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我们认为,要构建生本和谐课堂,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就必须密切关注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
一、透视:当前课堂管理的实然状态
1.课堂管理约束学生的行为
在课堂管理的实践中,很多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偏向于专制型管理,其管理行为往往更多地注重课堂控制和通过奖惩制度达到纠正学生消极行为的目的,忽略了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的行为。如:现在学校的不少教室墙上贴着“班级公约”“班规”等内容,制定的内容可谓“详细”,即违反常规,就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如小组扣分扣星,或罚做卫生值日,或请家长来校联系等等。这些处罚约束了学生“不能做什么”却不能引导学生“要做什么”。
2.课堂管理手段单一,方式强硬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一旦教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眼神、行为违反教师意愿,就立即中断课堂,用言语或行为制止学生的这种违反行为。有些控制性的语言甚至带有威胁性。这样的课堂管理使学生失去自我,让学生陷入一种奴役状态。
3.教师是唯一的管理者,缺乏民主
在中小学课堂中,教师一般拥有绝对权力。学生也往往认为服从教师的权威是应当的。正是在这种专制性的权威思想指引下,部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基本没有交流,甚至教师认为安静是保障课堂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显现出“自上而下,一管多”的管理模式,教师成为唯一的管理者。实然,这种无条件地尊重教师,甚至屈从于教师的权威,必然导致盲从和迷信,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缺乏创造性、主体性。[1]
综上现象,从教师对课堂的认知视野,发现其管理行为盯着“物”而忽略了“人”,盯着客观世界而忽略了学生心理,使学生作为一个简单的被传授和管理对象,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的课堂管理可以定义为师本课堂管理模式。这种师本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很多时候无法被学生所接受。而有别于师本课堂的生本和谐课堂呼唤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师生有效互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追寻:课堂教学管理应然的理性思考
生本和谐课堂的建构理应以追寻有效教学为前提。在师生心目中的“有效教学”应该具有以下这些特征:(1)学生有学习兴趣;(2)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3)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4)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5)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6)学生能学以致用;(7)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8)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2]可以看出,有效教学的特征,最根本的体现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生本和谐课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幸福。课堂中的所有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为对象而展开,教师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成为生本和谐课堂的终极目标。所以构建生本和谐课堂理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管理,尊重生命主体,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
(1)由教师单向控制转向多方合作管理
“生本和谐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改变教师的单向控制,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又非结构化的管理网络,将管理权由教师的单人独享转变为全体课堂成员分享。学生成为课堂管理的主体,参与到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管理中去,这样才能实现多方管理合作。
(2)从问题行为控制改为正当行为引导
“生本和谐课堂”对于不能回避又不能自行消失的学生问题行为,分析学生形成的原因,合理、科学地处理好转化的策略,确立靶目标,奖励正常行为,从而成功地抑制问题行为的发生,实现课堂管理中的“双赢”,并促使教学节奏变得更加连贯且富有韵律感。
(3)从静态的结构管理转为动态的过程管理
“生本和谐课堂”将过去“以固定的课堂规则,稳定的管理队伍以及程序化的管理体制”为主的课堂管理方式,转变为“在管理过程中针对课堂管理中的诸多要素,进行动态的审视,并不断修正自己的管理方法”的动态的过程管理。当然,动态过程管理并不排斥静态的管理,彼此之间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效果。[3]
2.优化课堂环境,营造安全的教学氛围
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生本和谐的课堂环境应该是师生双方按照民主、平等、合作的原则,共同参与建构课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文化环境。
(1)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建设教室自然环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坚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师生共同去建构、创造,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美育功能、实践功能。如:让学生自己设计班训、墙报、宣传栏,师生共同讨论课堂座位排列方式,增强学生的秩序感、舒适感、安全感和责任感。
(2)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
课堂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沟通无疑是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的源泉。为了真正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意义,而且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为沟通留出时间与空间;对任何学生,教师都要对其保持开放的态度,对其给予必须的信任;教师还要以一种坦诚的、可亲的态度接纳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给予及时而积极的反馈。
(3)构建育人的文化环境
一个良好的课堂文化环境,不仅充满秩序,而且充满活力,应对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同伴合作文化——群体中同伴间的交往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良好的学生合作关系能使学生彼此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能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因而同伴合作文化的形成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管理效果。
有序的课堂文化——有效的课堂管理,也是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适时地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了解其规范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将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3.“让学”,激发学生学习智慧
“让学”是一种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就是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深入地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
我们提出“让学”的教学策略,研究出了“六步三环”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活力。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三环:温故知新、互动探究、巩固迁移。
温故知新(完成定向、自学两教学环节)基本任务是展示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与学生学习的重点;巩固知识或检查预习任务。
互动探究(完成讨论、答疑两教学环节)基本任务是学生对新知识阅读感悟和提出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对新知进行点拨讲授;学生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互帮互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此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地安排学生课堂活动,穿插学生的互动、小组交流和讨论,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参与。
巩固迁移(完成自测、自结两教学环节)基本任务是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精要的小结;针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当堂巩固练习。此环节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力求引导学生自己做,练习要力求形式的多样化,如自问自答式、你问我答式、师问生答式等等,练习时还需适当注意知识的迁移。
4.激励恰当行为,唤起课堂学习激情
要考虑课堂直接能够观察到的变量,还应考虑课堂中一些隐性的變量,如内驱力、人格特征等。教师应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激励正当行为。
(1)关注需要
要关注学生真实需要,分析学生正当行为的内驱力。关注并刺激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是保持学生有持续内驱力的关键。
(2)关怀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能促进课堂师生合作行为。首先,教师应关怀学生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次,教师要关怀学生生活,能指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活。
(3)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可以是身边的学生,也可以是授课的教师,生活中的你我他,通过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感召的作用。
追求生本和谐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前进方向,也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去实践、思辨、提升。让我们一起去追寻!
参考文献:
[1]计亚萍.关于教师有效管理行为的调研[J].江苏教育,2009(12):35-37.
[2]张东,李森.课堂管理创新:内涵、方向、策略[J].教育探索,2005(10):14-16.
[3]韩艳梅.追寻有效教学视野中的课堂规范[J].上海教育科研,2011(3):45-47.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林静)
一、透视:当前课堂管理的实然状态
1.课堂管理约束学生的行为
在课堂管理的实践中,很多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偏向于专制型管理,其管理行为往往更多地注重课堂控制和通过奖惩制度达到纠正学生消极行为的目的,忽略了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的行为。如:现在学校的不少教室墙上贴着“班级公约”“班规”等内容,制定的内容可谓“详细”,即违反常规,就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如小组扣分扣星,或罚做卫生值日,或请家长来校联系等等。这些处罚约束了学生“不能做什么”却不能引导学生“要做什么”。
2.课堂管理手段单一,方式强硬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一旦教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眼神、行为违反教师意愿,就立即中断课堂,用言语或行为制止学生的这种违反行为。有些控制性的语言甚至带有威胁性。这样的课堂管理使学生失去自我,让学生陷入一种奴役状态。
3.教师是唯一的管理者,缺乏民主
在中小学课堂中,教师一般拥有绝对权力。学生也往往认为服从教师的权威是应当的。正是在这种专制性的权威思想指引下,部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基本没有交流,甚至教师认为安静是保障课堂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显现出“自上而下,一管多”的管理模式,教师成为唯一的管理者。实然,这种无条件地尊重教师,甚至屈从于教师的权威,必然导致盲从和迷信,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缺乏创造性、主体性。[1]
综上现象,从教师对课堂的认知视野,发现其管理行为盯着“物”而忽略了“人”,盯着客观世界而忽略了学生心理,使学生作为一个简单的被传授和管理对象,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的课堂管理可以定义为师本课堂管理模式。这种师本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很多时候无法被学生所接受。而有别于师本课堂的生本和谐课堂呼唤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师生有效互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追寻:课堂教学管理应然的理性思考
生本和谐课堂的建构理应以追寻有效教学为前提。在师生心目中的“有效教学”应该具有以下这些特征:(1)学生有学习兴趣;(2)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3)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4)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5)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6)学生能学以致用;(7)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8)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2]可以看出,有效教学的特征,最根本的体现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生本和谐课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幸福。课堂中的所有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为对象而展开,教师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成为生本和谐课堂的终极目标。所以构建生本和谐课堂理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管理,尊重生命主体,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
(1)由教师单向控制转向多方合作管理
“生本和谐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改变教师的单向控制,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又非结构化的管理网络,将管理权由教师的单人独享转变为全体课堂成员分享。学生成为课堂管理的主体,参与到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管理中去,这样才能实现多方管理合作。
(2)从问题行为控制改为正当行为引导
“生本和谐课堂”对于不能回避又不能自行消失的学生问题行为,分析学生形成的原因,合理、科学地处理好转化的策略,确立靶目标,奖励正常行为,从而成功地抑制问题行为的发生,实现课堂管理中的“双赢”,并促使教学节奏变得更加连贯且富有韵律感。
(3)从静态的结构管理转为动态的过程管理
“生本和谐课堂”将过去“以固定的课堂规则,稳定的管理队伍以及程序化的管理体制”为主的课堂管理方式,转变为“在管理过程中针对课堂管理中的诸多要素,进行动态的审视,并不断修正自己的管理方法”的动态的过程管理。当然,动态过程管理并不排斥静态的管理,彼此之间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效果。[3]
2.优化课堂环境,营造安全的教学氛围
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生本和谐的课堂环境应该是师生双方按照民主、平等、合作的原则,共同参与建构课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文化环境。
(1)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建设教室自然环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坚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师生共同去建构、创造,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美育功能、实践功能。如:让学生自己设计班训、墙报、宣传栏,师生共同讨论课堂座位排列方式,增强学生的秩序感、舒适感、安全感和责任感。
(2)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
课堂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沟通无疑是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的源泉。为了真正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意义,而且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为沟通留出时间与空间;对任何学生,教师都要对其保持开放的态度,对其给予必须的信任;教师还要以一种坦诚的、可亲的态度接纳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给予及时而积极的反馈。
(3)构建育人的文化环境
一个良好的课堂文化环境,不仅充满秩序,而且充满活力,应对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同伴合作文化——群体中同伴间的交往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良好的学生合作关系能使学生彼此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能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因而同伴合作文化的形成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管理效果。
有序的课堂文化——有效的课堂管理,也是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适时地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了解其规范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将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3.“让学”,激发学生学习智慧
“让学”是一种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就是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深入地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
我们提出“让学”的教学策略,研究出了“六步三环”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活力。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三环:温故知新、互动探究、巩固迁移。
温故知新(完成定向、自学两教学环节)基本任务是展示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与学生学习的重点;巩固知识或检查预习任务。
互动探究(完成讨论、答疑两教学环节)基本任务是学生对新知识阅读感悟和提出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对新知进行点拨讲授;学生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互帮互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此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地安排学生课堂活动,穿插学生的互动、小组交流和讨论,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参与。
巩固迁移(完成自测、自结两教学环节)基本任务是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精要的小结;针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当堂巩固练习。此环节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力求引导学生自己做,练习要力求形式的多样化,如自问自答式、你问我答式、师问生答式等等,练习时还需适当注意知识的迁移。
4.激励恰当行为,唤起课堂学习激情
要考虑课堂直接能够观察到的变量,还应考虑课堂中一些隐性的變量,如内驱力、人格特征等。教师应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激励正当行为。
(1)关注需要
要关注学生真实需要,分析学生正当行为的内驱力。关注并刺激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是保持学生有持续内驱力的关键。
(2)关怀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能促进课堂师生合作行为。首先,教师应关怀学生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次,教师要关怀学生生活,能指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活。
(3)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可以是身边的学生,也可以是授课的教师,生活中的你我他,通过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感召的作用。
追求生本和谐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前进方向,也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去实践、思辨、提升。让我们一起去追寻!
参考文献:
[1]计亚萍.关于教师有效管理行为的调研[J].江苏教育,2009(12):35-37.
[2]张东,李森.课堂管理创新:内涵、方向、策略[J].教育探索,2005(10):14-16.
[3]韩艳梅.追寻有效教学视野中的课堂规范[J].上海教育科研,2011(3):45-47.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