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琴瑟和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zibzi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
  教师是开发文本读写价值的真正实践者。关于读写结合,当下许多教师已经在精读课文中进行了很好的探究和实践,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在读写结合方面的教学价值也是很大的。只是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在解读文本、确定教学内容等方面所能依靠的辅助资料比精读课文少很多。因此,这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语感以及独立开发教材的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略读课文、选读课文,教师要完完全全沉浸在文本中,在语言特点、表达方式、篇章结构等方面都要“细嚼慢咽”,在细读中把握文本特质,发现文本语言在读写结合方面的教学价值。
  那么,如何在略读、选读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设计写作训练,做到读写融通,共同提高呢?除了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教材之外,笔者认为,关键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 在品读中把握语言的特点
  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聚焦在“语言文字运用”上。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一句话,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读写结合的最大成功之处也正是在于读和写之间必然存在着共同点,即相同的语言特点。所以要写得其法,首先得发现作者语言运用的特点。
  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趵突泉》的语言就非常有特色。作者连用了一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式来呈现小泉的动态美。在品读这句“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时,学生很快就发现,这是一种比喻修辞。紧接着,我抓住“摇动”“挤上来”这些体现动作的词语来让学生细细品味,指导学生不断地从朗读中感受小泉的那种动感。
  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牧场之国》描绘的景象似乎就是《天堂》的文字再现,能让我们沉浸于宁静安谧的异国风光中。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教学时,我以“牛群吃草”这个片段作为重点切入,在“牛群吃草非常的专注,有时站立不动,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这句话中,我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专注”“思考”“贵妇人”“家长”“尊严”这几个明显带有拟人色彩的词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体会出牛儿的悠闲自在。接着,我再让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写法的句子进行略读。很快,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找到了这篇文章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二、联系生活,激发想象
  生活是文本创作的源泉,创作的素材最根本来自于生活。《趵突泉》结尾的省略号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空间,作者似乎在暗示,小泉的这种活泼的姿态还不胜枚举呢!这也是学生可以想象发挥的空白处。此时,让学生思考:除了刚才这些,小泉还会怎么样呢?还会有哪些动作呢?学生就会从动作这个方面去思考接下去该怎么写。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螺丝钉,学生看着图片,想象着生活中出现过的情景,原本空洞的思维一下子豁然开朗,再结合他们自己丰富的想象,写出了小泉许多有趣的姿态。
  含蓄美向来是我们中国人所欣赏的:山水画讲究留白,书法重视飞白,音乐更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精彩的文章也常留有空白,这些空白值得我们读者去细细地品味、深深地思考。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发现这样的空白,在调动学生知识、情感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对课文进行补白,充实情节内容,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四年级下册《父亲的菜园》一课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当时的环境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把文本的感悟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写得特别有新意、有个性。有学生这样写道:
  “父亲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冲进了雨里。暴风雨刀子般抽打着他的身子,他似乎浑然不觉,他依然紧紧抓着铁锨大步朝前迈去。通向菜园的小路越来越泥泞,就在那小路口,他一个趔趄,摔倒在小路边,岩石划破了他的腿肚子,拉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雨水和泥泞混合着流下来,他挣扎着起身,朝着菜园的方向走去……”
  通过这样的练笔,学生对父亲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再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它创造性地再现出来,达到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并运用。这不正是新课程理念下教育者所追求的吗?
  三、在评价反思中提升
  新的评价理念认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而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堂评价不能游离于教学活动本身而存在。学生练笔后,教师的及时评价也是读写结合课堂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把握和理解,以及下一步的学习进程。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促使学生更好地修改自己的语言,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
  在教学《牧场之国》时,我首先肯定了学生在练笔中用到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甚至运用了许多的四字词语。但是我建议学生把拟人的情态写得再具体一点,比如动作、神态等可以再细腻地描写一下。在我的不断启发下,许多学生凝固的思维纷纷被打开,有学生这样写道:
  “运河之间的绿色草地上,两百多种美丽的郁金香铺天盖地,如同一位位仙女,在丝绒般的绿草地上欢快地舞蹈。粉色的郁金香穿着美丽的公主裙在不停地展示自己,红色的郁金香害羞极了,躲在一旁轻轻地摇曳着。从上往下俯视,就像一片美丽的花海。”
  “在牧场的中心,有一片五彩缤纷的花园。里面的郁金香真美啊,美得像亭亭玉立的姑娘;郁金香真多啊,多得如天上的点点繁星;郁金香真香啊,香得引来了一群群小蜜蜂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在铺天盖地的花海里,无数朵姹紫嫣红的郁金香争奇斗艳,婀娜多姿,让人在这繁花似锦的花海中陶醉。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粉的如霞……”
  再如,在教学《趵突泉》时,有一个学生写道:“小泉像一枚枚螺丝钉,慢慢悠悠地从底部伸上来,那优雅的姿态令人无比陶醉。”我说:“伸”字是不是可以换个词更好?这个学生改用了“旋转”,我觉得更能体现出那种动感;还有学生说用“探”字,拟人化的写法更能体现出一种活泼的情趣。
  在我的启发下,各种不同的观点在评价反思中生成。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小泉有了自己新的想法。我提示说:除了把小泉比作螺丝钉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形态呢?有学生就写道:“远远望去,就像从泉眼里跳出一颗颗洁白的珍珠,晶莹剔透。”一个“跳”字让小泉的美更富有动感了,还把它比作了洁白无瑕的珍珠,十分生动。更有学生写道:“小泉像一头头可爱的小猪,卷着尾巴摇头晃脑地拱上来!”一个“拱”字可见学生已经对小泉活泼的形态有了更深的体会,还“摇头晃脑”呢,可见他们的想象是多么富有情趣。通过不断地反思,学生的语言一次比一次有个性,一次比一次精练,尤其这个“拱”字,真是写出了他们对小泉的那种深深的喜爱之情。
  在不断的评价反思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地受到碰撞,迸发出许许多多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在这种交流、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让语言更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意识,也在语言运用中习得了如何更好地遣词造句的方法。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于开发略读和选读课文读写结合的价值方面的一点探究和想法。正所谓“教无定法”,在我们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心寻觅一个最佳的“写”的落脚点,创造性地让学生同文本语言亲密地接触,让学生完完全全地沉浸在语言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做进一步的理解,更要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让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更加琴瑟和谐。
  (责编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彩色的非洲》一课,特别重视朗读,要求学生要把课文读正、读顺、得法,在展开的过程中让学生习得学习课文的方法。在扎扎实实的“先不谈感情”的练习中,学生更真实地读出文章的内在感情。  [关键词]朗读指导;感情;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04-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的一篇课文,语言优美,童趣盎然。根据低年级的教学要求,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基于此,我积极开发语文资源,将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识字、写字,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一、创设情境,指导方法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识字、写字贯穿始终,举足轻重,不可忽视。而识字又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根本,更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渗透识字、写字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积
[摘 要]《牛郎织女》是一篇神话故事,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大都注重词语解析、朗读训练和人物形象分析等,学习域度较为狭窄,使学生的学习认知停留在浅层次上。推演教学新思维,将学生的学习认知从文本内向文本外拓展,不仅給学生创设了认知成长的空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反思;推演;多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本色语文是自然的、朴实的、和谐的。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本色语文要体现的是语言的习得、思维的培养、人文的渗透。复归本位,返璞归真,保持原汁原味,才是最美的自我。小学语文教学要的是本色语文,本真的师生和文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二年级时,我们学过《狐狸与乌鸦》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出示《狐狸和乌鸦》原文)  2.给《蝉和狐狸》标出自然段,分段
[摘 要]阅读教学应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夕阳真美》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精读一篇,然后再带出一组课外内容文本的学习,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这样“一课带一组”的课型,将相关的学习素材串联起来,并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其产生关联和融合,让学生获得最优的学习载体和整体的学习素材。  [关键词]教学案例;精读;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儿童诗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体会诗意、诗情、诗趣、诗味。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诗歌的情感线索,让学生朗读、想象、表达、创作,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这样就会使诗歌课堂教学如散文一般行云流水,让人余味无穷。  [关键词]儿童诗 散文 诗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64  教学案例  最近,听了一堂语文课,内容是《一
[摘 要]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语用的“窄化”和“泛化”等现象日渐突出。教学《螳螂捕蝉》一文,要根据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的表达密码,从对话描写、行为描写等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文章从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案例 语用 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在学习《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从情境创设、阅读指导和课堂训练等角度展开教学创新设计,引发学生展开多种自主学习活动,凸显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成功历练了学生多种语文素养,极大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维生素C的故事;高效課堂;语文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77-01  《维生素C的故事
【设计理念】  《掌声》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这样的故事:小英因残疾而忧郁自卑,一次偶然的演讲使她不得不面对同学们的目光,想不到同学们给了小英鼓励的掌声;从此,小英以微笑面对生活,变得自信开朗。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和真切的关怀。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紧扣文眼“掌声”,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及细节描写,采用对比品读感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流程】  一、探寻“掌
教学目标  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的相关词语的意思;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明白种树和找朋友之间的联系;体验文中小熊的情感变化,明白创建美好的生态环境、可爱的绿色家园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本文分为两部分,关键在于两个字:一是“荒”,即种树前的荒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