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w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一种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游戏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人们促进着游戏的发展,同时游戏也影响着人们的各个方面,而在人类社会中,“学前期”被看做是独特的“游戏期”。让我们通过对游戏的认识去了解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游戏概述
  (一)游戏特点
  1.对象性
  对象性是游戏活动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直接接触各种物质材料,认识各种事物的物质属性,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以及事物变化的结果等。
  2.社会性
  游戏活动的对象性决定着游戏活动的社会性。儿童游戏反应了现实生活,在游戏过程中不仅是儿童接触人类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接受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游戏作为幼儿的对象性和社会性活动,蕴含着儿童作为人的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3.主体性
  主体性是游戏活动的第三个基本特征。主体性是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决定客体的选择,和对待客体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客体和主体之间发生联系。
  4.发展性
  发展性是游戏活动的第四个基本特征。大量的研究表明,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对于幼儿身心个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二)儿童游戏的分类
  1.以自我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
  艾里克森(Erikson,1902)以自我发展的理论为儿童游戏进行了分类。以自我发展为依据把幼儿游戏分为:自我宇宙游戏,微观宇宙游戏和宏观宇宙游戏。
  2.以认知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
  以认知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主要是以皮亚杰的理论为代表。他根据游戏和认知发展的关系把游戏分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游戏三种。
  3.以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
  在这一分类中,柏顿认为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互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以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主要是: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协同游戏和合作游戏。
  二、儿童游戏的动因
  1.“想当成人”说
  “想当成人”的解释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理论:儿童在3岁以后游戏,一方面是因为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不断增长,更重要的是由于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的发生;另一方面因为身心发展的不够完善,没有像成人一样的经验及能力,因此在儿童的愿望与现实能力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儿童就去游戏。
  2.儿童游戏的需要
  游戏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迄今为止大多游戏理论都以儿童的需要作为解释幼儿游戏动因的依据。通过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分析以及近几年关于认知内驱力的研究,可以把幼儿的基本需要分析为五种层次。这五个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1.游戏促进幼儿的感知能力的提高
  在游戏中,幼儿会接触各种物品,并通过感官进行接触,通过眼观,耳听,口尝,手触,分别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特征,大大增强了感官性和观察力,并促进感知能力的提高。
  2.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进行游戏时,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并逐一解决所出现的问题。任何一种游戏活动的进行都蕴含着锻炼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条件,并能够转移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从而有助于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提高
  游戏是以假象和想象为条件并具有象征特性的。幼儿比成人更具有想象力是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较为缺乏,而想象又可以不受常规的约束和事实的规范,幼儿的想象具有更多的随意性。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
  在游戏中,幼儿不需要担心外在的影响,专注与游戏中,在游戏时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众多研究表明,游戏活动可以丰富和深化幼儿的情感,能够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能提高幼儿同情心和移情的能力。同时,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还体现了延续性。在幼儿进行一项有趣的游戏时,心情愉悦,对事物感兴趣的程度增加,即使在这一活动结束后仍会对其他的事物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或开心的情绪。
  (三)游戏对幼儿意志的影响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会产生成功或失败的体验,并从中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就会自然的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然而通过逐渐增加游戏的困难度,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阻碍,不仅仅可以增加幼儿的判断能力和协作意识,而且可以增加幼儿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幼儿在面对困难时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
  (四)游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首先,培养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任何活动时,幼儿都是游戏的主人。老师可以指导幼儿确定主题,让游戏成为有效的途径去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和意愿。
  其次,发展幼儿与人交往能力。在自主性游戲中,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根据幼儿所选的角色去规定自己的行为。
  最后,培养了幼儿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社会是多元化的,游戏也并非是单个呈现的。游戏间相互牵引,相互联系,每一个独立的游戏中都有着不同角色的发展互助。当然,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在遇到这些问题后,幼儿可以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本次研究发现,游戏的发展是长远的,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1)游戏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掌握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技能;(2)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持久性、灵活性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能力的发展;(3)通过游戏,可以促使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对于家长和老师而言,重视幼儿游戏的研究和发展,可以更好的引导幼儿对游戏进行选择,帮助幼儿健康发展,让幼儿愉快玩耍的同时促进心理发展,为以后的身心发展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初中教学之中,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和审美活动关系密切,情感是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所有的审美活动都是在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每次阅读与欣赏活动学生也都会有所收获。初中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还处于表面阶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还较弱。教师要在阅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赏析美术作品的色彩、构图、创新和美感等,美术
期刊
如同复杂多样的世界政治与和平进程一样,世界经济正经历着重大的考验,社会的各个阶层开始更加关注人们家庭生活方面的问题。家庭中的父母两个人或一位失业,或者令人不满意的物质生活条件,对心理困难儿童不利的社会环境状况等等。这些原因引起了孩子心理的各种问题,其中对于孩子注意力缺乏多动症(ADHD)的普遍性尤其值得重视。注意力缺乏多动症(ADHD)具有从大脑功能障碍到违反社会法规的一系列复杂的症状表现。研究指
期刊
现有研究表明,教师的介入行为与幼儿的游戏发展、幼儿的游戏体验并不一定成正比。即并不是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指导的频率越高,幼儿的游戏热情就越高;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越积极,幼儿游戏发展得就越快。现实情形中,教师介入角色游戏的频率过高,会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对游戏活动的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教师介入角色游戏的不良倾向  1.提问变质问  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幼儿的思考,使他们对当前的言行的是非对错
期刊
所谓新形势,就是快速发展的现代技术和理念,不断融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中,面对新事物的不断冲击,我们的教育教学必将随之变化,促进我们的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这也是教育教学的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教学基础设施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得到完善,教师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质量将会有质的飞跃。然而,面对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教学新手段、新方法、新理念的不断发展,而我们的教学质量提高速度,
期刊
针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7至10岁孩子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较差,可持续注意时间为20分钟,无意注意仍起作用。因此,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由对学习过程、学习形式、及学习活动的外部特征感兴趣,逐步发展到对学习内容及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更感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作为一个班主任既要负责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要担负起一个班级的组织管理工作。怎样做好这一系列的工作呢?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下面浅谈我在班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班风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前提  在多年的班级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搞好班风建设。良好的班风不是盲目、自发地形成的,它主要
期刊
为了改变现状我园开展了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民间体育游戏是民间传下来的一种体育游戏形式,它简单易学,不受场地,人数的限制,孩子们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三五名幼儿就可以进行,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协调发展,也可以促进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健康发展。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喜欢游
期刊
美术学科教育从属于学校教育,是传递人类文化的社会实践,教育就是促使受教育者对人类文化,将人类文化内化为个体的知识能力、经验、习惯与素质的社会实践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把人类文化转化为个体精神财富的过程,也是一个使个体通过掌握人类文化促进其社会性得到发展而同化于社会的过程。美术课堂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还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形象思维能力。很遗憾的是在学校众多学科中,小学美术课对学生的升学影响微
期刊
一、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力  我们所听到的音乐,都是需要通过我们的听觉感知。所以,人们感知音乐美,也需要借助音响、耳机等工具。怎么样感知音乐,离不开音乐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体现需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展现。每个人对于音乐的审美观不是一出生就有的,需要不断感知音乐的美来体现。所以说,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提升感知力。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对于音乐的赏析可以让学
期刊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任务之一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几乎都成了活动设计专家,经常在课堂上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接受了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