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关键词】阅读 兴趣 习惯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二、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賦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做人做事,快乐是最重要的。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创造性地组织、策划教学,有了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发挥他们的个性,形成开放性思维、积累语言知识等都有很大作用;对饱受讲读式教学之“苦”的教师,也是一个值得推广和探讨的好教法。它使教变得宽松,使学变得愉快,是一种快乐教学法。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以学生起点作为教学的起点,而不能以教师的理解作为教学的起点。王尚文先生告诫我们:“教师的经验和知识不完全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师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不一定有明显的正误与优劣之分。在进入一个作品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也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活力的人。而不是一只等着填充的鸭子。教师以自己的阅历、经验、知识、个性所理解到的作品的意义,与作为学生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作为定论灌输给学生,强迫他们接受,而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调动自己的阅历、经验、知识、个性等与文本主动对话,积极建构自己的意义,不把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灌输给他们。”
三、教师的提问要善于唤起学生的疑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循着学生的疑问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在执教《搭石》时,询问学生“大家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分别提问“为什么说一排排搭石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为什么叫‘搭石’,而不叫‘踏石’?”“课文写了哪些看得见的美,写了哪些看不见的美?”
刘老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通过学生的阅读感悟、想象体验,逐个解决。刘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既能进一步摸清学情,也能找到指导学生深入阅读的突破口。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怎么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四种情况:一是学生的问题十分简单,一点就通。像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当场解决。二是学生的问题即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重点。教师可以以此为抓手,直奔教学主题。三是学生的疑问是教学的次生问题,只要将重点弄明白,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问题,可以先搁置。四是学生的提问与本节课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关系,教师可以事后单独和学生探讨。
对于学生的提问,我们要能够分清主次,采取先具体后抽象的顺序来解决问题,以具体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总之,建设活力、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是许多语文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清楚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
【关键词】阅读 兴趣 习惯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二、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賦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做人做事,快乐是最重要的。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创造性地组织、策划教学,有了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发挥他们的个性,形成开放性思维、积累语言知识等都有很大作用;对饱受讲读式教学之“苦”的教师,也是一个值得推广和探讨的好教法。它使教变得宽松,使学变得愉快,是一种快乐教学法。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以学生起点作为教学的起点,而不能以教师的理解作为教学的起点。王尚文先生告诫我们:“教师的经验和知识不完全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师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不一定有明显的正误与优劣之分。在进入一个作品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也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活力的人。而不是一只等着填充的鸭子。教师以自己的阅历、经验、知识、个性所理解到的作品的意义,与作为学生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作为定论灌输给学生,强迫他们接受,而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调动自己的阅历、经验、知识、个性等与文本主动对话,积极建构自己的意义,不把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灌输给他们。”
三、教师的提问要善于唤起学生的疑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循着学生的疑问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在执教《搭石》时,询问学生“大家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分别提问“为什么说一排排搭石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为什么叫‘搭石’,而不叫‘踏石’?”“课文写了哪些看得见的美,写了哪些看不见的美?”
刘老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通过学生的阅读感悟、想象体验,逐个解决。刘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既能进一步摸清学情,也能找到指导学生深入阅读的突破口。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怎么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四种情况:一是学生的问题十分简单,一点就通。像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当场解决。二是学生的问题即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重点。教师可以以此为抓手,直奔教学主题。三是学生的疑问是教学的次生问题,只要将重点弄明白,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问题,可以先搁置。四是学生的提问与本节课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关系,教师可以事后单独和学生探讨。
对于学生的提问,我们要能够分清主次,采取先具体后抽象的顺序来解决问题,以具体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总之,建设活力、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是许多语文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清楚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