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通过该课程教学引导,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很大帮助。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为避免受到传统灌输教学模式的约束,教师可尝试建构生活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实现课程教育改革目标。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9-00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41
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什么都想尝试,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与辨别能力,教师需合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通过对其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创新,为学生建构高效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该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并不是以传授具体知识为目的,而是将“立德”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思维意识与道德品质的培养达到对教学的推动。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从改变教学氛围入手,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主动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事例进行融合,进而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为学生建构高效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二)引导学生知识内化
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向日常生活延伸,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熟练掌握与充分吸收,最终完成知识内化。而为了达到这项预期课程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为学生建构趣味性学习环境,结合实际事例进行案例解析,协助学生进行思考解读,实现高素质人才教育目标。
(三)突出学生主体性
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由于部分教师未能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弱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升,而教师则可通过建构生活化教学模式来改变这种教学影响,并且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使教师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方案设计,达到教学的预期改革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思政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与家国意识,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引导时,可合理建构生活化教学模式,对生活化教学模式不断进行优化完善,发挥出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价值。我结合自身工作經验,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如下阐述。
(一)生活化教学氛围的营造
为保证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完成对实际教学工作的优化,教师应当尝试从实际生活入手,将其作为教学突破口,提取学生实际生活事例,突出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反之,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单一的理论灌输使得课堂环境沉闷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不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可持续教学工作开展,更是直接影响到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进而全面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达到预期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教师在实际课程教学工作开展前,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明确,使得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达到有机结合。同时,教师在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时,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热门社会事件、校园生活事例等,为学生架构个性化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案,并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以便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到对社会生活性元素的合理渗透,保证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
(二)生活化趣味课堂的建构
通过对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知,过去的教学中,主要依靠的是教师的讲解,学生并没有进行高效互动,教学过程单一、无趣,导致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陷入瓶颈,无法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鉴于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应主动进行教学改革,通过生活化趣味互动课堂的建构,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进而发挥出师生互动与生活化趣味课堂的教学优势。
首先,通过对初中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进行分析可知,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非常强。因此,鉴于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以理论型为主的特征,在实际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时,作为教师,应当以引导为主,合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不是压制学生的这些天性,进而结合激趣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其次,在生活化趣味课堂进行建构时,要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提高重视,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找到兴趣点,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完成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度学习与知识内化,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锤炼学生的身心与意志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尽管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生活化趣味课堂的建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弱化自身的教学地位,而应该突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缺一不可的关系,进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并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态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建构全新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保证学生的主观想法得到充分体现,使得学生逐渐形成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拓展
为保证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教师应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时,积极拓展所需的生活化教学素材,为学生建构针对性较强的素材库,突出教学内容的教育目标,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具有缺陷与短板,在实际生活化教学策略执行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对该教学模式产生厌恶心理,教师需保证生活化素材选择的针对性,且避免长期采取同一生活化素材,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生活化素材筛选与拓展工作中,教师还应该突出学生的学习中心地位,围绕学生制订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而建构生活化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实现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转化,形成自我的思想知识储备。例如,在进行学生对预防犯罪相关内容学习时,为达到预期课程教学目标,应当结合现实预防犯罪的事例素材,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并通过讲解生活化案例,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鼓励学生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拓展时,教师不可将教学视域局限在教学课本,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为学生筛选针对性的生活化事例,建立素材库,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思考,以便在教学中通过现实素材的展示达到对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激发,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应当侧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而生活化教学素养的拓展则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纽带,对于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书育人目标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四)课后作业的生活化设计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应当针对教学难点与重点进行合理引导,并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实现对作业设计方案的合理优化,充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避免教师作业设计一刀切问题的发生。这样,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设计环境下,可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且,教师围绕时政热点事件设计课后实践作业,有利于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保证作业设计的可操作性,使得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其中,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后作业设计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综合学习实力的提高。
另外,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将静态课后作业转化为动态课后作业,即设计社会实践体验类作业,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社会活动当中,感知社会公民的责任与中学生的应尽义务。如社会调查主题式作业设计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深入到小区、市场进行区域性采访调查,通过对不同人群的调查访问,进而收集到真实的社会现实情况,便于学生对相关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助于鍛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思维逻辑能力,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社会建设的深远意义,进而不断提高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结语
文中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进行论述,笔者从不同视野出发,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进行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旨在说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由于初中学生身心思维成长的特殊性,教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时,应当主动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为学生建构全新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车建鑫.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20(17).
[2]莫以丽.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西大新县某中学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33).
[3]王红.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19(31).
[4]孙艳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8).
[5]王灵锐.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41).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9-00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41
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什么都想尝试,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与辨别能力,教师需合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通过对其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创新,为学生建构高效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该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并不是以传授具体知识为目的,而是将“立德”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思维意识与道德品质的培养达到对教学的推动。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从改变教学氛围入手,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主动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事例进行融合,进而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为学生建构高效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二)引导学生知识内化
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向日常生活延伸,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熟练掌握与充分吸收,最终完成知识内化。而为了达到这项预期课程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为学生建构趣味性学习环境,结合实际事例进行案例解析,协助学生进行思考解读,实现高素质人才教育目标。
(三)突出学生主体性
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由于部分教师未能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弱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升,而教师则可通过建构生活化教学模式来改变这种教学影响,并且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使教师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方案设计,达到教学的预期改革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思政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与家国意识,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引导时,可合理建构生活化教学模式,对生活化教学模式不断进行优化完善,发挥出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价值。我结合自身工作經验,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如下阐述。
(一)生活化教学氛围的营造
为保证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完成对实际教学工作的优化,教师应当尝试从实际生活入手,将其作为教学突破口,提取学生实际生活事例,突出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反之,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单一的理论灌输使得课堂环境沉闷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不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可持续教学工作开展,更是直接影响到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进而全面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达到预期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教师在实际课程教学工作开展前,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明确,使得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达到有机结合。同时,教师在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时,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热门社会事件、校园生活事例等,为学生架构个性化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案,并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以便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到对社会生活性元素的合理渗透,保证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
(二)生活化趣味课堂的建构
通过对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知,过去的教学中,主要依靠的是教师的讲解,学生并没有进行高效互动,教学过程单一、无趣,导致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陷入瓶颈,无法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鉴于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应主动进行教学改革,通过生活化趣味互动课堂的建构,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进而发挥出师生互动与生活化趣味课堂的教学优势。
首先,通过对初中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进行分析可知,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非常强。因此,鉴于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以理论型为主的特征,在实际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时,作为教师,应当以引导为主,合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不是压制学生的这些天性,进而结合激趣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其次,在生活化趣味课堂进行建构时,要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提高重视,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找到兴趣点,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完成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度学习与知识内化,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锤炼学生的身心与意志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尽管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生活化趣味课堂的建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弱化自身的教学地位,而应该突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缺一不可的关系,进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并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态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建构全新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保证学生的主观想法得到充分体现,使得学生逐渐形成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拓展
为保证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教师应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时,积极拓展所需的生活化教学素材,为学生建构针对性较强的素材库,突出教学内容的教育目标,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具有缺陷与短板,在实际生活化教学策略执行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对该教学模式产生厌恶心理,教师需保证生活化素材选择的针对性,且避免长期采取同一生活化素材,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生活化素材筛选与拓展工作中,教师还应该突出学生的学习中心地位,围绕学生制订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而建构生活化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实现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转化,形成自我的思想知识储备。例如,在进行学生对预防犯罪相关内容学习时,为达到预期课程教学目标,应当结合现实预防犯罪的事例素材,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并通过讲解生活化案例,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鼓励学生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拓展时,教师不可将教学视域局限在教学课本,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为学生筛选针对性的生活化事例,建立素材库,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思考,以便在教学中通过现实素材的展示达到对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激发,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应当侧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而生活化教学素养的拓展则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纽带,对于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书育人目标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四)课后作业的生活化设计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应当针对教学难点与重点进行合理引导,并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实现对作业设计方案的合理优化,充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避免教师作业设计一刀切问题的发生。这样,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设计环境下,可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且,教师围绕时政热点事件设计课后实践作业,有利于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保证作业设计的可操作性,使得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其中,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后作业设计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综合学习实力的提高。
另外,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将静态课后作业转化为动态课后作业,即设计社会实践体验类作业,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社会活动当中,感知社会公民的责任与中学生的应尽义务。如社会调查主题式作业设计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深入到小区、市场进行区域性采访调查,通过对不同人群的调查访问,进而收集到真实的社会现实情况,便于学生对相关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助于鍛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思维逻辑能力,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社会建设的深远意义,进而不断提高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结语
文中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进行论述,笔者从不同视野出发,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进行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旨在说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由于初中学生身心思维成长的特殊性,教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时,应当主动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为学生建构全新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车建鑫.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20(17).
[2]莫以丽.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西大新县某中学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33).
[3]王红.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19(31).
[4]孙艳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8).
[5]王灵锐.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