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中风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按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分为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吞咽困难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困难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康复训练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建立起新的运动投射区,纠正异常运动模式,从而使原来丧失运动功能的组织重新获得正常运动。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针刺疗法;康复训练;中风;吞咽困难;临床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66-01
脑中风主要由于患者中风后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导致控制吞咽功能的舌下神经麻痹,使人无法正常吞咽。如不及时救治可致吸入性肺炎、窒息、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目前在治疗上西医尚无有效的办法,我院在内科常规治疗中风病的基础上,加用以头针为主的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住院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年全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均有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除昏迷及语言理解障碍的患者外,均有饮水呛咳、进食困难等吞咽障碍。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0-81岁(平均58);病程23天-3月;脑出血17例,脑血栓2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2-80岁(平均59);病程19天-4个月;脑出血17例,脑血栓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脑血管病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以头针为主的针灸疗法。
1.2.1 康复训练 中风后吞咽困难时间过长,可发生咽下肌群废用性萎缩,故中风后应及早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康复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基础训练内容包括:①舌肌、咀嚼肌的训练:方法为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再嘱患者张口,用湿纱布裹住患者舌头,引导舌头向各个方向做被动运动,作用为强化舌肌、咀嚼肌力量,增强舌头的灵动性。②软腭的训练:方法为用冰棉签在软腭上快速摩擦,以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作用为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促进咽部肌肉收缩。③喉肌的训练:方法为用手指在喉结处上下活动,作用为通过刺激吞咽部肌群的感觉,可诱发吞咽反射。④呼吸运动:方法为腹式呼吸和缩口呼吸,作用为控制摄食吞咽时的呼吸,使气道侵入物易于排出。⑤发音运动:方法为先单音单字进行康复训练,后逐渐要求其发声、发音准确,作用为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摄食训练法:刚开始进食时宜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屈颈低头,并将头转向一边,进食量由少到多,由半固体食物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速度不宜过快,以减少呛咳。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min,2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
1.2.2 针灸疗法 按焦氏头针取穴法,取主穴以百会、语言一区,配合廉泉穴、舌下穴、风池穴。常规消毒后,用头针沿头皮呈30°夹角快速刺入头皮下,得气后以每分钟200次捻转,平补平泻,留针30min;廉泉穴:向舌根斜刺1.2寸,平补平泻,留针30min;舌下穴:嘱患者伸舌并上翘,向舌根方向刺人l寸,迅速出针;风池穴: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斜刺1寸,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min。每日1次,周日休息,2周为l疗程,2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
1.3 疗效评价 治疗前后分别用吞咽困难评分进行评定。疗效标准:①基本痊愈:评分≥9分;②明显好转:评分提高6-8分;③好转:评分提高3-5分;④无效:评分l-2分。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明显好转+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从神经系统的通路来说,针刺具有兴奋或调节咽部神经功能的作用,加速吞咽反射弧的修复和重建。其中水沟是督脉穴位,是开窍醒脑之主穴,针刺水沟可以通过经络调理髓海,促進脑损伤的恢复;廉泉穴位于舌骨体上缘的中点,附近有舌咽、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的分布,针刺廉泉可以促进此三对脑神经功能的恢复。针刺风池穴时应注意,首先舒适的体位是安全针刺的前提和基本保障,一般取坐位或侧卧位,头稍前倾,注意进针的方向及角度;进针速度宜慢,边进针边观察患者表情,或事先与患者沟通出现不适时有示意;最后,针刺时以出现咽喉麻胀感为最好,若针感不显,不必强求,尤其是针刺不熟练者。针刺诸穴,一方面从外周刺激神经功能,另一方面通络调气,可使气血通畅治疗中风,大脑神经功能得以调节,吞咽功能得以改善。另外通过反复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建立起新的运动投射区,并且逐渐具备激发运动神经的功能,从而使原来丧失的运动功能重新获得运动的能力,加速有关吞咽肌力的恢复,二者配合使用可以起到协同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亦表明,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因此早期针刺与康复训练治疗的介入有利于提高中风后吞咽功能的恢复,从而增强患者机体的抵抗能力,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广大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长君.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2] 韩兆峰.针刺配合功能锻炼治疗中风吞咽困难80例[J].陕西中医,2005,06:574.
【关键词】 针刺疗法;康复训练;中风;吞咽困难;临床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66-01
脑中风主要由于患者中风后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导致控制吞咽功能的舌下神经麻痹,使人无法正常吞咽。如不及时救治可致吸入性肺炎、窒息、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目前在治疗上西医尚无有效的办法,我院在内科常规治疗中风病的基础上,加用以头针为主的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住院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年全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均有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除昏迷及语言理解障碍的患者外,均有饮水呛咳、进食困难等吞咽障碍。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0-81岁(平均58);病程23天-3月;脑出血17例,脑血栓2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2-80岁(平均59);病程19天-4个月;脑出血17例,脑血栓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脑血管病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以头针为主的针灸疗法。
1.2.1 康复训练 中风后吞咽困难时间过长,可发生咽下肌群废用性萎缩,故中风后应及早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康复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基础训练内容包括:①舌肌、咀嚼肌的训练:方法为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再嘱患者张口,用湿纱布裹住患者舌头,引导舌头向各个方向做被动运动,作用为强化舌肌、咀嚼肌力量,增强舌头的灵动性。②软腭的训练:方法为用冰棉签在软腭上快速摩擦,以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作用为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促进咽部肌肉收缩。③喉肌的训练:方法为用手指在喉结处上下活动,作用为通过刺激吞咽部肌群的感觉,可诱发吞咽反射。④呼吸运动:方法为腹式呼吸和缩口呼吸,作用为控制摄食吞咽时的呼吸,使气道侵入物易于排出。⑤发音运动:方法为先单音单字进行康复训练,后逐渐要求其发声、发音准确,作用为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摄食训练法:刚开始进食时宜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屈颈低头,并将头转向一边,进食量由少到多,由半固体食物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速度不宜过快,以减少呛咳。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min,2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
1.2.2 针灸疗法 按焦氏头针取穴法,取主穴以百会、语言一区,配合廉泉穴、舌下穴、风池穴。常规消毒后,用头针沿头皮呈30°夹角快速刺入头皮下,得气后以每分钟200次捻转,平补平泻,留针30min;廉泉穴:向舌根斜刺1.2寸,平补平泻,留针30min;舌下穴:嘱患者伸舌并上翘,向舌根方向刺人l寸,迅速出针;风池穴: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斜刺1寸,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min。每日1次,周日休息,2周为l疗程,2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
1.3 疗效评价 治疗前后分别用吞咽困难评分进行评定。疗效标准:①基本痊愈:评分≥9分;②明显好转:评分提高6-8分;③好转:评分提高3-5分;④无效:评分l-2分。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明显好转+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从神经系统的通路来说,针刺具有兴奋或调节咽部神经功能的作用,加速吞咽反射弧的修复和重建。其中水沟是督脉穴位,是开窍醒脑之主穴,针刺水沟可以通过经络调理髓海,促進脑损伤的恢复;廉泉穴位于舌骨体上缘的中点,附近有舌咽、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的分布,针刺廉泉可以促进此三对脑神经功能的恢复。针刺风池穴时应注意,首先舒适的体位是安全针刺的前提和基本保障,一般取坐位或侧卧位,头稍前倾,注意进针的方向及角度;进针速度宜慢,边进针边观察患者表情,或事先与患者沟通出现不适时有示意;最后,针刺时以出现咽喉麻胀感为最好,若针感不显,不必强求,尤其是针刺不熟练者。针刺诸穴,一方面从外周刺激神经功能,另一方面通络调气,可使气血通畅治疗中风,大脑神经功能得以调节,吞咽功能得以改善。另外通过反复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建立起新的运动投射区,并且逐渐具备激发运动神经的功能,从而使原来丧失的运动功能重新获得运动的能力,加速有关吞咽肌力的恢复,二者配合使用可以起到协同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亦表明,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因此早期针刺与康复训练治疗的介入有利于提高中风后吞咽功能的恢复,从而增强患者机体的抵抗能力,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广大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长君.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2] 韩兆峰.针刺配合功能锻炼治疗中风吞咽困难80例[J].陕西中医,2005,0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