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两年的摸索,新课程已经从小范围试点实验成为师生认可、公众舆论关注的话题、如何审慎地做好新课程的实施工作,如何把课改推向深入,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针对实验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及课改所面临的挑战确定了我校一个重要项目,“校本培训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是努力构建开放的校本培训体系。
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将课程改革的理论、实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将自己的课程改革学习的内容和体会,融入信息技术的学习之中,带着压力的任务,激发教师学习理论、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努力掌握现代教学的本领,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中。做到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构建了自主研修反思式、模块讲座式、专题沙龙式、案例引导式、专家诊断式、科研课题导向式、网络信息交流等模式,加上每周三午后学科课改疑难问题会诊,每月一次的课改实验情况分析小结,及时解决课改中教师的困惑,促使教师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新课改活动中来。这样将师训工作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同时学校努力加强与上级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校际间的合作培训,开展送理念下乡活动,将“新理念、新教学、新成果”等送下乡,与二龙中心学校携手走进新课程。 营造城乡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生态环境。 从而丰富培训内容和改革培训方式方法等,使校本培训呈现多样性、开放性特色。
二是打造校本培训的人文氛围。
新课程更多地关注了人文精神与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我们倡导“赏识”教育。在赏识中建立一种 “学习型”团队,从而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学校要在问题引领、多元学习、反思行为、个案研究、合作研讨、实践探索、成长记录、评价交流操作层面上,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不断发现新问题,跟进式地解决新问题,创新突破,形成学校特色,因此学校在新课改中特设最佳团队奖,以带动学校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
三是建构校本培训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课改成效的最终检验,也是本次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评价改革也成为实验最为关注的最为困惑的问题。为保证新课程实验深入进行,根据课改目标,我们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形成了 “评价管理”的 “三全”格局。即在评价体系上,进行全方位、开放式、多元化建构,注重其完整性。也就是对教师从思想道德、基本素质、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评价,要充分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变及教学改革的动力。比如 “工作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备课批改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创造性教学能力等等。 “工作绩效”包括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个性特长展现、学生各阶段的能力测评等。在评价过程中,进行了全过程评价,注重其全程性。不是拿学生的一张考卷定结果,比如:评价学生的成绩包括平时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综合实践、语言积累能力等测试;学生作业、学生预习的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情绪、合作精神、思维、表达、学习方法等;学生期末的合格率、优秀率、提高幅度等。另外,还有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评价等。在评价形式上,进行全系统评价,注重其多样性。比如对教师师德的评价,有教师自评、家长评教师、教师之间互评、学生评教师、领导评教师等。对教师自身素质有综合评价、也有单项评价,对教师的工作成绩,有每月的阶段评价和年终的滚动评价。
四是不断对校本培训进行反思。
两年多课改实验,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素质有了飞跃的提高。为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必须坐下来进行反思。我们现在已经进行了“我讲我的故事”叙事性的教研反思活动。其宗旨是促使教师自我反思,将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机地融合。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从而不断地增长了教师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它既有教育问题的提出又有自己对问题的解决和思考,是从具体的教学事件出发,解释教学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教学理念上的问题,使教师真正成为新课程实实在在的研究者。两年多来,我们共收集整理200多篇教学案例,为今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是努力构建开放的校本培训体系。
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将课程改革的理论、实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将自己的课程改革学习的内容和体会,融入信息技术的学习之中,带着压力的任务,激发教师学习理论、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努力掌握现代教学的本领,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中。做到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构建了自主研修反思式、模块讲座式、专题沙龙式、案例引导式、专家诊断式、科研课题导向式、网络信息交流等模式,加上每周三午后学科课改疑难问题会诊,每月一次的课改实验情况分析小结,及时解决课改中教师的困惑,促使教师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新课改活动中来。这样将师训工作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同时学校努力加强与上级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校际间的合作培训,开展送理念下乡活动,将“新理念、新教学、新成果”等送下乡,与二龙中心学校携手走进新课程。 营造城乡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生态环境。 从而丰富培训内容和改革培训方式方法等,使校本培训呈现多样性、开放性特色。
二是打造校本培训的人文氛围。
新课程更多地关注了人文精神与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我们倡导“赏识”教育。在赏识中建立一种 “学习型”团队,从而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学校要在问题引领、多元学习、反思行为、个案研究、合作研讨、实践探索、成长记录、评价交流操作层面上,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不断发现新问题,跟进式地解决新问题,创新突破,形成学校特色,因此学校在新课改中特设最佳团队奖,以带动学校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
三是建构校本培训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课改成效的最终检验,也是本次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评价改革也成为实验最为关注的最为困惑的问题。为保证新课程实验深入进行,根据课改目标,我们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形成了 “评价管理”的 “三全”格局。即在评价体系上,进行全方位、开放式、多元化建构,注重其完整性。也就是对教师从思想道德、基本素质、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评价,要充分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变及教学改革的动力。比如 “工作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备课批改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创造性教学能力等等。 “工作绩效”包括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个性特长展现、学生各阶段的能力测评等。在评价过程中,进行了全过程评价,注重其全程性。不是拿学生的一张考卷定结果,比如:评价学生的成绩包括平时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综合实践、语言积累能力等测试;学生作业、学生预习的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情绪、合作精神、思维、表达、学习方法等;学生期末的合格率、优秀率、提高幅度等。另外,还有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评价等。在评价形式上,进行全系统评价,注重其多样性。比如对教师师德的评价,有教师自评、家长评教师、教师之间互评、学生评教师、领导评教师等。对教师自身素质有综合评价、也有单项评价,对教师的工作成绩,有每月的阶段评价和年终的滚动评价。
四是不断对校本培训进行反思。
两年多课改实验,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素质有了飞跃的提高。为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必须坐下来进行反思。我们现在已经进行了“我讲我的故事”叙事性的教研反思活动。其宗旨是促使教师自我反思,将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机地融合。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从而不断地增长了教师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它既有教育问题的提出又有自己对问题的解决和思考,是从具体的教学事件出发,解释教学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教学理念上的问题,使教师真正成为新课程实实在在的研究者。两年多来,我们共收集整理200多篇教学案例,为今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