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到《体育教学》2009年第9期杂志后,像往常一样对每篇文章都认真阅读,在读到秦乾飞老师的《改进耐久跑的测试方法提高测试的效率和成绩》一文后,他设计的“分层错时追逐跑测试法”引起我极大的兴趣,颇感新颖,并有试一试的欲望。当时学校正进行学生体质测试,于是结合学生的耐久跑测试工作,我进行了检验。实践证明,此法与以前的分组测试法相比确实省时、省力。但是,在运用时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影响了测试的效果,于是我作了必要的改进,使“分层错时追逐跑测试法”逐步完善,使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全面普及。现提出来作必要的说明,并与秦老师商榷。
1.错时要因“地”而异
秦老师在文章中讲道:第一次发令后C组学生跑出,并开表计时;10s后第二次发令B组学生出发,20s后第三次发令A组学生出发。从中不难看出第一次发令与第三次发令间隔了30s,这30s的间隔如果在标准的400m跑道上测试一定是“绰绰有余”,可在我们200m的小操场上却发生了“撞车”事件,有几名速度极快的男生在第三次发令前就到达了起点,给测试带来很大的麻烦。
改进方法:(1)不规范的小场地在我国中小学比比皆是,特别是在城市里,好多中小学的操场不足200m,因此每组出发的间隔调整为均是10s,同时错时出发不超过三组;(2)要修改分组方法,速度快而耐力差的学生也要放在A组,防止他们突然“爆发”。
2.要关注“套圈”
在秦老师的文章里没有提到学生测试过程中的“套圈”现象,更没有处理的措施,是不是秦老师认为错时出发可以避免“套圈”现象发生?大家都知道在耐久跑测试中会经常发生“套圈”,特别是在不标准的小场地上更是屡见不鲜,同样我在运用“分层错时追逐跑测试法”测试时也发生了多起“套圈”现象,使我开始的测试工作产生了错误,个别学生不得不重新测试。
改进方法:指定两三名学生负责计圈数,出现“套圈”后及时报告老师;老师也要密切注意超越状况,记录“套圈”学生的名字。
3.名次登录要有“两手”
秦老师对学生名次的处理是这样的:学生跑到终点时,老师计表,同时报该生的名次,让学生牢牢记住各自的名次,等所有学生到达终点后,再逐一登记。但我们在实际操作时却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记住或记错自己的名次,给测试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虽然我们再三强调,但仍有学生出错。我想这不能怪学生马虎大意,试想学生拼尽全力达到终点时已是精神恍惚,根本无意识去记自己的名次;再说有时多个学生同时到达终点,学生确实也搞不清自己的名次。
改进方法:一是让其他学生参与进来,男女生分别组成互助伙伴,相互记对方的名次,登记时互报名次;如男女生人数不等,可以一计二。二是采用“贴名次”法。在彩色的“即时贴”上写上足够用的名次数,指定四名学生在终点按教师所报名次对相应学生进行粘贴名次牌。为保证准确,四名学生的名次牌要错开,给他们足够粘贴的时间。比如一名学生手中的名次牌为1、5、9、13、17、21等,而另一名学生的名次牌可以为2、6、10、14、18、22等,以此类推。注意:名次牌要贴在受测学生的衣服上,登记后要及时收回,妥善放置,保持黏性,以便再用。
(江苏省铜山县柳新实验小学 221142)
1.错时要因“地”而异
秦老师在文章中讲道:第一次发令后C组学生跑出,并开表计时;10s后第二次发令B组学生出发,20s后第三次发令A组学生出发。从中不难看出第一次发令与第三次发令间隔了30s,这30s的间隔如果在标准的400m跑道上测试一定是“绰绰有余”,可在我们200m的小操场上却发生了“撞车”事件,有几名速度极快的男生在第三次发令前就到达了起点,给测试带来很大的麻烦。
改进方法:(1)不规范的小场地在我国中小学比比皆是,特别是在城市里,好多中小学的操场不足200m,因此每组出发的间隔调整为均是10s,同时错时出发不超过三组;(2)要修改分组方法,速度快而耐力差的学生也要放在A组,防止他们突然“爆发”。
2.要关注“套圈”
在秦老师的文章里没有提到学生测试过程中的“套圈”现象,更没有处理的措施,是不是秦老师认为错时出发可以避免“套圈”现象发生?大家都知道在耐久跑测试中会经常发生“套圈”,特别是在不标准的小场地上更是屡见不鲜,同样我在运用“分层错时追逐跑测试法”测试时也发生了多起“套圈”现象,使我开始的测试工作产生了错误,个别学生不得不重新测试。
改进方法:指定两三名学生负责计圈数,出现“套圈”后及时报告老师;老师也要密切注意超越状况,记录“套圈”学生的名字。
3.名次登录要有“两手”
秦老师对学生名次的处理是这样的:学生跑到终点时,老师计表,同时报该生的名次,让学生牢牢记住各自的名次,等所有学生到达终点后,再逐一登记。但我们在实际操作时却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记住或记错自己的名次,给测试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虽然我们再三强调,但仍有学生出错。我想这不能怪学生马虎大意,试想学生拼尽全力达到终点时已是精神恍惚,根本无意识去记自己的名次;再说有时多个学生同时到达终点,学生确实也搞不清自己的名次。
改进方法:一是让其他学生参与进来,男女生分别组成互助伙伴,相互记对方的名次,登记时互报名次;如男女生人数不等,可以一计二。二是采用“贴名次”法。在彩色的“即时贴”上写上足够用的名次数,指定四名学生在终点按教师所报名次对相应学生进行粘贴名次牌。为保证准确,四名学生的名次牌要错开,给他们足够粘贴的时间。比如一名学生手中的名次牌为1、5、9、13、17、21等,而另一名学生的名次牌可以为2、6、10、14、18、22等,以此类推。注意:名次牌要贴在受测学生的衣服上,登记后要及时收回,妥善放置,保持黏性,以便再用。
(江苏省铜山县柳新实验小学 2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