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一种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游戏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人们促进着游戏的发展,同时游戏也影响着人们的各个方面,而在人类社会中,“学前期”被看做是独特的“游戏期”。让我们通过对游戏的认识去了解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游戏概述
(一)游戏特点
1.对象性
对象性是游戏活动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直接接触各种物质材料,认识各种事物的物质属性,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以及事物变化的结果等。
2.社会性
游戏活动的对象性决定着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儿童游戏反应了现实生活,在游戏过程中不仅是儿童接触人类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接受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游戏作为幼儿的对象性和社会性活动,蕴含着儿童作为人的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3.主体性
主体性是游戏活动的第三个基本特征。主体性是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决定客体的选择,和对待客体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客体和主体之间发生联系。
4.发展性
发展性是游戏活动的第四个基本特征。大量的研究表明,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对于幼儿身心个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二)儿童游戏的分类
1.以自我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
艾里克森(Erikson,1902)以自我发展的理论为儿童游戏进行了分类。以自我发展为依据把幼儿游戏分为:自我宇宙游戏,微观宇宙游戏和宏观宇宙游戏。
2.以认知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
以认知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主要是以皮亚杰的理论为代表。他根据游戏和认知发展的关系把游戏分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游戏三种。
3.以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
在这一分类中,柏顿认为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互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以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主要是: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协同游戏和合作游戏。
二、儿童游戏的动因
1.“想当成人”说
“想当成人”的解释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理论:儿童在3岁以后游戏,一方面是因为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不断增长,更重要的是由于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的发生;另一方面因为身心发展的不够完善,没有像成人一样的经验及能力,因此在儿童的愿望与现实能力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儿童就去游戏。
2.儿童游戏的需要
游戏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迄今为止大多游戏理论都以儿童的需要作为解释幼儿游戏动因的依据。通过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分析以及近几年关于认知内驱力的研究,可以把幼儿的基本需要分析为五种层次。这五个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1.游戏促进幼儿的感知能力的提高
在游戏中,幼儿会接触各种物品,并通过感官进行接触,通过眼观,耳听,口尝,手触,分别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特征,大大增强了感官性和观察力,并促进感知能力的提高。
2.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进行游戏时,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并逐一解决所出现的问题。任何一种游戏活动的进行都蕴含着锻炼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条件,并能够转移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从而有助于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提高
游戏是以假象和想象为条件并具有象征特性的。幼儿比成人更具有想象力是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较为缺乏,而想象又可以不受常规的约束和事实的规范,幼儿的想象具有更多的随意性。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
在游戏中,幼儿不需要担心外在的影响,专注与游戏中,在游戏时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众多研究表明,游戏活动可以丰富和深化幼儿的情感,能够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能提高幼儿同情心和移情的能力。同时,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还体现了延续性。在幼儿进行一项有趣的游戏时,心情愉悦,对事物感兴趣的程度增加,即使在这一活动结束后仍会对其他的事物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或开心的情绪。
(三)游戏对幼儿意志的影响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会产生成功或失败的体验,并从中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就会自然的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然而通过逐渐增加游戏的困难度,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阻碍,不仅仅可以增加幼儿的判断能力和协作意识,而且可以增加幼儿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幼儿在面对困难时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
(四)游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首先,培养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任何活动时,幼儿都是游戏的主人。老师可以指导幼儿确定主题,让游戏成为有效的途径去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和意愿。
其次,发展幼儿与人交往能力。在自主性游戲中,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根据幼儿所选的角色去规定自己的行为。
最后,培养了幼儿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社会是多元化的,游戏也并非是单个呈现的。游戏间相互牵引,相互联系,每一个独立的游戏中都有着不同角色的发展互助。当然,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在遇到这些问题后,幼儿可以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本次研究发现,游戏的发展是长远的,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1)游戏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掌握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技能;(2)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持久性、灵活性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能力的发展;(3)通过游戏,可以促使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对于家长和老师而言,重视幼儿游戏的研究和发展,可以更好的引导幼儿对游戏进行选择,帮助幼儿健康发展,让幼儿愉快玩耍的同时促进心理发展,为以后的身心发展打下基础。
一、游戏概述
(一)游戏特点
1.对象性
对象性是游戏活动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直接接触各种物质材料,认识各种事物的物质属性,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以及事物变化的结果等。
2.社会性
游戏活动的对象性决定着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儿童游戏反应了现实生活,在游戏过程中不仅是儿童接触人类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接受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游戏作为幼儿的对象性和社会性活动,蕴含着儿童作为人的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3.主体性
主体性是游戏活动的第三个基本特征。主体性是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决定客体的选择,和对待客体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客体和主体之间发生联系。
4.发展性
发展性是游戏活动的第四个基本特征。大量的研究表明,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对于幼儿身心个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二)儿童游戏的分类
1.以自我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
艾里克森(Erikson,1902)以自我发展的理论为儿童游戏进行了分类。以自我发展为依据把幼儿游戏分为:自我宇宙游戏,微观宇宙游戏和宏观宇宙游戏。
2.以认知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
以认知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主要是以皮亚杰的理论为代表。他根据游戏和认知发展的关系把游戏分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游戏三种。
3.以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
在这一分类中,柏顿认为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互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以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主要是: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协同游戏和合作游戏。
二、儿童游戏的动因
1.“想当成人”说
“想当成人”的解释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理论:儿童在3岁以后游戏,一方面是因为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不断增长,更重要的是由于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的发生;另一方面因为身心发展的不够完善,没有像成人一样的经验及能力,因此在儿童的愿望与现实能力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儿童就去游戏。
2.儿童游戏的需要
游戏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迄今为止大多游戏理论都以儿童的需要作为解释幼儿游戏动因的依据。通过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分析以及近几年关于认知内驱力的研究,可以把幼儿的基本需要分析为五种层次。这五个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1.游戏促进幼儿的感知能力的提高
在游戏中,幼儿会接触各种物品,并通过感官进行接触,通过眼观,耳听,口尝,手触,分别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特征,大大增强了感官性和观察力,并促进感知能力的提高。
2.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进行游戏时,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并逐一解决所出现的问题。任何一种游戏活动的进行都蕴含着锻炼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条件,并能够转移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从而有助于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提高
游戏是以假象和想象为条件并具有象征特性的。幼儿比成人更具有想象力是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较为缺乏,而想象又可以不受常规的约束和事实的规范,幼儿的想象具有更多的随意性。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
在游戏中,幼儿不需要担心外在的影响,专注与游戏中,在游戏时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众多研究表明,游戏活动可以丰富和深化幼儿的情感,能够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能提高幼儿同情心和移情的能力。同时,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还体现了延续性。在幼儿进行一项有趣的游戏时,心情愉悦,对事物感兴趣的程度增加,即使在这一活动结束后仍会对其他的事物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或开心的情绪。
(三)游戏对幼儿意志的影响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会产生成功或失败的体验,并从中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就会自然的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然而通过逐渐增加游戏的困难度,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阻碍,不仅仅可以增加幼儿的判断能力和协作意识,而且可以增加幼儿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幼儿在面对困难时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
(四)游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首先,培养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任何活动时,幼儿都是游戏的主人。老师可以指导幼儿确定主题,让游戏成为有效的途径去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和意愿。
其次,发展幼儿与人交往能力。在自主性游戲中,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根据幼儿所选的角色去规定自己的行为。
最后,培养了幼儿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社会是多元化的,游戏也并非是单个呈现的。游戏间相互牵引,相互联系,每一个独立的游戏中都有着不同角色的发展互助。当然,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在遇到这些问题后,幼儿可以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本次研究发现,游戏的发展是长远的,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1)游戏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掌握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技能;(2)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持久性、灵活性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能力的发展;(3)通过游戏,可以促使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对于家长和老师而言,重视幼儿游戏的研究和发展,可以更好的引导幼儿对游戏进行选择,帮助幼儿健康发展,让幼儿愉快玩耍的同时促进心理发展,为以后的身心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