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玛派大圆满法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宁玛派作为藏传佛教历史最为悠久的教派,其大圆满法则是宁玛派的最为核心的教法。大圆满法的“明空赤露”,“离垢之智”“自性顿成”等特点贯穿了大圆满法心部、界部、要门部。
  【关键词】:大圆满法;心体本净;宁玛派
  一.宁玛派传承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史上最为历史悠久的一个派别。“宁玛”两个字藏义为“古”“旧”之意。它也是藏传佛教中形成最早的一个教派。宁玛派的教法是八世纪时从莲花生大师那里教授而来,而其实际开创者是三素尔,因宁玛派僧人戴红色僧帽,又俗称“红教”。宁玛派僧人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阿巴”,即念咒之人,他们不重视经典也不参研佛法,他们专靠法术咒语来进行活动;二是以师徒和父子形式进行传授密教的典籍,又叫“噶玛”;三是以挖掘伏藏为主的“代玛”。
  关于宁玛派的整体系统,刘立千先生对于前期的传承有这样一段描述“经传即有三大绪,初传教授为娘智童(赤德祖赞时人,约在唐中宗时);中传教授为鲁佛智(赤松德赞时人);后传教授为索氏父子三代(后周太祖至宋神宗间)法脉相继,由前弘而后弘,中间虽有达玛之变,未尝断绝”。[1]在其后有三素尔进行经典传承,但是到十四五世纪后就没有传承了。最重要的是在十四世纪宁玛派出现了一个代表人物----隆钦饶绛巴(1308-1364),十二岁出家,学习“慈氏五论”和“法称七因明论”等显宗论著,修订密法,著作《七宝藏论》,传法至不丹和尼泊尔境内。
  从典籍角度来看,宁玛派的传承又可从三部大密乘----《经》、《幻》、《心》的传世法系来分。[2]《经》属于无比瑜伽部(摩诃瑜伽),有《集经》;《幻》属于大瑜伽密(阿努瑜伽),有幻变十八部;《心》属于无上瑜伽密(阿底瑜伽),为宁玛派的特殊法门。也就我们常说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大约在八世纪至十一世纪时大圆满法的吸收了苯教、禅宗的思想而逐渐形成的,十一世纪后大圆满法才逐渐完善被称为该派“九乘教法之顶尖”,亦如龙钦巴所说:“大圆满阿底瑜伽指离戏论之自然智慧,无偏无私,一切乘之一切义皆于此自然智慧中圆满故,成为极顶”。
  二.何为大圆满法
  (一)大圆满法概念
  大圆满是宁玛派的最高教法,也称为无二大圆满。大圆满之含义可以借用土观活佛所言说的:“此法说先前离垢之智,明空赤露,为大圆满。若释其字义,说现有世界,生死涅槃所包含的一切诸法,悉在此灵明空寂之内,圆满无缺,故名圆满,在无此更胜的解脱生死方便,故名为大”。[3]“离垢之智”也就是一种自然智,它任运超越,是一种超自然的本体存在,具体到个人的心性上来说,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自然智”,每个人都有成佛和洞见本心的可能性,这种佛性是先天成就的,自然而有,即所谓“无为任运成,非他缘所悟”。《宝聚经》云:“一切境相本清净,一切出现极通彻”,一切我们肉眼所见之相都是我们妄心所起,只有“空明觉了”本心清净,心能生万法,才能“心尽即超越意识”。
  隆钦饶绛巴大师说:“我们被心之习气所迷惑,由心所造作之客尘所杂染故,此诸现前迷惑显现为迷执故,虽现似谛实有,然从事实上自性非成就,于自然中不动摇,故为圆满。”我们所拥有的是“灵明空寂”之本心,是一种先验的本体,只是在轮回中被阿赖耶识之习气所染污,这只是一种“所净之垢”,而“自然智慧大圆满心性无始具足,天然成就佛之大功德”。[4]正如王尧先生认为:大圆满法的根本是众生心性本净光明,自然任成,是非造作的自生智,或称自然本智,它无相、无愿,不住二取,不观待因缘,远离劳作思论。所以宁玛派在修行时从来都不主张从摒除妄念下手,而是一种直接的切入式的“明空赤露之心”。
  (二)大圆满法的内容
  大圆满法的内部又可分为心部、界部、要门部共三部。心部为一切有情众生所修,也可以认为是一切具有思维能力的人都可修行此法;界部是为修有所成的空行所修,这就要讲求修行有次第,有一定修行基础的人所修;要门部是离次第的功用者所修,此部现量亲证,现前即有的,也称为“自性大圆满心髓金刚藏乘”。
  (1)心部。此部是宁玛派的修心法门,一切法都由自心而生,当下就要洞见本心,自然就会生起自然智慧,由此证悟自心即是佛,非离心而有别佛。这样宁玛派心部认为,只有明了自心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本原,万物都是自心的显现,才能认识到自心本来是佛,佛性本自具足,获得解脱而成就佛的法身。[5]
  (2)界部。此部是主要针对心性所有的本自具足的佛性来说的。自心所有的“自然智”是一种妙用的法性境界、光明境界,而这种境界是任运自然,无有造作,本来清静的“佛境”。在此境界之中无有是非你我,任何事物无有差别,亦不会分别对待,在这种“极乐”境界之中就会成就虹光之身。
  (3)要门部。此部讲求的是超越修行次第的顿悟,这也是大圆满法修行的最高最为深奥的法门。如《土观宗派源流》所说:“把生死涅槃涅槃一切诸法,都归于不空不执的法性界中,由此要点则可现证生死涅槃二无分别的灵明智慧之法性境界”。[6]宁玛派在此部讲求“脱噶”的修行方法,本意为“超越”实际就是要求修法之人离一切分别,在精神上做到离形去识、无我二忘、无思无念,令实相自显,这样便可即身成佛或一生成佛。[7]
  三.结语
  总的来说,宁玛派最为精要和究竟的法门乃是大圆满法,并不是任何有修行的人都能修持的,所修持者要当下体悟本心,非离心而有别佛。正如刘立千先生所说:“所特异者,惟重心品之大圆满法,以为究竟宗尚,此法乃专逗利根上器之机,取重无作任选,觉照当下一心,由其自显净智,而契证空性,盖此派承认吾人本心,本自清靜,万德庄严,三身圆满,不假造作,本自现成”。[8]总之,大圆满法之中包含了“自性顿成”的顿悟成佛之说,它无需我们累世修行,只需当下体悟“心性本净”,无需观待,任运而成。亦如《珍珠曼续》云:“名言文字不待我,心性以心而解脱”。[9]
  参考文献:
  【1】【8】刘立千:《印藏佛教史》[M],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116、117页
  【2】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M],民族出版社2000版,第2頁
  【3】【6】刘立千译,土观·罗桑却吉尼玛著:《土观宗派源流》[M],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
  【4】龙钦然绛巴:《七宝藏论·宗派藏》,转引自班班多杰《拈花微笑-藏传佛教哲学境界》[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班班多杰:《拈花微笑-藏传佛教哲学境界》[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
  【7】班班多杰:《藏传佛教史纲》[M],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16页
  【9】刘立千译,隆钦饶绛巴造:《实相宝藏论详释》,民族出版社2007版,第132页
  作者简介:李明慧,女,汉族,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中国哲学研究(藏传佛教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在国家经济大发展时期,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如何能使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社会,与市场进行无缝接轨,既满足了国家需要、企业需要,又节约经济,提高效率。这就需要一部分专家、技师及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入高职学院教育教学中,为学院育人助一臂之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建设;研究  国家进入改革发展的深水区,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进一步调整,这就需要各行各业深化改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普及,各种网上交易平台的高速发展,网上购物已经从当时雾里看花遥不可及的状态,变成了当今最火爆,最适合上班族、年轻族购物口味的一种购物方式。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了解并寻求大学生购物的趋向以及大学生的购物标准等问题。研究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消费态度,正确指导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行为,以及未来对网购发展潜力的期望。  【关键词】:大学生;网
期刊
【摘要】:古印度传统文化在印度逐渐消亡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外界的入侵和内部传统文化后继无人,两大原因。在藏区得以发展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社会正经历着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古印度传统文化恰恰迎合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传统文化; 印度; 消亡;发展;  引言  佛教起源于印度,大概在公元前6世纪由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在当时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而得以发展。因古印度地区的地形
期刊
【摘要】:唐五代是中古音系向近古音系过渡的时期,此时的书面“正音”、实际“正音”与关中方言有一定区别。《浣花集》、《女论语》和《一切经音义》分别作为唐五代“正音”和关中音系的代表,可以帮助我们部分了解当时汉民族共同语与古关中方言的差异,并可以为唐五代“正音”和关中音系的构拟提供相关支撑材料。  【关键词】:韵部;《浣花集》;《女论语》;《一切经音义》  1.引言  唐五代处于中古音向近古音的过渡时
期刊
【摘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明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朝代,其政治体制的完善程度以及政治斗争的复杂程度在历朝历代中都罕有其匹,在明季的政治与军事舞台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袁崇焕,在清人张廷玉等编撰的《明史》中,袁崇焕有着非常高的历史地位,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身处《明史》所建构的袁崇焕神话之中,而本文就将采用诠释学的方法来解读《明史》文本中的袁崇焕神话。  【关键词】:明史;袁崇焕;历史文本;间
期刊
【摘要】:老子是中国哲学的开启者,是中国哲学发展的奠基石,因此对老子思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子全部哲学思想是围绕“道”这一最高概念展开的,想要了解老子的思想首先要对“道”进行解释说明,但是关于“道”这一概念的定义他并没有明确指出,需要我们结合原文进行解读,当然关于“道”的解读,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老子;道;思想  一、道  老子的哲学思想都是围绕“道”展开的,它是老
期刊
【摘要】:文公时期,晋国以“尊王攘夷”作为其邦交主旨,通过与中原诸国、周边戎狄的广泛邦交,逐步建立起以对抗南方楚国为中心的中原联盟。文公时期晋国的邦交是推动晋国发展、影响春秋社会走向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春秋时期晋国邦交的考察对于我们晋国史研究和邦交相关问题研究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公时期;晋国;邦交策略  晋文公初年,楚国势力崛起,入侵中原、围困宋齐、征服郑国、交结曹卫,这一系列的外交
期刊
【摘要】:蔡锷先生此次护国讨袁的壮举,无疑将其爱国情结与救国决心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中华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这样坚决地与反动派展开武装斗争,实为大智大勇之人。此次壮举,在蔡锷先生这短暂而光荣的一生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蔡锷将军;护国讨袁;救国决心;武装斗争  关于蔡锷先生护国讨袁这一点,不同的资料上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些认为是护国讨袁,有些则认为是护国
期刊
【摘要】: 《乾隆朝大小金川之役研究》[1]一书中梳理了大小金川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对战争爆发的原因、战后的影响做了深入分析。本文主要对书中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部分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乾隆朝大小金川之役;以实践为基础;社会矛盾  一、《乾隆朝大小金川之役研究》的主要内容  《乾
期刊
【摘要】:唐蕃古道,是连接唐朝与吐番之间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重要通道,是汉藏两大民族交往历史的见证者,自其出现就已经注定成为链接汉藏两地,甚至是与南亚诸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  【关键词】:唐蕃古道;历史意义;现代价值  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各家儿女共同创造出来的,在这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研究的珍贵历史文献、遗迹,比如唐蕃古道的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