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营销的彼得原理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ub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彼得原理,其核心内容就是一句话:在一个层级组织中,每个员工都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岗位。
  之所以有这个趋向,是因为世界上大部分的层级组织,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常常把职位晋升当做一种主要的激励手段。如果员工在原有职位上的工作成绩好(胜任),他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由此,彼得认为,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员工所占据,而层级组织的工作恰恰多半是由不胜任的员工完成的,我们看到组织里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平庸者出人头地,大都是因为“不胜任”现象的存在。
  实际上,将一名员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足奖励,反而是对他本人的折磨和摧残,组织也将受到伤害,可谓“双输”。
  在今天的本土营销界,也存在类似的彼得原理式的现象。在三,四级市场发了家,就总想着进入一,二级市场,靠流通渠道产品打出了名气,就打算进入大卖场,在县电视台打字幕广告积累了资本,就盘算着上中央电视台。凭入海战术做出了销量,就想着什么时候也能雇个4A公司搞大创意,做出国际气质的大品牌,占领消费者心中的高地,从而不用再看经销商的脸色。
  这些想法和做法可能具体发力点不同,但背后的潜台词是一样的: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应该升级了。老法子不能再用了,应该向标杆企业学习先进经验。
  谁是标杆企业?当然是世界500强,那些跨国公司。什么是先进经验?就是投广告,做品牌,进KA,搞深度分销。
  一句话:孝子有了钱,也该洗脚上岸喝洋咖啡了。
  这种在营销上的自我晋升,几乎是每个企业都有的冲动,就如同中国人有了钱就要置地买房,中国企业有了钱就要盖座以企业名命名的大厦一样,仿佛不这样晋升自己,就对不起这么多年在尘土一线的模爬滚打。当年顶着三伏天的太阳驮着一车货上街串巷炒了啥?不就是山了能像跨国公司的抓住一样坐在星巴克里谈生意嘛!
  有理想,有志向,当然是好事。问题是,你能胜任吗?
  现实小我们看到,有的企业换上了4A公司幽默而有创意的广告,销量却节节败退,有的企业雄心壮志地投入人把银广进KA,没承想几个月后却因销量不济而被清场,市场做成了夹生饭,有的企业将战略中心从农村转到城市,最后却落得城市没攻下,反而丢了根据地。
  跨国公司之所以能采取高举高打的厅式做市场,根本原因还足本上消费者的崇洋心理。这种文化意义上的贵族气息不是,两家本土企业声嘶力竭地证明自己有多高科技就能具有的,它需要的是整个民族的自信。
  因此,在“中国制造”还没有足够的品牌背书力的时候,还是先不要忙着晋升自己。把基本功打牢,用合适自己的方法做营销,然后猫在一旁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不击则已,一击必中。
其他文献
A企业面临的困境,似乎是个战略取含的问题:要么放弃普约品种经营,专心专意做广告产品;要么做大普药,再伺机启动新的广告产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在传统媒体里有句名言:我知道有一半广告费被浪费了,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在新媒体领域,这句话或许要改成:我不用花什么钱,也没什么浪费,但我的传播却快要失控了。    显示器不是新媒体    自从分众传媒捅破了那层窗户纸,率先在电梯间安装了液晶电视放广告,并把公司整上了纳斯达克,跟进者们便依葫芦画瓢,纷纷抢占出租车、公交车、地铁、大卖场、大学、火车、医院、药店、银行等人流量大的场所,甚至连厕所里
期刊
把“深度分销”比拟成一个产品的话,它的“铺货率”之广,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销售精英们召开业务拓展会议,言必称“深度分销”;企业实施“做大做强”的宏伟战略,动辄搞“深度分销”。“深度分销”被当成贾宝玉胸前的“通灵宝玉”,似乎祭出这个不二法宝,乌鸡立马变凤凰。  如果问深度分销的具体定义是什么,恐怕十个人有十个答案,十个企业有十个企业的做法。深度分销并非舶来品,而是中国内地渠道发展史里面的一个“土特
期刊
60%的顾客跑到店里来,就买了一件商品,就算是那些极有购买力的顾客,也可能只是买了一瓶酒,一盒烟。久而久之,你终将失去这些顾客。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曾提到:  假如你通过某超市的数据分析发现:客单价高于80元的顾客,最关注的前三样商品是红酒、化妆品和熟食,而客单价低于20元的顾客最经常购买食用油、米和主食,那你就可以借助于红酒或熟食的促销来吸引更多的重点顾客(参见本刊渠道版9月号)。  但问题是:
期刊
努力铺货无罪,不然请你举出例子:哪位神人靠低铺货率成功了?哪位冤大头是因为富铺货率而失败了?    2007年第10期《渠道管理六大“歪理邪说”之 :做渠道就是要让产品无处不在?》一文,行文酣畅淋漓,观点标新立异,极具煽动性,但文章观点过于偏激,不敢苟同,若不及时剖析,去伪存真,恐怕误导企业,因此有必要对文章的论点、论据逐一分析,争鸣见解。    批判一:前提条件断章取义    1.该文把企业追
期刊
在庞大的消费品市场上。你偶尔会不经意地发现一个经常光顾的产品找不到了,比如名噪一时的,旭日升,茶饮料是那样迅速地坠落无痕,更多的企业在内焦外困中风雨飘摇,只有路旁色彩斑驳的广告牌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企业成功的故事总是如此辉煌而相似,失败者各有各的不幸,还是让我们试图在溃败的企业中发现会有哪些先兆去警示后人吧。  1.办公室政治橫行:  特征是最高处一人独裁,无人敢言,管理层山头林立,画地为牢。
期刊
建材业在小区的“阵地战”日趋激烈,目标客户群流失、成本直线上升,日益遭遇业主抗拒、推广手段黔驴技穷,操作难度越来越大。小区推广如何在穷途末路中获得新生?    筋疲力尽的小区推广    小区推广是目前建材行业较为常见的推广方式之一,但小区“阵地战”日趋激烈,操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1.国家实施精装房政策,开发商统一采购,统一装修,小区推广的目标客户群流失。  2.国内一类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广
期刊
老板或合伙人要有激情,但资金不需要过多,有激情,才能爱上所做的事业,成功也一半在握;资金不多,意味着必须全身心投入,因为你一旦输掉就会一无所有。    [编者按]许多企业在本地经营多年后,在品牌、资金,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囿于市场的限制,成长空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于是,这些成长型企业纷纷寄希望于利用连锁来扩张,但是你真的知道自己就适合发展连锁吗?你知道自己需要做哪些准备吗?  为此,
期刊
佐丹奴的店长在上午11点钟前后发现单位面积的顾客数量还是不足时,就会立即启动一次促销:迅速调整店面音乐风格,派两三名营业员站在门前招揽顾客。    一年之中会有淡旺季,一天之中会有高低峰,如何使店面在淡季和低峰时段还能保持一定的人气,在旺季和高峰时段又比别人销售得更好呢?  促销,当然是靠促销!  店面促销,是连锁单店营运工作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营运的主要内容,但单店如何才能做好自主的促销活动呢
期刊
大企业豪强相争自然刀光剑影,大气磅礴;但中小企业在生死存亡的那一瞬间的选择,也一样惊心动魄。    当“科大能源公司总经理”的任命摆在倪德慷面前时,科大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科大是一家校办企业,前身是河北化工学院电子技术研究所,已有20多年历史,主要生产各种蓄电池充放电设备。这是个小行业,科大高峰时期年销售额也不过数百万元。  枓大起步较早,早期口碑不错,但经营管理水平严重落后,内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