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作文,学生们总是“啊!”“又写作文!”唉声连天,一番有声的抗议后,免不了绞尽脑汁、抓耳挠腮,面对着作文纸使劲咬笔杆半天都挤不出一个字。其痛苦状既写满学生的无奈,更是教师心里的痛。作文似乎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拦路虎。
学生说到作文就不快乐,产生的是一种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的不良情感体验,内心希望尽快地结束这种状态。学生作文时,快乐的真正敌人不只是痛苦,而且是厌倦,乃至麻木。因为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这种困境,传统的作文模式“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显然行不通,这就要求教师探索一条让学生愿意走,有着愉快的情绪体验的快乐作文模式。
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采用“说生活,调素材——示范本,习技法——动想象,自由写——仔细读,促优化”的四环节教学法,取得一定成效。
1 说生活,调素材
作文课上,学生无从下笔,处于无米下锅的状态。每个人每天都生活着,有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并不缺乏写作素材的来源。生活中积累的素材,是学生创作的源泉,然而,学生储存在大脑的素材却是冗杂的,无序的,甚至是模糊的。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从积累中调出材料,提炼加工。
教师在导入环节,围绕作文要求,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情景,话题,进入大家轻松说话的氛围。
例如,要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谈话:同学们,老师有桩心事,我的妈妈要过生日了,我该给妈妈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呢?一听“送礼物”,教室里学生立即就情绪高涨,各种注意出了不少。话题自然转入说自己的妈妈的事。自己在生活中与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从模糊变得清晰起来,感受由沉睡得以醒来。
学生没有作文题目大山压顶,而是轻松,愉快地“闲”聊。自由地说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个过程,就是作文向生活开放的过程,就是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的过程。学生调出了素材,有了生活,感情就被激活,用“我手写我心”,写作就成了乐事。
说的方式很多,除了上述话题闲聊式的说,还可以进行正反双方辩论,也可以讲故事,词语接龙等,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为写作打下铺垫。
2 示范本,习技法
学生写作困难,一方面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一方面缺乏表达的方法技巧。
例如,写《我的妈妈》,写作困难学生往往这样写:“我的妈妈很好,她很关心我,经常为我做早饭,洗衣服,晚上为我盖被子,我生病了带我去医院看病。我很喜欢自己的妈妈。”几句概括性极强的句子写完后,就不知所措了。教师此时为他们出示写作的范本,教他们习得写作的技法,让他们写作之路顺畅起来,获得愉快的经历。
例如,妈妈晚上为我盖被子的情节,写得具体生动的文段如下:晚上,我躺在床上,刚要入睡,忽然感觉有人来到了我的床前。哦,是妈妈。朦胧的月光透过窗纱,轻柔地布满小屋。只见妈妈轻轻地为我掖了掖被子。妈妈的手抚了抚我的头发,像清风拂动柳枝,我的心微微荡漾。妈妈的目光抚摸着我:目光抚过我的眉毛,像阳光轻吻小树苗;目光抚过我的眼睛,像清泉带给我恬静;目光抚过我的鼻子,像花朵绽放释放幽幽香气;目光抚过我的嘴,像雨露滋润带来甘甜。妈妈的目光抚摸着我,带着爱意,久久不曾离去。
学生明白了,要有话可说,可以像上文那样,注意细节描写,进行联想和想象,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句生动,让文字生情。
写景,状物,塑造人物形象;立意,选材,构思,表达。均可一一交给学生写作的范本。
范本可以是一段文字,也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学生刚学过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外选文;可以是教师预先准备,也可以大家课堂共同讨论生成。有了范本,学生依样学样,使学生写作的指向清晰起来,大大的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增加了可操作性。事实证明,这是解决学生下笔难的有效途径。
3 动想象,自由写
想象力是造物主给予人的珍贵的馈赠。笔者不断地给学生强化这样的认识: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作文就没有鲜活的生命力!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劳动,是智慧火花发光的活动。在作文课堂上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训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文思泉涌就不是神话。
立意构思需要想象,筛选材料需要想象,塑造人物需要想象,遣词造句需要想象。想象充满写作的全过程。
写实需要想象。想象是“记忆的女儿”,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想象离不开写实,又超越写实。写实是想象的根。写实也离不开想象,写实离开了想象便会失去它的新奇性和灵动性。想象是写实的花。
鲁迅先生关于文学创作中“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概括,经典地指明了想象的途径。曹文轩先生也说:文学创作的秘诀就是“无中生有”。学生在写作中也要学会无中生有。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能够曲折地反应现实生活的事,可以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出现在自己的文章中。学生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有了老师的鼓励,前辈的方法,写作时,充分发挥想象力,真正的实现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充分享受写作带来的快感!
4 仔细读,促优化
许多学生写完作文,掩卷了事。其实这不是一个好习惯。传统作文教学里就有专门的篇章训练学生修改作文。这是很有必要的。
不管是一气呵成,还是写写停停,文章既成,确乎应该算完成任务了。其实不然,在写作过程中,难免有错字,病句,或者表达不够恰当之处,或者词句欠完美,写完后自己默读文章,有时还有新的想法,这些都可以通过修改加以优化。
搁笔掩卷之前,督促学生仔细通读自己的作文,交给他们修改作文的方法,从带着他们修改,到他们逐渐养成修改的习惯,直至教师彻底放手。事实证明,修改作文的习惯十分有益,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笔者在对课堂快乐作文的探索中发现,以上四环节课堂作文模式,听说读写相结合,围绕写这个主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活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获得了写作的信心,习得写作的方法,享受到了写作的成就感。
学生说到作文就不快乐,产生的是一种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的不良情感体验,内心希望尽快地结束这种状态。学生作文时,快乐的真正敌人不只是痛苦,而且是厌倦,乃至麻木。因为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这种困境,传统的作文模式“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显然行不通,这就要求教师探索一条让学生愿意走,有着愉快的情绪体验的快乐作文模式。
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采用“说生活,调素材——示范本,习技法——动想象,自由写——仔细读,促优化”的四环节教学法,取得一定成效。
1 说生活,调素材
作文课上,学生无从下笔,处于无米下锅的状态。每个人每天都生活着,有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并不缺乏写作素材的来源。生活中积累的素材,是学生创作的源泉,然而,学生储存在大脑的素材却是冗杂的,无序的,甚至是模糊的。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从积累中调出材料,提炼加工。
教师在导入环节,围绕作文要求,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情景,话题,进入大家轻松说话的氛围。
例如,要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谈话:同学们,老师有桩心事,我的妈妈要过生日了,我该给妈妈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呢?一听“送礼物”,教室里学生立即就情绪高涨,各种注意出了不少。话题自然转入说自己的妈妈的事。自己在生活中与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从模糊变得清晰起来,感受由沉睡得以醒来。
学生没有作文题目大山压顶,而是轻松,愉快地“闲”聊。自由地说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个过程,就是作文向生活开放的过程,就是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的过程。学生调出了素材,有了生活,感情就被激活,用“我手写我心”,写作就成了乐事。
说的方式很多,除了上述话题闲聊式的说,还可以进行正反双方辩论,也可以讲故事,词语接龙等,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为写作打下铺垫。
2 示范本,习技法
学生写作困难,一方面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一方面缺乏表达的方法技巧。
例如,写《我的妈妈》,写作困难学生往往这样写:“我的妈妈很好,她很关心我,经常为我做早饭,洗衣服,晚上为我盖被子,我生病了带我去医院看病。我很喜欢自己的妈妈。”几句概括性极强的句子写完后,就不知所措了。教师此时为他们出示写作的范本,教他们习得写作的技法,让他们写作之路顺畅起来,获得愉快的经历。
例如,妈妈晚上为我盖被子的情节,写得具体生动的文段如下:晚上,我躺在床上,刚要入睡,忽然感觉有人来到了我的床前。哦,是妈妈。朦胧的月光透过窗纱,轻柔地布满小屋。只见妈妈轻轻地为我掖了掖被子。妈妈的手抚了抚我的头发,像清风拂动柳枝,我的心微微荡漾。妈妈的目光抚摸着我:目光抚过我的眉毛,像阳光轻吻小树苗;目光抚过我的眼睛,像清泉带给我恬静;目光抚过我的鼻子,像花朵绽放释放幽幽香气;目光抚过我的嘴,像雨露滋润带来甘甜。妈妈的目光抚摸着我,带着爱意,久久不曾离去。
学生明白了,要有话可说,可以像上文那样,注意细节描写,进行联想和想象,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句生动,让文字生情。
写景,状物,塑造人物形象;立意,选材,构思,表达。均可一一交给学生写作的范本。
范本可以是一段文字,也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学生刚学过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外选文;可以是教师预先准备,也可以大家课堂共同讨论生成。有了范本,学生依样学样,使学生写作的指向清晰起来,大大的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增加了可操作性。事实证明,这是解决学生下笔难的有效途径。
3 动想象,自由写
想象力是造物主给予人的珍贵的馈赠。笔者不断地给学生强化这样的认识: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作文就没有鲜活的生命力!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劳动,是智慧火花发光的活动。在作文课堂上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的训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文思泉涌就不是神话。
立意构思需要想象,筛选材料需要想象,塑造人物需要想象,遣词造句需要想象。想象充满写作的全过程。
写实需要想象。想象是“记忆的女儿”,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想象离不开写实,又超越写实。写实是想象的根。写实也离不开想象,写实离开了想象便会失去它的新奇性和灵动性。想象是写实的花。
鲁迅先生关于文学创作中“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概括,经典地指明了想象的途径。曹文轩先生也说:文学创作的秘诀就是“无中生有”。学生在写作中也要学会无中生有。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能够曲折地反应现实生活的事,可以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出现在自己的文章中。学生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有了老师的鼓励,前辈的方法,写作时,充分发挥想象力,真正的实现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充分享受写作带来的快感!
4 仔细读,促优化
许多学生写完作文,掩卷了事。其实这不是一个好习惯。传统作文教学里就有专门的篇章训练学生修改作文。这是很有必要的。
不管是一气呵成,还是写写停停,文章既成,确乎应该算完成任务了。其实不然,在写作过程中,难免有错字,病句,或者表达不够恰当之处,或者词句欠完美,写完后自己默读文章,有时还有新的想法,这些都可以通过修改加以优化。
搁笔掩卷之前,督促学生仔细通读自己的作文,交给他们修改作文的方法,从带着他们修改,到他们逐渐养成修改的习惯,直至教师彻底放手。事实证明,修改作文的习惯十分有益,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笔者在对课堂快乐作文的探索中发现,以上四环节课堂作文模式,听说读写相结合,围绕写这个主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活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获得了写作的信心,习得写作的方法,享受到了写作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