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走在名师成长的路上,脚步深深浅浅。单纯而充实的日子,将我的生命填得满满的。”与导师和广西百名名师相处的日子,如果用心去聆听,总会给笔者不同的感受,或惊喜,或感动,或怡然,或烦恼……这些感受就像跳跃的音符,在生命的五线谱上吟唱……
自信满满——“我真的很不错”
苏格拉底曾说过:“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两个条件。”曾几何时,《我真的很不错》那首歌人们一遍遍地唱起来:“我真的很不错!我的朋友,我想骄傲地告诉你,我真的很不错……我知道我能做到的,就是不停、不停、不停地努力!”
在2011年10月至11月的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遴选中,经过面试答辩、笔试、听评课、课堂观察等层层筛选,笔者有幸入选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培养对象。以下是笔者记录的培训经历。
2012年12月22日,上午的培训是团队论坛,培训室座无虚席,100名学员从幼儿园到高中按学段共分为13个团队。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掌声和笑声此起彼伏。本次论坛由广西师范大学梁燕玲副院长主持,面向全体学员,每个团队两名教师重点展示。围绕“教师、智慧、幸福”这3个关键词,主持人提前40分钟给出论坛的4个主题:(1)教师教育信仰与教师成长;(2)教育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3)聚集课堂教学提升生命智慧;(4)幸福与教师的职业幸福。要求每个团队在这40分钟选出发言主题,设计好发言提纲,同时选出1名发言人进行讲演,1名主持人负责主持下一个团队的讲演。
笔者所在的团队是在开班的第一天由学员随机报数组建的,取名为“七彩阳光队”,由5名语文教师、1名数学教师和1名美术教师组成。大家齐心协力,各抒己见,用了30分钟就拟定了发言提纲。接下来是发言人要拓展来讲,笔者有幸被团队推选为代表发言。在这100名学员中有特级教师、各市县教研员、名校校长,可谓藏龙卧虎。
论坛开始了,笔者是第四号出场,鼓励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沉着应战吧!”在讲演中,笔者首先提出了“教育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教育智慧养成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观点;然后从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读书学习、实践反思这几个方面结合实例进行了阐述;最后用“期待着三年后的今天,我也能自豪地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教育”这句话结束了讲演。整个讲演期间,笔者沉着冷静,整个讲演自然流畅。梁燕玲教授用“非常精彩”给予了笔者莫大的鼓励。在这样的学习型团队中,笔者锻炼着自己,多了一份自信,更增添了一份勇气!
好好学习——“我进步了”
有幸成为名师班学员,笔者激动不已。但面对众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班学员,面对所授予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笔者却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才疏学浅。于是,笔者告诉自己:这3年的时间里,自己要从起点开始追求,用教育学生那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鞭策自己。未来的3年,必定有付出,有欢乐,有艰难,有坎坷,但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受挫的失落都将是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积累与进步。
理论引领,理念在更新中提升 在过去的2012年里,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根据这100名教师的现状和前景发展,安排了内容丰富、实用实效的30多场讲座,包括孙杰远教授的《学生的社会文化属性》、王彦教授的《作为一种心灵成长的阅读》、朱旭东教授的《教育家的成长》、范国睿教授的《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学校教育》、张增田教授的《教学交往中对话品性的迷失与回归》、徐继存教授的《教学文化与教师的个性教学》、耿涓涓教授的《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课堂观察》等。通过与专家们零距离的接触,让笔者接受了大量的、反映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理论,极大地冲击了笔者过去一直遵循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促使笔者进行深刻地反思,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许多夜深人静的时候,笔者或是在书桌前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或是阅读各类教育教学书籍和杂志,精读导师为大家选择的教育经典著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的心灵》《惑论:教学过程认知发展突变论》《教学认知的多维解构》《被压迫者教育学》,摘录了两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撰写成读书报告和同学们分享读书的快乐,交流对教育的思索;或是登录一些教育网站,及时了解最新教育动态,积极参与教育论坛,丰富自己的教育博客。每一次听讲座,每一次阅读,每一次网上浏览,总能让笔者从中汲取知识的养分,也更深化自己的理论知识,从而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
立足课堂,教艺在实践中成长 分析自身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才是自身价值的主阵地。著名特级教师顾泠沅认为:“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教育教学艺术深厚与否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名师成长的核心要素。在过去的2012年里,在名师班导师的引领下,笔者积极参与各级课堂教学观摩听课达80多节,观摩后听专家和导师的评课,总给笔者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受益匪浅。上半年,应桂林市叠彩区教育局要求赴辖区内最偏远的乡村学校——新民小学援教。援教期间,针对农村学校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生源参差不齐的现状,笔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环节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尽力做到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展示、课堂互动,教师关注孩子。在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中,笔者自然简约的教学风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些孩子的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援教结束返校后,笔者立足自己课堂,引用所学理念,模仿名家名师,锤炼自身的教育艺术同时指导青年骨干教师上好各级赛课、示范课,充分发挥名师学员的引领辐射作用。在桂林市七星区“领雁工程”第二期培训中,笔者得到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以及七星区教育局的信任,成为该项目数学学科的导师之一。
勤于研究,经验在反思中升华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在培训学习中,专家给学员们的定位得非常准确:大多属于经验型的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专业成长趋于成熟,能够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自己、心中无教材,对于课堂教学可谓驾轻就熟。但为什么会有80%处于这个阶段的骨干教师却终身停留在这个阶段?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自我反思,无法超越自我。江苏教育科学院周成平院长在他编著的《教师魅力修炼》中说到,“一个缺乏反思的教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不可能有大的进步。”为此,笔者积极投入学习团队的课题研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完成文库选题工作,撰写科研论文,积极向国家级省级教育刊物投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得以提升。
迈开步伐——走出自己的美丽
学名师,找差距 从教20年来,笔者有什么拿出来可以与大家共同分享的?笔者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比较勤奋、聪明的人,但现在应该打上一个问号。笔者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初登讲台时的情景,还记得孩子们一声声呼唤自己老师时的喜悦与兴奋,还记得自己曾经像孩子们一样期盼新学期的到来,是对教育的热情和激情指引着笔者走向讲台,引领着笔者由年轻变得沉稳,也收获了自己教育事业的春天。可是,当学校的一切不再新奇与陌生,当教育的热情渐渐散去减弱,虽然还有一颗想干好工作的心,可行动又怎样呢?这样的培训,使自己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名师的差距所在,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将以此作为新的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突破瓶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著名教育家路易斯·奈泽这样说过:“一个用他双手工作的人是劳力,一个用他的手和脑工作的人是工匠,一个用他的手和脑和心灵工作的人是艺术家。”由此,人们展示的就是自己独特的魅力。笔者对自己的执教套路和风格曾作过初步设计:继承对自己有深刻影响的名家名师的优良教风,吸取他们教学技艺、教学风格中的精华,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以模拟起步。这些名家高手在教学中富有特色的一招一式都有很高的示范价值。当时,笔者的想法是:博采众长,把这些老师各自教学特色中最亮丽的“闪光点”汇聚起来,用心领悟其真谛,归纳出在数学教学中遵循的若干个“要”和“不要”,并从讲台形象、语言特点、教法技巧等方面给自己“量体裁衣”,进行总体设计,在脑海中构画出一个理想化的教学风格“样板模型”,供自己在实践中模拟,力求从“形似”升华到“神似”。笔者要找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当然这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揣摩和总结。因此,笔者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要让读书、研究、总结成为一种习惯,由此来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度,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铸就自己的文化品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行走在名师成长的路上,笔者追赶着成长的脚步,倾听花开的声音,走出自己的美丽……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胜利小学)
自信满满——“我真的很不错”
苏格拉底曾说过:“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两个条件。”曾几何时,《我真的很不错》那首歌人们一遍遍地唱起来:“我真的很不错!我的朋友,我想骄傲地告诉你,我真的很不错……我知道我能做到的,就是不停、不停、不停地努力!”
在2011年10月至11月的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遴选中,经过面试答辩、笔试、听评课、课堂观察等层层筛选,笔者有幸入选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培养对象。以下是笔者记录的培训经历。
2012年12月22日,上午的培训是团队论坛,培训室座无虚席,100名学员从幼儿园到高中按学段共分为13个团队。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掌声和笑声此起彼伏。本次论坛由广西师范大学梁燕玲副院长主持,面向全体学员,每个团队两名教师重点展示。围绕“教师、智慧、幸福”这3个关键词,主持人提前40分钟给出论坛的4个主题:(1)教师教育信仰与教师成长;(2)教育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3)聚集课堂教学提升生命智慧;(4)幸福与教师的职业幸福。要求每个团队在这40分钟选出发言主题,设计好发言提纲,同时选出1名发言人进行讲演,1名主持人负责主持下一个团队的讲演。
笔者所在的团队是在开班的第一天由学员随机报数组建的,取名为“七彩阳光队”,由5名语文教师、1名数学教师和1名美术教师组成。大家齐心协力,各抒己见,用了30分钟就拟定了发言提纲。接下来是发言人要拓展来讲,笔者有幸被团队推选为代表发言。在这100名学员中有特级教师、各市县教研员、名校校长,可谓藏龙卧虎。
论坛开始了,笔者是第四号出场,鼓励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沉着应战吧!”在讲演中,笔者首先提出了“教育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教育智慧养成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观点;然后从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读书学习、实践反思这几个方面结合实例进行了阐述;最后用“期待着三年后的今天,我也能自豪地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教育”这句话结束了讲演。整个讲演期间,笔者沉着冷静,整个讲演自然流畅。梁燕玲教授用“非常精彩”给予了笔者莫大的鼓励。在这样的学习型团队中,笔者锻炼着自己,多了一份自信,更增添了一份勇气!
好好学习——“我进步了”
有幸成为名师班学员,笔者激动不已。但面对众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班学员,面对所授予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笔者却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才疏学浅。于是,笔者告诉自己:这3年的时间里,自己要从起点开始追求,用教育学生那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鞭策自己。未来的3年,必定有付出,有欢乐,有艰难,有坎坷,但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受挫的失落都将是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积累与进步。
理论引领,理念在更新中提升 在过去的2012年里,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根据这100名教师的现状和前景发展,安排了内容丰富、实用实效的30多场讲座,包括孙杰远教授的《学生的社会文化属性》、王彦教授的《作为一种心灵成长的阅读》、朱旭东教授的《教育家的成长》、范国睿教授的《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学校教育》、张增田教授的《教学交往中对话品性的迷失与回归》、徐继存教授的《教学文化与教师的个性教学》、耿涓涓教授的《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课堂观察》等。通过与专家们零距离的接触,让笔者接受了大量的、反映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理论,极大地冲击了笔者过去一直遵循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促使笔者进行深刻地反思,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许多夜深人静的时候,笔者或是在书桌前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或是阅读各类教育教学书籍和杂志,精读导师为大家选择的教育经典著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的心灵》《惑论:教学过程认知发展突变论》《教学认知的多维解构》《被压迫者教育学》,摘录了两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撰写成读书报告和同学们分享读书的快乐,交流对教育的思索;或是登录一些教育网站,及时了解最新教育动态,积极参与教育论坛,丰富自己的教育博客。每一次听讲座,每一次阅读,每一次网上浏览,总能让笔者从中汲取知识的养分,也更深化自己的理论知识,从而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
立足课堂,教艺在实践中成长 分析自身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才是自身价值的主阵地。著名特级教师顾泠沅认为:“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教育教学艺术深厚与否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名师成长的核心要素。在过去的2012年里,在名师班导师的引领下,笔者积极参与各级课堂教学观摩听课达80多节,观摩后听专家和导师的评课,总给笔者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受益匪浅。上半年,应桂林市叠彩区教育局要求赴辖区内最偏远的乡村学校——新民小学援教。援教期间,针对农村学校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生源参差不齐的现状,笔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环节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尽力做到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展示、课堂互动,教师关注孩子。在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中,笔者自然简约的教学风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些孩子的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援教结束返校后,笔者立足自己课堂,引用所学理念,模仿名家名师,锤炼自身的教育艺术同时指导青年骨干教师上好各级赛课、示范课,充分发挥名师学员的引领辐射作用。在桂林市七星区“领雁工程”第二期培训中,笔者得到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以及七星区教育局的信任,成为该项目数学学科的导师之一。
勤于研究,经验在反思中升华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在培训学习中,专家给学员们的定位得非常准确:大多属于经验型的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专业成长趋于成熟,能够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自己、心中无教材,对于课堂教学可谓驾轻就熟。但为什么会有80%处于这个阶段的骨干教师却终身停留在这个阶段?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自我反思,无法超越自我。江苏教育科学院周成平院长在他编著的《教师魅力修炼》中说到,“一个缺乏反思的教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不可能有大的进步。”为此,笔者积极投入学习团队的课题研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完成文库选题工作,撰写科研论文,积极向国家级省级教育刊物投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得以提升。
迈开步伐——走出自己的美丽
学名师,找差距 从教20年来,笔者有什么拿出来可以与大家共同分享的?笔者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比较勤奋、聪明的人,但现在应该打上一个问号。笔者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初登讲台时的情景,还记得孩子们一声声呼唤自己老师时的喜悦与兴奋,还记得自己曾经像孩子们一样期盼新学期的到来,是对教育的热情和激情指引着笔者走向讲台,引领着笔者由年轻变得沉稳,也收获了自己教育事业的春天。可是,当学校的一切不再新奇与陌生,当教育的热情渐渐散去减弱,虽然还有一颗想干好工作的心,可行动又怎样呢?这样的培训,使自己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名师的差距所在,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将以此作为新的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突破瓶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著名教育家路易斯·奈泽这样说过:“一个用他双手工作的人是劳力,一个用他的手和脑工作的人是工匠,一个用他的手和脑和心灵工作的人是艺术家。”由此,人们展示的就是自己独特的魅力。笔者对自己的执教套路和风格曾作过初步设计:继承对自己有深刻影响的名家名师的优良教风,吸取他们教学技艺、教学风格中的精华,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以模拟起步。这些名家高手在教学中富有特色的一招一式都有很高的示范价值。当时,笔者的想法是:博采众长,把这些老师各自教学特色中最亮丽的“闪光点”汇聚起来,用心领悟其真谛,归纳出在数学教学中遵循的若干个“要”和“不要”,并从讲台形象、语言特点、教法技巧等方面给自己“量体裁衣”,进行总体设计,在脑海中构画出一个理想化的教学风格“样板模型”,供自己在实践中模拟,力求从“形似”升华到“神似”。笔者要找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当然这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揣摩和总结。因此,笔者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要让读书、研究、总结成为一种习惯,由此来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度,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铸就自己的文化品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行走在名师成长的路上,笔者追赶着成长的脚步,倾听花开的声音,走出自己的美丽……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胜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