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构主义与《大外交》中的戴高乐主义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mitere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主义认为,身份决定利益,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行为。身份的构成不仅取决于自我认知,也存在于行为体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之中,是一种主体间性认同。本文借鉴建构主义及社会学中的身份认知理论,以《大外交》中对戴高乐主义的叙述为例,试图分析国家身份认知与美法分歧间的因果机制。
  关键词:身份建构;身份认知;戴高乐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主义认为,身份决定利益,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行为。身份的构成不仅取决于自我认知,也存在于行为体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之中,是一种主体间性认同。国家的物质实力是其身份选择的客观基础,但国际体系结构会对其身份形成有更深层次的制约因素。温特区分了行为体的个体身份和角色身份。多数情况下,行为体对自身个体身份和角色身份的认知与他者的认知是一致的。但是在身份认知出现偏差时,如《大外交》里,基辛格基于美国本位立场,对法国在戴高乐时期调整结盟策略,推行独立外交的行为,评述成一种在自身地位衰落,美国主导欧陆的背景下的失落感和自大心理,其实质可以理解为,由对个体身份的组成要素的评估出发,法国对自身角色身份认知为地区领导者,将美国角色身份认知为地位平等的同盟;而美国将自身角色身份认知为全球领导者,将法国角色身份认知为其领导下的同盟。双方对自我和他者的身份认知间存在差异。
  一、国家身份与身份认知分歧
  温特对“身份”的定义是:行为体“通过参与到集体意义当中获得对自身相当稳定的、特定角色的理解和预期”这一定义不仅包括了行为体对自身身份的定位,更强调了国家身份是相对于他者而存在的----身份是一种行为体间的主体性认同,只有在行为体与国际社会的互动中,行为体身份才有意义。秦亚青进而认为,国家身份可以被理解成国家相对于国际社会的地位。从此观点出发,行为体身份的构成因素可分为客观与主观因素。国家的物质实力是行为体进行身份选择的基础,此外,国际结构,国内政治,决策者等变量都可对国家身份建构产生影响。其中,建构主义所指的国际体系结构,即社会共有观念的分配,才是对国家身份具有最深层次制约作用的因素。不同性质的社会共有观念,决定了国家间自我对待他者的方式和他者对待自我的方式,从而决定了国家不同的角色身份。不同的身份决定不同的国家利益,不同的国家利益决定不同的国家行为。
  既然行为体的身份是在社会性互动中界定的,行为体无疑具有多重身份。在《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中,温特将国家身份主要分为4种。其中,个体身份是指行为体区别于他者的内在特征,包括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如国家在地理,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所独具的特性。角色身份是指国家在国际体系和关系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依赖于共有观念而存在,并只能存在于相对于他者的关系中。要拥有一种角色身份,一个行为体就需要在社会结构当中占据一个特定的位置,并且在同具有反向的他者的互动中要遵循特定的行为规范。由于角色身份只能以他者的评价为参照,因此,按照社会学认同理论的观点,如果来自他者的反馈和行为体的自我认同不一致的话,就会产生压力。显然无论是个体身份还是角色身份,国家均需要得到他者的认同,并追求身份相对于自身和他者间的契合。
  这种身份的契合,建立在身份认知的基础之上。身份认知是指行为体对身份的认同和感知,也是影响国际行为体行为的一个核心变量。在大多数情况下,行为体对自我和他者的身份认知是基本正确的。但是不乏出现认知偏差的情况,所谓认知偏差,即行为体自身认知主观与客观不符,或是行为体双方认知之间有所差异。可以将其分为行为体对自身和他者个体身份认知的偏差,和行为体对自身和他者角色身份认知的偏差。现有研究表明,身份认知是否正确往往会对国际关系有所影响,并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国际后果。
  二、身份认知与美法分歧的由来:以《大外交》中对戴高乐主义的叙述为例
  法国是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在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时代曾两度称雄欧洲大陆。彪炳显赫的国家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法兰西文明带给国人天然的民族自豪感,而这种优越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世界新秩序产生之后,在法国由绥靖政策到依附美国,随着国力一蹶不振,外交也一步步丧失了自主权之后,更像是法国人心中的伤疤。对于这种隐痛,基辛格在他的权力政治经典著作《大外交》中,如此写道:“很少国家有法国的惨痛经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全国青壮年几乎牺牲殆尽!浩劫余生的法国人明白法国绝对经受不了另一次类似的惨痛经验。在这种思维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成噩梦成真,使得1940年法国战败,不仅是军事失利,更是心理重创。虽然从技术上说来,法国是战胜国之一,法国领袖心知肚明,她是借他人之力而获得拯救。”
  一战时尚还是欧陆首屈一指强国,三十年后便任人刀俎,国家安危系于他人之手,对于拿破仑三世时便致力恢复欧陆霸权至今的法国来说,绝对是奇耻大辱。然而和平并没有带来喘息机会,“第四共和重蹈第三共和的覆辙,政局不稳,政府更迭频繁,法国必须面对殖民地纷纷独立的严酷事实。法军经历了1940年的奇耻大辱之后,刚刚组建起来,就得再打将近二十年的殖民战争,并先后在中南半岛和阿尔及利亚战败。”
  可以说,上述史实构成了戴高乐在二战后逐步推行独立外交,决心重振欧洲雄风的背景。当时,法国安全上完全依赖美英领导的北约组织,而经济上则是同样依靠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在国际关系结构中,法国的角色之于美国确是无足轻重。事实上,二戰时期,戴高乐就曾公开表示对美国之于自由法国的冷淡和轻蔑极为不满,这种不满在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国取代法国填补了中东的权力真空后更是加剧。如前所述,身份决定利益,而利益决定国家行为。笔者试图从《大外交》的文本中,推断美法身份认知的偏差,利益的分歧,以及由此决定的美法国家行为分歧,探讨身份认知与美法分歧间的内在联系。
  三、美法个体身份和身份角色的认知
  由于个体身份的构成要素根植于国家内部,因此美法对于自身和他者的个体身份认知主要依赖于评估对方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由于两者均对自身的文化和历史深以为豪,一方自诩“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一方标榜“自由的灯塔”,促使双方均倾向于高估自身的物质和精神要素,低估对方的物质和精神要素。戴高乐就曾对美苏英主导战后秩序直言不讳:“人类任何的重大事业,如果没有得到法国的同意,都将是非法的,也都是不稳固的。”“如果美国----世界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认为自己有能力领导法兰西民族,那么在欧洲在若干历史经验的各国,却从来没有这种幻想。”在《大外交》里,基辛格透露了当时的美国对法国的个体身份认知,“法国不是西欧最强大的国家,他不具备经济实力去主宰其他国家,而且她也不具备主控包括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之地位。”   综上,从双方均高估自身,低估他者的个体身份出发,双方对彼此的角色身份认知因此出现偏差。由于角色身份的构建也是动态的,行为体必须在社会共有观念所构成的国际体系结构中,围绕相关机制进行互动,并且需遵循特定的行为规范。以当时双方互动的主要途径北约为例,在《大外交》里,指明法国对北约的态度是,“北大西洋同盟内部关系的调整,受到美,法之间对大西洋关系的观点的长期角力所主宰。美国以统合的旗帜掌握住北约组织。法国则高唱欧洲独立,促成了欧盟。”
  1958年,在法国要求北约领导权的提议遭到美英拒绝后,法国开始采取实际步骤逐渐退出北约的工作,并于1966年宣布退出北约军事委员会。究其根本,是因为北约作为双方互动的机制,在这种互动中,法国的对自身和美国的角色身份认知与美国对自身和法国的角色身份认知间有偏差。法国对自身角色身份认知为地区领导者,将美国角色身份认知为地位平等的同盟;而美国将自身角色身份认知为全球领导者,将法国角色身份认知为其领导下的同盟。这种分歧决定了法國无法遵循美国预期中其领导下的同盟角色应该遵循的规范,并按照其角色身份相应的方式与美国互动。这从戴高乐冷漠孤高的外交姿态中可窥一二。斯蒂尔认为,实现本体性安全的前提条件是呈现统一的身份,因此戴高乐用这种骄恣来与民心的不安全感相平衡,以呈现其所需要的大国身份,于是,“美国领袖各人觉得受辱和历史上的高傲感与戴高乐的个人高傲和历史上的受挫辱感,交织在一起,出现了美,法之间的心理鸿沟。”
  四、利益的分歧
  由于法国对自身角色身份认知为“地区领导者”,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和欧洲格局,法国的国家利益就是重振国人信心,恢复法国的欧洲地位乃至全球地位。《大外交》里提到,“戴高乐评断政策不太依据现实的标准,大体是以是否能有助于恢复法国尊严作为依据。”法国和美国在国家利益上的分歧,在对待核武器的态度上表现得最明显,美国曾明确提出一系列好处来换取法国在核问题上的让步,“然而,美法之间有一项歧见就是深植于问题的本质之中,不容迟缓不决:那就是核时代的军事战略由谁掌控的问题。美国坚持统合,法国力主自主,二者无可妥协,并且两者之间没有缓冲来淡化争端。”
  作为个体身份自身认知的“地区领导者”,法国在核问题上不仅追求实质,也追求形式,这促使其断然拒绝美国,独立发展自身核力量。毫无疑问,掌握核技术是大国身份的标配,才能够使法国不必唯美国是瞻,也唯有如此,才符合其恢复国家地位与士气的国家利益。而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个体身份,决定其国家利益在于垄断核优势,这与法国的国家利益具有零和性质,从而加剧了美法分歧。
  五、国家行为的分歧
  由国家利益所决定的国家行为,可以解释为何戴高乐要舍弃英美,推进法德轴心。事实上,与肯接受其领导的国家结盟也是法国自克里米亚战争后一以贯之的外交风格。基辛格如此评价这种结盟策略,“就地缘政治的逻辑来推理,法国应设法与美国建立紧密关系,即使只为多一些选择余地。但法国的自尊阻碍它选择这条路,反而倾向于在欧洲号召组成与美国抗衡的团体,即使有时是不切实际,有时是饥不择食的任意凑数。”
  普法战争后,德国对于法国始终是巨大的隐患。然而,能够让法国摒弃历史陈见和美苏阻扰与德国结盟,归根结底,法国无法平衡自我和他者身份认知间的偏差,因此在与美英的同盟中感到“屈人一等”,不能按照自身身份认知与他者进行相对应的互动。基辛格说,法国的外交作风时常让人感觉突兀,便是起因于其领导人企图在越来越不利的大环境中,延续法国仍是欧洲重心的政策。
  戴维莱克认为,能否拥有独立同盟是衡量国家在国际关系安全等级的重要指标。一国在等级中所处的位置越高,其对外依附的程度就越弱,就越有资格关注制衡强国或威胁⒆。依据此观点,比起在美国所主导的大西洋同盟做一个与身份和利益不符的“被领导者”,法国更愿意寄希望于德国和当时还一无所有的欧洲联盟,因为,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法国才能领导欧洲,并凭借核优势平衡德国的经济力量,其“地区领导者”的自我和他者身份认知才有可能相契合。
  六、结论
  如前所述,美法之间可追溯至戴高乐主义萌芽时期的身份认知偏差一直是美法关系间的痼疾。美国始终无法按照法国对自身个体和角色身份的认知“地位平等的同盟”来对待法国,而法国也不能够遵循美国所期望的“领导的同盟”的规范去对待美国。两者在互动中,法国始终存在一种“反美主义”。正如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所说,“到最后,国际政治演变成纯以实力为基础。而在这样的世界中,法国自视为欧洲第一大国的想法与是否有实力支持这种想法,期间始终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直到今天仍影响法国的政策。”
  本文以戴高乐主义为例,揭示美法间的身份认知和两国分歧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机制。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国家间的身份认知偏差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国际后果,即国家行为体不同的身份以及所持有的不同观念会赋予权力和利益以不同的含义,他们之间可通过建构良性的认知来促进彼此合作,而消极的认知则会成为合作的障碍,加剧彼此的矛盾,而矛盾的产生的则会反过来又会对建构合作者之间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从多方面着手构建一个正面积极的身份认同对于国际合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文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秦亚.权力·制度·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亨利·基辛格.大外交[M].海南出版社,2012.
  [4]米克尔.法国史[M].商务印书馆,1985.
  [5]杰维斯.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6]柳思思.身份认知与不对称冲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2):114-127.
  [7]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J].世界历史,2003(6):2-22.
  [8]李少军.国际关系大理论与综合解释模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2):22-29.
  [9]杨少华.当代不对称冲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
  [10]张猛.试论戴高乐主义[D].湘潭大学,2005.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大多数的技工院校都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会留出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校外实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校外实习实训,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去适应社会。但是现在我国很多的技工院校,都缺乏对校外实习生的关注,没有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以至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结合个人经验,在本文之中详细阐述了学生校外实习中安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以團体沙盘游戏治疗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大学生心理压力形成与缓解实际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团体沙盘游戏概述,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思考,最后阐述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阶段要点,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团体沙盘游戏;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作用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广泛推广背景下,大学生
期刊
摘 要:本文就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后勤部门水电与修缮管理的现状做出了简要探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系统构建策略,以求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后勤部门;水电资源;修缮管理系统;构建策略  后勤部门是高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会直接关系到师生的正常工作以及生活,同时也将会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的重视程度越发提升,而校园后勤部
期刊
摘 要:无论是对于普通企业,还是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做好职工的养老保险管理都是十分必要的。面对“双轨制、待遇差”等多种问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将主要探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的相关问题,首先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革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问题改革策略  伴
期刊
佐哥,一个威风凛凛,走路起来带风的孩子。坐在教室里第一排,两个脏兮兮的书包放在地板上,桌上的物品常常让人觉得进行了好几场战争般混乱。第一天带这个班,我就对佐哥印象深刻,也许因为他的圆滚滚,黑乎乎,搞怪的样子,在班上也算“鹤立鸡群”吧。开学第一天,我的科任老师就告诉我,班上三大金刚,佐哥毋庸置疑位列第一。  一、正面交锋,“苦”其心志  潦草的作业本,残缺的纸张,成团的试卷,杂乱的桌面,经常欠交的作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在我们的小学教育当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语文这门学科应用起来非常灵活,而且非常贴近我们日常的生活,所以说语文可以用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由于在教学当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也就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难度,而过高的难度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就需要通过施加合理的心理健康在班主任工作中,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活了起来。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摘 要:拖延是指人们尽管知道拖延会给工作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却仍主动推迟开始或完成一项计划。已证实拖延行为与人格因素有关,从认知情感人格理论的角度来理解拖延,拖延是个体与情境在认知情感系统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拖延所带来的一系列压力和不良后果也会产生相应影响。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干预拖延行为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拖延;认知情感人格系统;大五人格;认知行为疗法  一、拖延的定义  拖延是一种非常常见
期刊
案例背景:我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也是一名有着18年教龄的班主任。曾有不少同事或家长问过我同样的一个问题:对班主任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10年前或5年前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说是班级中班干部的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人生阅历社会经验渐渐增加,我自己也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孩子,我面对孩子家长的年龄越来越年轻,我开始感觉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用现在一句很流行的话不是说“赢在家长”。所以如果你现在再问我这个
期刊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引导下,各国经济产业结构也在逐渐调整,21世纪,文化产业将从边缘产业,逐步在各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目前的艺术管理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探讨我国现阶段艺术管理的现状,从而寻找完善艺术管理的策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关键词:艺术管理;现状;完善策略  一、我国艺术管理的现状  培养大量高素质专业型的艺术管理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
期刊
国有企业下属的职工学校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在开展相关培训的同时,能够切实把握当前企业需要,来制定相关的培训工作。可以说,在企业的整体发展进程当中,职工学校开始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企业下属的学校而言,对于工作人员思想认识的整体把控,尤其是核心工作教员而言,如何做好此类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当发挥出工会的重要作用,将企业同员工之间的桥梁纽带搭建起来,确保当前学校的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