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烙饼问题”教材编写和教学的研究(五)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ua5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烙饼问题”的教材编写、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做了探讨与分析后,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學术研究“百家争鸣”更有利于课程改革成功和促进数学教育及学生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数学教育;良心;责任心;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4-0011-02
  一、做数学教育应该有良心和责任心
  之所以出现前面研究中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责任心的问题。而责任心的强弱及能否落实,良心应该起着很大的作用。众所周知,做人得有良心,做教育更需要有良心。众所周知,作为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载体和学生学习第一手材料的教材,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虽然受制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可能做到完全的逻辑严密,但其科学性与严谨性还是应该保证的。可对于教材上的“烙饼问题”, “我们的学生如果按照教材上学到的方法回家烙饼,家长不被气死才怪……这样培养出的不只是不会烙饼的学生,很可能更多的是刻舟求剑的学生。”
  其实,不仅“烙饼问题”的编写存在问题,小学数学教材中其他知识的编写也存在不少问题,甚至是科学性的错误。如, “人教版和青岛版教材中‘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之……依据均为‘正方形能恰(正)好铺满所测图形’。分析与论证了此依据的不科学性——只是对图形的大小与形状进行选择性取舍的一种巧合现象,且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不少教师发表的文章中指出了教材编写的一些问题,不再多举。
  当然,教材编写存在问题不能全怪编者。因为,教材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还要通过诸多专家的审核。倘若任何一个环节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敢于质疑并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得以修正。再者,教师教学时面对这么多学生,难道没有发现学生的质疑?若把学生的质疑当回事并进行研究,或许就可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教材的完善。
  由上可见,责任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不容易,但缺少了责任心肯定会出问题。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教师必须摸着良心做事,时时扪心自问,提醒自己树立责任心。
  二、对思维的“集体免疫”现象及原因分析
  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教会学生思考,而教会学生思考,教师必须先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敢于质疑。
  1.对思维的“集体免疫”现象
  从“烙饼问题”的研究中发现,从事数学教育的很多人出现了对思维的“集体免疫”现象。
  首先,《关于“烙饼问题”教材编写和教学的研究(四)》中分析了煮鸡蛋情境创设的不科学性,甚至是违背常识的错误认知。按理说,教师只需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可不但没有人质疑,还能得到一些专家的好评。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含着数学知识,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有的学生说煮熟5个鸡蛋用25分钟,有的学生说用5分钟……恰好引发全班学生的思考,进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教师看似随意的一个问题,却是独具匠心”。可见,专家不仅不质疑,甚至还给出了“独具匠心”如此之高度评价。这也就难怪此情境设计能在诸多教学设计、教学视频中频频出现了。这难道不能说明一些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思维出现“集体免疫”吗?我们经常要求学生思考,我们自己思考了吗?
  其次,笔者看过的所有教学视频、教学设计(课件)及发表的有关文章中,没有人从影响烙饼快慢的主要因素(火焰一定的条件下饼的厚度及每面的面积)出发去进行教学,去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除了杨雨在文中提到可以烙一张大饼(没给出烙饼时间)外,没有人给出更优且实用的烙饼方法,或其他更优化的烙法;没有人提出教材给出的优化烙饼方法是所答非所问的;没有人提出要达成教材的优化烙饼方法,是缺少很多条件的(或需要补充很多条件的)。当然,对于教材优化烙饼方法,有几位教师指出了“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如,闻浩的《“数学烙饼”岂能吃》指出了优化烙饼方法脱离生活实际,也指出了“烙饼问题”在教材中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不利于统筹优化思想的渗透; 杨雨的《如此“烙饼”好吃吗》在指出优化烙饼方法脱离生活实际的同时,又从数学与生活关系的角度自我圆说,接受了这一优化烙饼方法;曹永泉在《“烙饼问题”的教学思考及建议》中,从教师和家长质疑的角度承认了优化烙饼方法脱离生活实际的事实,却从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关系角度反驳了人们过分强调应用的观念,认为教材编写是科学的。这是笔者所能查到的文献中,仅有的几篇认为教材编写脱离生活实际的文章,可惜的是都没有进一步探讨更优化且更实用的烙饼方法。这也说明一些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思维出现了“集体免疫”现象。
  2.对思维“集体免疫”现象的原因分析
  笔者宁愿相信对思维的“集体免疫”现象是假象,也认为肯定有不少教师发现了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可为什么不发声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首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多少时间来进行研究与思考;有些教师上学期间经过了大量解题训练,思维定式严重,且被教材编写的思路严格控制和束缚着,既不善于思考,也不愿动脑,当时怎么学的就怎么教;有些教师可能发现了教材编写的问题,但不敢质疑,再加上社会上的随大流思想,往往盲从于教材编写的专家,盲从于名师,就是发现问题也往往选择相信教材而否定自己的想法。另外,不管怎样,教师即使发现问题,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不得不如此教学也应是原因之一。
  其实,董桂云、杨雨、闻浩所撰写的这三篇文章中并没有说数学的教育价值就是“有用”,也没有说“有用”就要由生活来检验。可在董桂云一文的“编者语”中被扣上了有用的“价值说”(“价值的定义是‘有用’,‘有用’要由生活来检验”)这一顶大帽子,并说作者的观点使“数学教育的价值被歪曲、被异化”,是将“数学教育贬化为‘生活之学’‘近视之学’‘逐利之学’”——俨然是卖帽子的商人批发大帽子。刘伟平在《如此“去数学化”要不得》中也持类似观点,并以高高在上的口吻说:“历来都有人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说三道四,提出各种出格的观点,甚至规定中小学数学的价值就是‘经世致用’‘格物致知’。”并说“价值说歪曲了数学的教育功能”和“去数学化”。事实上,上述三篇文章中并没有说数学教育不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片言只语。教师是出于对教育的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促进人们反思,促进教材完善;就是注重实用也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之要求;况且,若是能促使教材给出既优化又更实用的方法,岂不更好?
  综上,除了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对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关系到孩子发展的初等教育研究,搞一言堂或一派之言,最终贻害的是成千上万的孩子。只要数学教育工作者凭良心和责任心踏踏实实地做教育研究,“百家争鸣”才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成功,才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和国家百年大计的实现。
  当然,数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还有很多。但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增强责任心,凭良心做教育是当务之急,而解除对思维的“集体免疫”现象是促进数学教育发展的关键,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和保证。
  [ 参 考 文 献 ]
  [1] 董桂云.谈教学“烙饼问题”[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5).
  [2] 杨雨,朱艳丽.如此“烙饼”好吃吗[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3(3).
  [3] 刘慧,刘宪升.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编写的研究(一):“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编写依据的科学性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9(5).
  [4] 陈玉荣,陈凤云.“烙饼问题”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1(4).
  [5] 闻浩.“数学烙饼”岂能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2).
  [6] 曹永泉.“烙饼问题”的教学思考及建议[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6(12).
  [7] 刘伟平.如此“去数学化”要不得[J].小学教学参考,2019(8).
  【本文系滨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材编写与优化研究——以人教版第二学段数学教材为例”(BJK13520-109)成果之一。】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普遍存在机械套用面积计算公式、不能理解面积单位含义、不会根据面积公式计算宽度值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不足。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数学知识,还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训练;长方形;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4-002
[摘 要]计算是小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会计算就能解决问题,从而忽略了运算意义的讲解,尤其是到了分数的四则运算,照搬照套整数那一套运算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教师要巧设教学程序,让学生在每一步计算时都能自觉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四则运算;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3
[摘 要] 结合苏教版教材三年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教学,说明在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需把握教材,明晰数学知识的本质、起源,以及发展体系、结构网络,把握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在教学中加强起始概念的理解与内化,加强起始经验的积累与方法的渗透,加强回顾与反思,有助于帮助学生自主内化,顺利迁移,自然延伸与拓展,将概念理解的种子播种于日常教学中。  [关键词]概念;倍;理解;比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业情况调查表明,学生作业低效的现象十分普遍,数学作业成了“负担、累赘”的代名词。对此,我们追根溯源,寻找作业低效的症结所在,以错题本为载体,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升数学作业的效率。  [关键词]错题本;数学作业;提升效率;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49-0  一、直击现状  学生做错题是数
[摘 要]针对教材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内容中设计的一些配图和引导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配图和引导语的编写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确保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引导方向正确、蕴含的信息量要适度且具有启发性等建议。  [关键词]面积;配图;引导语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07-03  课程改革以来,教材有一个值得指出的特色:
[摘 要]随着中高考数学卷中阅读量的增加,阅读水平越来越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解题速度,因此,学生数学教材阅读力的提升刻不容缓。培养学生数学教材阅读力,应使数学教材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教师应从实际工作出发,深入研究学生阅读能力差的成因,从示范读——师引导、生体验(适合低段学生);扶着读——看提纲、寻答案(适合中段学生);自主读──会转化、提见解(适合高段学生)三个阶段,深入探索培养学生数学阅
[摘要]“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载体。以“一亿有多大”的教学为例,关注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数学学习方式,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四能;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52-02  数学
[摘 要]翻转课堂理念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而微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有力工具。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可引入微课助力翻转课堂,以驱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积极互动。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圆的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2-0058-0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强调,在实施教
[摘 要]儿童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的“转译”,使儿童的这些“自发概念”为同伴所感知、所理解,并使之逐渐科学化。教学是一个独特的、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从语言的“转译”入手,让儿童的“自发概念”被激发,生成系统化概念;“自发概念”被唤醒,进入抽象化理解;“自发概念”被进化,开启可视化模式,从而助力儿童“自发概念”科学化。  [关键词]语言转译;自发概念
[摘 要]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生活化,将学生的生活情境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学习情境,把生活元素全面整合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学习内容,或用课外作业推动数学走进生活。  [关键词]数学;生活;百分数;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