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中教学计划的制定、师资队伍的培养是比较薄弱且相当重要环节,也是摆在有关部门和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教学计划 教师
本文开宗明义探讨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建设中的两个问题,源于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感到:传统的高等数学的教学体系、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的建设项目,也是教师们竞相争取的研究课题;从校级精品课程到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课程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建设、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众多环节具有相关的意义,比如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受制于教学计划的安排,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准。显然,《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主要是数学教师的任务,但也需要管理部门的支持,需要专业教师的协作配合。现实的问题是:(1)部门之间的分割(包括管理和教学部门、教学和教学部门),教师之间联系的不够紧密(主要是部门之间以及专业课和基础课老师之间),使得基础课程同专业课程之间难以达到有机的结合与衔接;(2)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一大批年轻教师快速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一线,几乎打破了正常“新陈代谢”的规律。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大多数学生觉得“忘数兴叹”,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数学几乎成了高职院校中备受关注而又有争议的课程之一。
一、 教学计划问题
毋庸违言,高职院校以培养现代化建设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规定: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教学原则。其专业实训、实践环节在的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类比重还将继续增大;与之相应的便是作为基础课程的数学课时将不断减少。以我院经济学科为例,开始《经济数学》课程开设一学年共144课时,主要讲授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部分内容,后来减少为开设一学年90课时,目前是60课时(其中有的专业开设一学期32课时)。同任何学科一样,数学课程也有它内在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有其科学的教学规律和方法;要让数学和相关的专业课程做到有机的结合与衔接,用在何处?度为多少?这必须是我们的数学教师和有关专业教师相互沟通,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如果一味地以减少基础课程的课时为代价,又要让其完成主要的教学内容,加之绝大多数学生(特别是职业高中毕业的生源)的数学基础又非常薄弱,不仅使我们的任课老师在观念上难以适应,行动上无所适从,而且其教学效果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標。“削足适履”,受害的只能是我们的培养对象。
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以及需求的多重性,笔者所见,第一,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基础差的学生,应该适当增加课时,给他们补上相关初等数学的内容,为学习《高等数学》打好必要的基础;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有的在高中阶段就学习过导数等内容),可以要求他们更多地利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接触《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等;还可以鼓励少数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第二,开设若干门选修课,其内容可以是《微积分》的深入和提高,也可以是数学方法在各专业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有所选择,各取所需,从而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二、 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名师出高徒”。实践证明,教师的思想水平、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教师的创业精神和敬业态度,无不影响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甚至影响着学生的为人处世。这种影响是直接的、渐进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我们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应该有高素质的教师;我们通常所说某校某学科的水平,其实就是该学科带头人的水平,以及该学科教师团队的协作能力和水平。
高职院校对教师有“双师型”的要求,这可能是大部分数学老师的短处,但是,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数学应有能力,要懂得数学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中的具体应用(比如经济学中的边际问题、弹性问题,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等)。笔者认为,对高职院校而言,不在于我们老师的理论水平有多高,不在于对定理、命题、公式的证明和推导有多完美;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懂得如何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专业课中的实际问题。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对经验的继续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有提高其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年轻教师大都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很高的教学热情,能同学生打成一片,还有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技能,比如课件的制作、Matlab软件的运用、数学建模等,都是值得老教师们学习的地方。给年轻教师压担子、 经受锻炼,无疑是提高他们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学水平的提高毕竟是一个长期实践、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刚走出校门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上还需要老教师的言传身教;课堂组织、课堂应变能力等有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锤炼和提高。所以,培养一支思想上过硬,业务上精湛;既熟悉学科内容又懂得教学规律和方法;既会教书又会育人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希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 莫绍弟.《工科数学教学的思考》.
[3] 石小军.《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模式优化和改革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教学计划 教师
本文开宗明义探讨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建设中的两个问题,源于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感到:传统的高等数学的教学体系、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的建设项目,也是教师们竞相争取的研究课题;从校级精品课程到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课程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建设、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众多环节具有相关的意义,比如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受制于教学计划的安排,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准。显然,《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主要是数学教师的任务,但也需要管理部门的支持,需要专业教师的协作配合。现实的问题是:(1)部门之间的分割(包括管理和教学部门、教学和教学部门),教师之间联系的不够紧密(主要是部门之间以及专业课和基础课老师之间),使得基础课程同专业课程之间难以达到有机的结合与衔接;(2)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一大批年轻教师快速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一线,几乎打破了正常“新陈代谢”的规律。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大多数学生觉得“忘数兴叹”,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数学几乎成了高职院校中备受关注而又有争议的课程之一。
一、 教学计划问题
毋庸违言,高职院校以培养现代化建设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规定: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教学原则。其专业实训、实践环节在的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类比重还将继续增大;与之相应的便是作为基础课程的数学课时将不断减少。以我院经济学科为例,开始《经济数学》课程开设一学年共144课时,主要讲授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部分内容,后来减少为开设一学年90课时,目前是60课时(其中有的专业开设一学期32课时)。同任何学科一样,数学课程也有它内在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有其科学的教学规律和方法;要让数学和相关的专业课程做到有机的结合与衔接,用在何处?度为多少?这必须是我们的数学教师和有关专业教师相互沟通,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如果一味地以减少基础课程的课时为代价,又要让其完成主要的教学内容,加之绝大多数学生(特别是职业高中毕业的生源)的数学基础又非常薄弱,不仅使我们的任课老师在观念上难以适应,行动上无所适从,而且其教学效果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標。“削足适履”,受害的只能是我们的培养对象。
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以及需求的多重性,笔者所见,第一,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基础差的学生,应该适当增加课时,给他们补上相关初等数学的内容,为学习《高等数学》打好必要的基础;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有的在高中阶段就学习过导数等内容),可以要求他们更多地利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接触《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等;还可以鼓励少数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第二,开设若干门选修课,其内容可以是《微积分》的深入和提高,也可以是数学方法在各专业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有所选择,各取所需,从而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二、 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名师出高徒”。实践证明,教师的思想水平、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教师的创业精神和敬业态度,无不影响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甚至影响着学生的为人处世。这种影响是直接的、渐进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我们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应该有高素质的教师;我们通常所说某校某学科的水平,其实就是该学科带头人的水平,以及该学科教师团队的协作能力和水平。
高职院校对教师有“双师型”的要求,这可能是大部分数学老师的短处,但是,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数学应有能力,要懂得数学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中的具体应用(比如经济学中的边际问题、弹性问题,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等)。笔者认为,对高职院校而言,不在于我们老师的理论水平有多高,不在于对定理、命题、公式的证明和推导有多完美;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懂得如何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专业课中的实际问题。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对经验的继续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有提高其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年轻教师大都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很高的教学热情,能同学生打成一片,还有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技能,比如课件的制作、Matlab软件的运用、数学建模等,都是值得老教师们学习的地方。给年轻教师压担子、 经受锻炼,无疑是提高他们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学水平的提高毕竟是一个长期实践、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刚走出校门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上还需要老教师的言传身教;课堂组织、课堂应变能力等有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锤炼和提高。所以,培养一支思想上过硬,业务上精湛;既熟悉学科内容又懂得教学规律和方法;既会教书又会育人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希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 莫绍弟.《工科数学教学的思考》.
[3] 石小军.《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模式优化和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