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man_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顺利转型,课程体系改革是其重中之重。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改革
  应用型大学的提出旨在纠正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往传统学术型大学迈进所出现的偏向,解决这些高校人才质量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等问题,符合时代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得到许多高校的强烈回应。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专业,正面临着这一转型的冲击,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转型所提出的要求,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潘懋元认为“保障质量最根本的途径是科学改进课程体系设计”,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它课程体系的改革能否成功。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规定了课程设置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应用型人才区别于传统学术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就是这些人才不要求具有“知识的全面系统”,“而是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最佳结合”,“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或工作的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它所培养的人才就是语言文字工作者,即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语言文字方面具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侧重读写能力尤其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听说能力雖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如通过普通话训练和过级来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听说能力,但这只是说话能力的基础,而不是核心。总的来说,虽然阅读能力是其他三项能力的基础,但听说能力也应得到相应的训练。蒋冀骋师通过调查发现,汉语言文字学课程存在“四脱节”现象,这充分表明学生在传统课程设置中所培养出来的能力与应用型大学规定的人才培养规格不匹配,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通过课程设置调整来达到应用型大学和社会所期待的人才培养规格迫在眉睫。其次,信息获取渠道的便捷促使课程内容要作出相应调整。在以往网络通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因此,老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需要花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来传递知识信息。而今网络十分发达,尤其是移动网络的普遍使用,学生可以在十分短暂的时间内获取他们所想要的相关信息。这一变化迫使教师在教学中要作出相应调整,即由以往的传递信息为主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如何对这些信息的真伪作出正确的判断、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以形成正确的结论。在较早出版的古代汉语教材中,通论的第一部分一般都是介绍怎样查字典辞书,现在的网络在查找字词方面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如何查找工具书的能力对于想进一步在古代汉语研究的学生必不可少,但已不再如以往那么重要。这部分内容可以进行减省,从而腾出更多的空间来突出古代汉语的核心内容,如古文的文句的疏通,在阅读中所牵涉到的语言文字现象的归纳和总结等。再次,课程内部调整导致理论课时的大量压缩,倒逼传统理论课程作出相应调整。依照课程的总体设置,把计算机等新兴课程、演讲与口才等应用性课程、自主学分制所涉及的隐性课程等纳入了其中,在课时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一些传统课程就必须压缩。这样一来,这些课程面临艰难选择:要么停开、要么压缩内容、要么与其他相关或相近学科进行整合。从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些课停开,如训诂学、音韵学;有些是压缩课时,如古代汉语。
  二、课程改革所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加强理论课程与应用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相互沟通。既然应用型大学的逻辑起点是专业性应用教育,那么,理论课程内容的安排应围绕实践课程“够用”为前提来展开。潘懋元认为,“构建应用性课程体系必须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防止因突出应用而使专业设置缺乏学科支撑,从而导致发展后劲不足”。侯长林也指出,“应用人才具有更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论课程虽然居基础性地位,但并非因此而排斥或轻视实践课程,它只是起到支撑作用,主要是为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服务的。传统学术型大学往往通过学科的系统学习让学生形成能力,能力处于从属地位。应用型大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设置相关课程,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如果学生从事教师行业,就应该考虑作为教师所应该具备语言文字哪些方面的能力,他们在应用和实践中会碰到哪些方面的困难,在理论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高效而牢固的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并形成能力。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探讨,将三者有效地衔接起来。二是注意以学生能力形成为目标整合相关或相近学科。以学科来设置课程,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的确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各学科只强调其自身的系统性而忽视了各学科的相互联系和沟通,这样可能出现的弊端就是不同学科都同时花大力气讨论同一个问题,而又可能都忽略了与学生能力形成有密切关系的相关知识和理论。这种缺位和错位现象必须得到纠正。潘懋元指出,“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从某专业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出发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一些基础理论课可以适当采用整合的方式处理”。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培养的专业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以此为目标,在课程整合方面可以做如下尝试:在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将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进行整合成一门课程;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整合成一门课程等。这样既打通古今中外的联系,也可以在原来的课程设置基础上压缩一定的课时和学分的情况下而不会影响学生获取相关理论知识并形成能力,起到了以繁驭简的效果。三是打破传统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界限。隐性课程一方面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由于隐而不显,往往没有得到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因此,为了真正让隐性课程充分发挥其功能,可以将一些隐性课程转变成显性课程,如将演讲与口才列入课程开设计划等。铜仁学院在这方面作出了十分有益的尝试,该校所实施的自主学分制,共分自主阅读学分、学术讲座学分、活动课程学分和创新创业学分。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该制度促使他们积极阅读相关著述、参与文学创作、组织和参与文体活动和竞赛等,这样一方面沟通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桥梁,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积极参与隐性课程的空间,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2]蒋冀骋、刘晓南,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改革研究的调查报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4):49-50.
  [3]张新婷、侯长林,应用转型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走向研究[J],教职论坛,2015(22):31.
其他文献
《统计年鉴》是全面反映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其涵盖面广、信息量大,是县(区)统计工作的重要劳动成果,也是统计服务的拳头产品。随着统计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统计年鉴编纂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新时期的统计年鉴指标体系要更符合时代需要,更能集中反映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状况,更突出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公众需求提供服务的职能。笔者就如何提高县(区)统计年鉴编纂水平以适应时代发
期刊
摘 要:在认真阅读《温家宝地质笔记》基础上,笔者提出如下“两做到一实现”观点:温总理做到了“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甘肃省地矿局地质力学队工作期间,温总理实现了由专业技术人员到领导干部的转变;温总理做到了“内行管行业”。论述了笔者工作单位有关机构的设立及更名。  关键词:《温家宝地质笔记》 读书心得 地质矿产研究领导小组  一、《温家宝地质笔记》读书心得  1969年至1974年,温总理在祁连山地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大学生感恩教育中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进行了设计和实践探索,在班会内容的选择和形式的设计上力求创新,遵循学生在班会中的主体地位,并对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感恩教育 主题班会 设计 实践  感恩教育是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主题班会是感恩教育的一种常用形式。优质的主题班会能够凝聚人心,明确导向,实现情感感染、思想凝聚、道德导向和意志激励的教育目的。笔者结
期刊
摘 要:学业评价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与推广,必然要求配备相对应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基于现代学徒制特点,从学业评价指导思想、构建原则、评价方法创新,构建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丰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学业评价 指标体系  2014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开展校企联合招
期刊
摘 要:课堂考勤是高校课堂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有的教师通过点名簿考勤的方式存在耽误时间、监管不便和难以统计等缺点。基于Android平台的课堂点名系统利用在高校中普及的移动设备,利用安装在设备上的APP实现智能考勤和出勤统计等功能,解决传统点名方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Android 课堂点名 Eclipse  一、引言  课堂考勤是教师教学管理中一个必要的环节,很多学校也将课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了巨大变革,表现在对高职生的特点变化、高职生的用网情况变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变革等方面;根据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显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于互联网带给高职思政课的负面影响,需要有力的措施来化解,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古丝绸之路各阶段的文化传播现象与经贸发展分析入手,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由此延伸出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相关启示:在承认文化多元性的前提下,探寻自身与他文化之间的共性与差异,用物质文化促进精神文化的交流,在文化互惠的前提下促进主体间的经贸来往。  关键词:丝绸之路 文化传播 经贸发展  “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由德国地貌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的《中国》(《中国亲程旅行记》
期刊
摘 要:本论文从韩礼德提出的五个衔接手段入手,在这五个方面进行英汉对比,通过详尽的英汉双语的例子,不仅突显了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也对两种语言间互译颇具启发。  关键词:衔接 对比 翻译  一、引言  对于衔接手段的研究,最系统的当属韩礼德和哈桑的研究,他们将衔接手段分成五大类,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以下,将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对比。  二、 照应  照应作为一种衔接手段,在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能力培养的现状,给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六大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使用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掌握
期刊
摘 要:作者结合自己从事《成本管理会计》教学的实践认为,要不断改善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特别是课堂教学难以突破授课教师的知识、能力足限的模式,就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将那些真正制约学生知识增长及能力提高的关键、瓶颈问题提炼出来,并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公式的学习定势,进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  关键词:问题 导向 教学 改善  《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