闹。但这样的交流有效吗?学生的想法真的形成分享了吗?
  其实,在交流中学生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算法或者是符合自己思维习惯和层次的算法,并未吸收别的孩子好的算法。也就是说交流在形式上是发生了,而学生的理解并未有实质性的思维碰撞,这时,老师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你们觉得哪种解法最好最简便呢?”老师的一句话把学生的交流引向深入,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和感悟,同时也帮助孩子树立了优化的数学思想。
  (三)善用辩论促交流
  一位教师教学一道拓展提升的应用题:小朋友们排成一排,从左往右数优优排在第5个,从右往左数优优排在第3个,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学生独立尝试后汇报,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是5 3=8(个),另一种是5 3-1=7(个)。当第一种答案出现时,教师问:“是这样吗?”有学生马上起立说:“不对,应该是5 3-1=7(个)。”教师接过话茬说:“对,应该是7个。”一个错误资源再利用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
  笔者觉得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分歧时是引发学生交流的好时机,教师千万不要简单地做出判决,可以组织辩论,让学生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揭露对方的矛盾。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提问的方式与对方进行交流,在双方一番唇枪舌剑之后相信孩子们的想法会渐渐向正确的答案靠拢。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孩子在好奇、疑惑中进入,在操作、探究中体验,在交流、反思中成长。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也能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思路.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2).
  [2]王莲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J].学周刊,2019(35).
  [3]力天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成功体验提升实效———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J].内蒙古教育,2019(35).
  [4]何亚娟,马忠福.小学数学课堂体验式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20(6).
  [5]高舟舟.深化体验过程,培养有序思维[J].小学教学参考,2019(35).
  [6]马忠福,何亚娟.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保证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推动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有效教学  第一课时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第一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的课堂环境,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甚至会决定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表现与学习效率。但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第一课时的作用与影
【摘要】班规的制订有一定的程序与方法。笔者以道德与法治《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为例,阐述了制订班规的五个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民主制订班规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规则意识与民主意识。  【关键词】小学;班规;制订;道德与法治  班规是班级共同生活的规则。班规可以让班级生活健康有序,使同学们在班里能愉快、安全地学习与活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强化公民意识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
【摘 要】 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其不仅仅可以打造高效的课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成长。在文中结合具体课例对如何建立学习共同体,构建生本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生本课堂;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类数学妙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多角度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策
【摘要】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评改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内化提升  一、课题的提出  (一)基于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高度取决于读书的厚度,而读书厚度的最直接体现就是你写作的深度。写作能力其实就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和创新的能力。它是一个人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在显现,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高考改革方案意见征集中就有人提出,
【摘 要】 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练生动。学生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往往难以迅速理解、感悟散文中浓烈的情感和深厚的思想内涵。所以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如何真正牵引学生心灵,领会文本意蕴,达到对散文内涵的审美感受与认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时,应认真预设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倡导形式多样的朗读法、品味法,探
【摘要】理想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土。但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中存在严重的互动不佳。学生不响应导致两极分化严重,教学效果不佳。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应分析学生、提供支架、学会等待,从而促进课堂互动和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阅读课;互动;提供支架  本文选取了某镇区赛的四节课例为研究对象,对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互动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以期引发的关注与思考。  一、课例的选取和分析依据  1.课例的选取
【摘 要】 课堂引入对于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度,教师一定要注意选用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导入模式,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将学生引入新知识。  【关键词】 课堂;导入;英语;兴趣  好的开端对结局和效果有重要影响。课堂导入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提示,教学内容的提示以及教学背景的认识等等。这对学生整节课堂知识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在课堂的开头就应该由老师提出
【摘 要】 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很少看见师生、生生间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课堂中,不少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着不愿说、怕说错、怕出丑这样的心理障碍。因此,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有效的合作和自主探究是一切有效教学的必需的要素。  【关键词】 自主权;小组合作;学导型课堂  课堂中,不少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着不愿说、怕说错
【摘要】《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第一学段的一节数概念课。如何在数概念教学中,用简约的材料与过程承载厚重的目标,依托结构性材料、齐性半抽象化学具,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建构数的概念,感悟数的本质,培养良好的数感,笔者对本课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方块模型;数概念;数感;小学  一、教材解读  (一)研教材教序,明目标策略  1.纵挖教材,
【摘 要】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较好地关注了“读什么”和“写什么”,凸显了读写结合的生长点。学习这样的教材,有利于让学生经历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相统一的学习过程,从读学写,读写一体,水乳交融。  【关 键 词】 语文;教材研究;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