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简称中国长航)有13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内河最大的航运企业,也是我国首批57家试点企业集团和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之一。
“九五”期间,中国长航由于新旧体制转换、客运萎缩、三峡大坝工程影响、长江特大洪水、企业负担沉重等诸多困难的影响,一度陷入严重亏损境地,累计亏损高达10.11亿元。四年前,当中国长航现任领导上任之时,企业面临“三多、三难”的困境。“三多”表现在:一是人多。按当时的经营规模,7万多职工只需要4万人,富余近一半的人员。二是亏损多。20多个子公司中,近八成的企业亏损。三是债务多,企业每年的营业利润不够上交财务费用,资产负债率高于中央企业平均负债率20多个百分点。“三难”表现在:一是经营难。沿江铁路、公路高速发展造成客源、货源大量分流。二是生存难。石油运输管道威胁着集团最有效益的长江油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直接影响长江华东煤炭运输市场;三峡大坝的兴建,造成进出川运输的断航和碍航,导致上中游客货源的分流甚至永久流失。三是管理难。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使长航集团这个水上“耗油大户”刚性成本上涨。市场上硝烟弥漫的价格战、技术战、人才战、物流战等诸多挑战,对集团经营管理带来较大冲击。
面对“三多三难”,中国长航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员工,果断走出了“五步棋”,经营效益迈出了“四大步”。五步棋,可用五个字概括,即“退、调、转、统、合”。
“退”,即退出长江中下游普通客运经营。由于沿江高速公路、铁路发展,长江水路客运量每年以25%的速度下滑,出现了客票收入抵不上油费,船越跑越亏的窘境,“九五”期累计亏损3.7亿元。中国长航顶住各方面压力,果断退出客运经营,大力做好客运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再就业工作,遏制了客运的巨额亏损。客运实现平稳退出,每年减亏1亿元以上。
“调”,即调整干散货运输结构。2001年以前,长航干散货运输由四家地区公司分开经营,四家公司面对相同市场、相同货主,发展无主体,内部杀价,船舶效率低下,无法满足货主全程服务的物流需求。中国长航分两次对干散货运输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分布在长江沿线,分属不同公司管理的四个公司干散货运输业务实现统一经营、统一管理。通过调整,适应了市场,消除了内耗,船舶效率大幅提升,运力发展主体明确、步伐加快。调整前的2002年,4家地区公司干散货累计亏损一个多亿,调整后每年产生综合效益8000万元左右。
“转”,即实施油运由长江向海上转移。“十五”期,中石化发展沿海、沿江管道运输,给长江原油运输市场带来严重危机,对中国长航油运产业这个效益支柱构成致命威胁,6000多职工面临下岗。中国长航积极应对,提出了“支柱不倒、强势发展”的大油运战略,一方面积极开展与中石化联系,获得该公司部分海上原油运输货源支持;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实施油运市场由江向海的大转移。经过几年的努力,南京公司海上运输的产量、收入已经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战略转移初见成效。
“统”,即对长航工业实现“四统一”经营管理。中国长航造船工业“九五”期间累积亏损3.4个亿,资产负债率高达90%以上。整个工业战线有2万多职工,集团欲退不能。为此,中国长航对船舶工业实行统一经营、统一协调、统一资金、统一采购。“四统一”经营管理,并通过借外力、挖潜力、增活力,推动工业摆脱困境。经过2年-3年发展,工业由每年亏损5000万元-6000万元,逐步减亏、持平、盈利。工业产值实现翻番,在出口船建造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合”,即与中石化合资经营水上燃油贸易。合资前,中国长航水上燃油贸易产业当时面临资质、资源、资金“三资”困难。中国长航及时谋划、实施与中石化强强联合、合资合作。合资以来,不但有效解决了“三资”问题,而且燃贸企业的资产由原来4亿元,发展到7亿多元,市场销售量由合资前50多万吨,发展到现在的100万吨,近两年连续实现盈利过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燃贸企业的实力规模和品牌形象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这“五步棋”。中国长航四年来经营业绩迈出四大步:2001年实现大幅减亏,2002年实现扭亏为盈,2003年实现持续盈利。2004年盈利能力继续提高,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均创中国长航历史纪录。集团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主要经营指标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其中经营收入由“九五”期末的62.8亿元增长至126亿元,增幅为150%;工业产值由12.2亿元增长至35亿元,增幅187.6%;燃油销售量由50多万吨增长至100多万吨;利润总额由亏损4.6亿元增长至盈利2.5亿元。运输主业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跨上1亿吨、1000亿吨公里台阶,企业初步摆脱困境,开始步入良性循环。
作为历史久、摊子大、包袱重的中国长航所以能在短短的四年内初步摆脱困境,给人们留下了以下几点启示:
改革调整、练好内功,是企业捕捉市场商机、寻求发展的重要前提。2004年的经营业绩,是四年来改革调整成果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四年来集团对主要产业的专业化调整,没有在改革重组中的机制转换和管理规范,那么,遇到再好的市场机遇,也只能“望货兴叹”。“十五”初期,中国长航面对内部存在的资源分散、结构不合理、重复竞争等现状,制定了“十五”前期以“改革调整促发展”的工作重点,利用航运市场相对低迷的时机,进行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这一工作重点的确定和实施,为“十五”中后期航运市场机遇的到来,创造了条件,积聚了力量。
做强主业、明确定位,是企业全面适应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企业只有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如果“贪大求全”、各条战线同步发展,就会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分散、浪费,难以发挥最佳效益。中国长航过去产业过多、层次过多、资源分散,主业发展缓慢。通过深入分析研究,逐步探索明确了中长远发展战略和产业定位,产业选择由“九五”期六大主业齐头并进,收缩为以航运相关产业为主业,并在投资决策、资源配置、运力发展、经营管理等方面,向核心主业倾斜。“十五”期,集团核心主业投资比重,由“九五”期的不足60%,上升至85%左右。2004年,集团新增项目投资总额达到41.1亿元,相当于“九五”期五年的投资总和,为“十五”期前四年之最,企业核心主业的规模、效益优势正逐步显现,市场竞争能力正不断增强。
合资合作、借力发展,是企业融入区域经济、寻求跨越发展的重要条件。开放式的市场经济,需要企业善于乘风借浪,善于利用和调动社会各种有效资源。中国长航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和区域经济,借沿江省市政府之力,打造工业造船出口创汇基地;借国家政策之力,争取债转股、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国轮国造、出口退税、合并纳税、财政贴息等一系列政策;借资本市场之力,成功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借三峡成库、上海大小洋山建设等重点项目之力,加快推进长寿物流、上海ATB集疏运项目;借国际知名企业之力,加快与台湾远东、荷兰达门、德国曼恩等合资合作,目前涉外经济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已由“九五”期末的18.8%,上升至29.2%,其中出口造船产值占总产值的90%以上。如果没有这些借力,集团可能还是在原地踏步或缓慢向前。正是有了这些借力,集团主要指标才能实现四年翻一番,才能创造多项历史纪录。
防范风险、稳健应对,是企业确保可持续发屋、步入良性循环的关键。危机和风险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中国长航摊子大、包袱重、底子薄,经不起折腾,不允许“捅窟窿”,应减少“交学费”。中国长航以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数万职工生计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对投资决策程序、制度的掌控,防止投资决策风险;通过对客户、市场的监控,防止市场风险;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调控,防止经营风险;通过探索财务资金的集控,防止资金安全风险;通过对套期保值、锁定汇率等金融工具的掌握和运用,防止汇率利率风险。四年来没有因重大投资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以人为本、确保稳定,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四年来,中国长航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调整能够顺利推进,得益于集团始终把稳定放在首位,实施方案上总体谋划,分步操作,坚持“转大弯”,避免转“急弯”、“陡弯”。改革措施做到方案细化、配套措施到位、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矛盾处理上坚持以人为本、广泛沟通、事前疏导、及时解决。近几年减员分流2万多人,没有因重大稳定问题,而使改革调整工作中断、延误或半途而废,保证了生产经营不断不乱。
(责任编辑:罗志荣)
“九五”期间,中国长航由于新旧体制转换、客运萎缩、三峡大坝工程影响、长江特大洪水、企业负担沉重等诸多困难的影响,一度陷入严重亏损境地,累计亏损高达10.11亿元。四年前,当中国长航现任领导上任之时,企业面临“三多、三难”的困境。“三多”表现在:一是人多。按当时的经营规模,7万多职工只需要4万人,富余近一半的人员。二是亏损多。20多个子公司中,近八成的企业亏损。三是债务多,企业每年的营业利润不够上交财务费用,资产负债率高于中央企业平均负债率20多个百分点。“三难”表现在:一是经营难。沿江铁路、公路高速发展造成客源、货源大量分流。二是生存难。石油运输管道威胁着集团最有效益的长江油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直接影响长江华东煤炭运输市场;三峡大坝的兴建,造成进出川运输的断航和碍航,导致上中游客货源的分流甚至永久流失。三是管理难。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使长航集团这个水上“耗油大户”刚性成本上涨。市场上硝烟弥漫的价格战、技术战、人才战、物流战等诸多挑战,对集团经营管理带来较大冲击。
面对“三多三难”,中国长航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员工,果断走出了“五步棋”,经营效益迈出了“四大步”。五步棋,可用五个字概括,即“退、调、转、统、合”。
“退”,即退出长江中下游普通客运经营。由于沿江高速公路、铁路发展,长江水路客运量每年以25%的速度下滑,出现了客票收入抵不上油费,船越跑越亏的窘境,“九五”期累计亏损3.7亿元。中国长航顶住各方面压力,果断退出客运经营,大力做好客运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再就业工作,遏制了客运的巨额亏损。客运实现平稳退出,每年减亏1亿元以上。
“调”,即调整干散货运输结构。2001年以前,长航干散货运输由四家地区公司分开经营,四家公司面对相同市场、相同货主,发展无主体,内部杀价,船舶效率低下,无法满足货主全程服务的物流需求。中国长航分两次对干散货运输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分布在长江沿线,分属不同公司管理的四个公司干散货运输业务实现统一经营、统一管理。通过调整,适应了市场,消除了内耗,船舶效率大幅提升,运力发展主体明确、步伐加快。调整前的2002年,4家地区公司干散货累计亏损一个多亿,调整后每年产生综合效益8000万元左右。
“转”,即实施油运由长江向海上转移。“十五”期,中石化发展沿海、沿江管道运输,给长江原油运输市场带来严重危机,对中国长航油运产业这个效益支柱构成致命威胁,6000多职工面临下岗。中国长航积极应对,提出了“支柱不倒、强势发展”的大油运战略,一方面积极开展与中石化联系,获得该公司部分海上原油运输货源支持;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实施油运市场由江向海的大转移。经过几年的努力,南京公司海上运输的产量、收入已经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战略转移初见成效。
“统”,即对长航工业实现“四统一”经营管理。中国长航造船工业“九五”期间累积亏损3.4个亿,资产负债率高达90%以上。整个工业战线有2万多职工,集团欲退不能。为此,中国长航对船舶工业实行统一经营、统一协调、统一资金、统一采购。“四统一”经营管理,并通过借外力、挖潜力、增活力,推动工业摆脱困境。经过2年-3年发展,工业由每年亏损5000万元-6000万元,逐步减亏、持平、盈利。工业产值实现翻番,在出口船建造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合”,即与中石化合资经营水上燃油贸易。合资前,中国长航水上燃油贸易产业当时面临资质、资源、资金“三资”困难。中国长航及时谋划、实施与中石化强强联合、合资合作。合资以来,不但有效解决了“三资”问题,而且燃贸企业的资产由原来4亿元,发展到7亿多元,市场销售量由合资前50多万吨,发展到现在的100万吨,近两年连续实现盈利过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燃贸企业的实力规模和品牌形象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这“五步棋”。中国长航四年来经营业绩迈出四大步:2001年实现大幅减亏,2002年实现扭亏为盈,2003年实现持续盈利。2004年盈利能力继续提高,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均创中国长航历史纪录。集团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主要经营指标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其中经营收入由“九五”期末的62.8亿元增长至126亿元,增幅为150%;工业产值由12.2亿元增长至35亿元,增幅187.6%;燃油销售量由50多万吨增长至100多万吨;利润总额由亏损4.6亿元增长至盈利2.5亿元。运输主业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跨上1亿吨、1000亿吨公里台阶,企业初步摆脱困境,开始步入良性循环。
作为历史久、摊子大、包袱重的中国长航所以能在短短的四年内初步摆脱困境,给人们留下了以下几点启示:
改革调整、练好内功,是企业捕捉市场商机、寻求发展的重要前提。2004年的经营业绩,是四年来改革调整成果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四年来集团对主要产业的专业化调整,没有在改革重组中的机制转换和管理规范,那么,遇到再好的市场机遇,也只能“望货兴叹”。“十五”初期,中国长航面对内部存在的资源分散、结构不合理、重复竞争等现状,制定了“十五”前期以“改革调整促发展”的工作重点,利用航运市场相对低迷的时机,进行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这一工作重点的确定和实施,为“十五”中后期航运市场机遇的到来,创造了条件,积聚了力量。
做强主业、明确定位,是企业全面适应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企业只有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如果“贪大求全”、各条战线同步发展,就会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分散、浪费,难以发挥最佳效益。中国长航过去产业过多、层次过多、资源分散,主业发展缓慢。通过深入分析研究,逐步探索明确了中长远发展战略和产业定位,产业选择由“九五”期六大主业齐头并进,收缩为以航运相关产业为主业,并在投资决策、资源配置、运力发展、经营管理等方面,向核心主业倾斜。“十五”期,集团核心主业投资比重,由“九五”期的不足60%,上升至85%左右。2004年,集团新增项目投资总额达到41.1亿元,相当于“九五”期五年的投资总和,为“十五”期前四年之最,企业核心主业的规模、效益优势正逐步显现,市场竞争能力正不断增强。
合资合作、借力发展,是企业融入区域经济、寻求跨越发展的重要条件。开放式的市场经济,需要企业善于乘风借浪,善于利用和调动社会各种有效资源。中国长航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和区域经济,借沿江省市政府之力,打造工业造船出口创汇基地;借国家政策之力,争取债转股、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国轮国造、出口退税、合并纳税、财政贴息等一系列政策;借资本市场之力,成功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借三峡成库、上海大小洋山建设等重点项目之力,加快推进长寿物流、上海ATB集疏运项目;借国际知名企业之力,加快与台湾远东、荷兰达门、德国曼恩等合资合作,目前涉外经济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已由“九五”期末的18.8%,上升至29.2%,其中出口造船产值占总产值的90%以上。如果没有这些借力,集团可能还是在原地踏步或缓慢向前。正是有了这些借力,集团主要指标才能实现四年翻一番,才能创造多项历史纪录。
防范风险、稳健应对,是企业确保可持续发屋、步入良性循环的关键。危机和风险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中国长航摊子大、包袱重、底子薄,经不起折腾,不允许“捅窟窿”,应减少“交学费”。中国长航以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数万职工生计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对投资决策程序、制度的掌控,防止投资决策风险;通过对客户、市场的监控,防止市场风险;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调控,防止经营风险;通过探索财务资金的集控,防止资金安全风险;通过对套期保值、锁定汇率等金融工具的掌握和运用,防止汇率利率风险。四年来没有因重大投资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以人为本、确保稳定,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四年来,中国长航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调整能够顺利推进,得益于集团始终把稳定放在首位,实施方案上总体谋划,分步操作,坚持“转大弯”,避免转“急弯”、“陡弯”。改革措施做到方案细化、配套措施到位、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矛盾处理上坚持以人为本、广泛沟通、事前疏导、及时解决。近几年减员分流2万多人,没有因重大稳定问题,而使改革调整工作中断、延误或半途而废,保证了生产经营不断不乱。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