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班本,注重评改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err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评改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内化提升
  一、课题的提出
  (一)基于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高度取决于读书的厚度,而读书厚度的最直接体现就是你写作的深度。写作能力其实就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和创新的能力。它是一个人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在显现,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高考改革方案意见征集中就有人提出,语文学科的分值由150分提高到200分。更有专家指出:一考一卷、一卷一题、一题一文。(一场考试的成绩主要取决于一张试卷———语文卷,因为数学试卷将降低难度,相对的区分度也下降;英语分多次考试,取最高的一次;在语文卷中将提升广度和难度,特别是增加作文的比重)。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得作文者=得天下者。
  也许从高考的角度来说似乎觉得我们的习作教学太过于功利。其实我们日常的生活更离不开写作。特别是在推崇文化重建的今天,任何行业,企业,产品只有赋予文化的内涵才能提升它的价值和生命力,如旅游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等,虽然这些文化来源于有历史的传承,但更多得还要靠写作表达出来。可见无论从培养学生成人还是成才的角度,一定要让学生爱写作,写好作。
  (二)基于改变当前习作教学现状的需要
  在目前的习作教学中总会出现这样的例子:一个有50名学生的班级,在一次以《记一件好事》为题的习作中,在选材上,扶老人过马路的有22人,占44%,帮助路人推车的有12人,占24%,捡到钱交给警察叔叔的有10人,占20%,其他的8人,占16%;还有过一篇报道,在以《战胜脆弱》的高考作文中,为了符合题意,取得高分,无数学子不惜“杀父弑母”惨遭“飞来横祸”。据统计,某考场有二十多人在作文中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战胜了脆弱,走进了考场,而且是面带微笑的……还有一个考场,有三十多人均是在近一个月遭遇了车祸等意外,但他们都战胜了,还是满怀信心,也是面带微笑地走进考场……类似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可见学生的习作在内容上雷同太多,而真正能立足于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富有创意,能让人耳目一新,哪怕是雷人的也很少。更让人震撼的是,在这些做好事或战胜脆弱的那一刹那前,他们非本能的,或者是长期品德积淀而产生的下意识的行为,而是在脑海中闪过了雷锋,董存瑞,赖宁……等人物的英雄壮举,或是想到了哪位伟人,老师还是长辈的谆谆教导后的才有的行为。可见许多作文在表述上都在说正确的假话,都是一些“普通话”,而不是自己的话,导致在效果呈现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长此以往让教师望文兴叹,学生望文却步。
  (三)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
  首先应该是传统的作文标准评判观(政治立意色彩还是很浓)没有与时俱进,这样就难免让一些立意高远,催人奋进,响彻口号的样板文遍地开花(如我在小学阶段的习作不管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文章的开头必定是“华主席党中央,英明粉碎四人帮,全国上下一片喜气洋洋……”然后才能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难免都是套话官话);其次是我们的教师“太过敬业”。作前指导太细致深入,过于娴熟运用“了解题意———出示例文———分析例文———模仿例文”的老套路,把学生束缚在一个模式里,很难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学生的习作恰似一个个整齐划一的工业品;当然更主要的是我们的教师没有理会课标当中“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个要求的深刻内涵,过多关注于文字技巧(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忽略了文心技巧(写作文的那个人)。
  二、我们的尝试
  那如何能让学生的习作改变这种百人一体,千人一面的局面,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想境界,从而促进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技巧,写作意志的同步提升呢?近几年我们学校通过学习借鉴了管建刚“讲评重于指导”的习作教学主张,做了从讲评入手,先放后扶,先写后教的尝试,取的了一定的成效。对习作的讲评,也取得了几点心得:
  (一)教师层面
  首先教师必须慧眼独具,树立学生写作信心是基础。马云曾经说过:“心态决定形态,形态决定生态”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习作教学。教师具有怎样的心态将直接影响他教学的状态,最终直接决定了学生习作的生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阳光的心态,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每一篇习作都是儿童的一朵心灵之花,都是一个个悦动的生命,我们必须精心呵护,促其成长。教师还要讲究赏识的策略(我们在欣赏时就出现作者的名字,而在挑刺时就隐去了学生的名字),重在点亮习作中的亮点,特别是针对平时那些只得低分的习作,更要精心地寻找它的每一处亮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几个标点,要知道这就是星星之火……
  其次,要做到把脉“文疾”为作者疏肝理气是关键。只有赏识的教育也是畸形的教育,习作讲评也不例外。只有赏识对解决习作中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做到精准把脉,潜心拜读每一篇习作,从把握习作是否是学生观察的结果,是否是学生生活体验的表达和反思,是否重建了生活经验和观念的大观入手,实实在在找出学生习作中的共性和个性,逐个诊断,逐个治疗,让每一位作者都知道自己的“病因”,并积极参与治疗。当然只靠教师治疗还是片面的,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因为一个会经常面壁的人,它的心灵将拒绝粗糙,而走向敏感和细腻。这就要求学生在互改和自改中锻炼思辨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为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奠定基础。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写好作文要回头找,看看有好句子没,没有也要改出几句来。
  (二)学生层面
  要多管齐下,促学生内化提升是目标。当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也有了一定的写作技能,就必须保持好写作激情,直至养成写作习惯和自觉。马斯洛曾表明,人的需要层次越高,动力就越足,意志也越坚定;反之,则越薄弱。如果习作能给予学生生命中的荣耀,它定将伴随着生命一路前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一整套具有满足不同等次需要,和可操作性强的动力系统。我们采取创办班级作文周报的方式递進式地来满足学生的发表需要,和被认同赏识的需要。如每录用一篇发给一张“小秀才纪念卡”,发表3篇,评为“写作小举人”;发表5篇,授予“写作小状元”称号。率先被评为“写作小状元”的同学,有资格成为一期的总编辑或者出一面专版。这样一种递进式的表彰,不断地点燃,维持,激励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获得我要写的持久动力,这样的作文教学不是教师要学生行,而是学生要让自己行……还有什么不行的呢?   (三)学校层面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避讳地说,要想干好干成功一件事情,如果离开了组织的关注和帮助那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期间学校必须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1.要着力提升语文教师的作文素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否则讲不到位、评不到位、笼统的“不错、很好、有创意”等是找不到训练点的;“语言的现代感、幽默感、节奏感、构思力、思考力”不是谁都能发现的了的;“我想病、哑巴病、大全病、失动症”也不是随便能确诊的。“为她的名字呐喊”,其实就是最高的奖赏。“能够让你欢喜让你忧的句子就是好句;一篇文章有几个好句子就是文采;写好作文要回头找找,看有好句子没,没有就要改出几句来;再如连猪都起飞了,更何况是这么聪明的你们,我想只要你稍用点力,肯定能飞起來……”这样既评文,又评人的点评,不是随手拈来的,而必须要有长期的知识积累,深厚的作文素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所以近年来学校鼓励教师多读教育名著(教师选好自己喜欢的教育名著,报到学校由学校统一购买,鼓励语文教师多读有关作文教学的书籍,倡导教师参加校刊的编辑,对有志于参与作文教学实践的教师我们给予一定的优先权,如出外听课优先,公开教学优先),出版习作评改教学设计集锦。到目前为止共有21篇关于习作教学的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汇编发表,其中有8篇在CN刊物发表。多位教师的习作教学在县、市的各项活动中获奖。
  2.尽力提升教师的责任自觉。教育是慢的事业。来不得半点的浮躁和功利。她是需要教育者长期精心地投入。特别是作后讲评更是属于班本化的教学,套不了套路,来不得虚假,必须源于学生每一篇真实的习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拜读学生的每一篇习作,熟悉每篇的主题立意,篇章结构,段、句、词都要了然于胸,无自觉和毅力是做不到的。
  3.搭建平台满足学生发表的欲望和体现文字分享的价值。我们积极创办校刊,编纂班级作文周报。充分利用媒介终端如微信公众号等把每一期的文章都在上面发表,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对作品的点评。积极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邀请相关人士在校刊上寄语-———鼓励写作。鼓励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学生同题作文,积极向校刊投稿,我们定期出家长专刊和教师专刊。定期开展原创作文大赛。出版好词佳句集锦。每个班级专门开辟作文专栏。学校也积极予以经费的保障,对每一期能在校刊上发表文章的作者会给予一定的奖励(主要以奖励书籍为主,形成良性循环),尽最大可能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这样一来,何愁没有佳作呈现?
  马克思说过,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所以习作教学的的核心应该是唤醒和激活,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激活其内在潜能,只有这样习作才能赋予生命,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沈亮.探究小学语文作文评改教学策略[C].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2019.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在每一个过程中都要有自己独立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老师作为幼儿的直接引导者和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幼儿树立独立发展意识,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力所能及地完成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帮助家里分担一些家务,让每一位幼儿能够从小做起,培养其独立承担的意识。  关键词:幼儿教育;劳动意识;初步培养  一、扎实劳动知识教学,培养幼儿劳动意识  在初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的时候,应该在
摘 要:要使课堂更有效,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记忆力是最基础的能力。记忆犹如活水之源,只有生生不息才能保证学习的基础所在。故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学新知识之前,教师应让孩子进行相关课外阅读,运用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间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问题;新知识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深入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运用直观性手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实效性;创新能力;记忆力;探究学
摘 要:本文以古诗中的“托物言志”教学为例,通过合理选择议题、选择适宜文本、制定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来浅谈小学高端古诗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古诗教学;群文阅读;托物言志  一、合理选择议题  合理选择议题是古诗学习的基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分别编写了《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古诗,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可以看出,切合的正是“托物言志”这一议题。  二、选择适宜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
【摘 要】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育对学生德、智、体、劳各方面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美育;学生学习  一些老师认为上课很苦恼,上课时学生坐在教室如同监禁;一些老师觉得上课很享受,学生上课如沐春风。这是什么原因呢?事物总
学校教育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一是通过学科教学,二是通过项目建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学生人文底蕴,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对于个体的
【摘要】“和大人一起读”是新版统编教材新增栏目,它倡导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它的出现意味着课外阅读真正纳入了教材体系。教师应根据“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阅读材料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且妙趣横生的阅读活动,为学生和家长进行阅读示范指导,开启“以大带小”的共读模式。  【关键词】趣味阅读;阅读兴趣;阅读乐趣  阅读是儿童获得幸福的基础,美好有趣的书籍会给予儿童神奇的魔法,产生改变
【摘要】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社会、儿童三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主题活动,以亲子活动为点,以网络媒体为线,以实践探究为面,探索科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新路。  【关键词】战疫;科学实践;家校互动  一、实践活动的背景和达成目标  活动名称:实践活动名称:战“疫”指南科学实践活动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保证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推动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有效教学  第一课时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第一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的课堂环境,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甚至会决定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表现与学习效率。但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第一课时的作用与影
【摘要】班规的制订有一定的程序与方法。笔者以道德与法治《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为例,阐述了制订班规的五个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民主制订班规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规则意识与民主意识。  【关键词】小学;班规;制订;道德与法治  班规是班级共同生活的规则。班规可以让班级生活健康有序,使同学们在班里能愉快、安全地学习与活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强化公民意识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
【摘 要】 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其不仅仅可以打造高效的课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成长。在文中结合具体课例对如何建立学习共同体,构建生本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生本课堂;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类数学妙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多角度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