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经常保持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语文课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从不发脾气,总是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良好新的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言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对语言训练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如教学《荷花》中“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又冒出来”一句,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字写得特别美?
生:我觉得“冒”字特别美,但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
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字吗?
生:生、钻、探、长……
师:作者为什么没用这些字,肯定有他的用意。自己用心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才可以叫冒出来呢?
生:生机勃勃地、使劲地、兴高采烈地……
师:分别把这些词放到原句中,再来读读、悟悟。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荷花变得更美了……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读词、读句、读段、读篇,学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容,知道了课文讲的意思,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学科。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得以发展,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勤思多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设问,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勤思多练。学生学习兴趣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愿意自己想一想,亲手做一做,一旦当他想出来或者做对的时候,他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感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差,教师要帮助学生设问,要为学生想想、练练提供明确的目标。当然,让学生想的、练的问题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过易学生不必思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难学生无从思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到难易适度,多少适度。例如,如教学《黄继光》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仔细看图、练习说话,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这时以图画为中心,根据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人物的表情、心理活动、动作特点,也可以想象未出现的战士们的愤怒之情。
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来吸引学生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中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例如,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境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小学生记忆力强,十分爱学爱背优美的诗歌。三年级下学期,我教了一首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收集了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了兴趣。前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学生很感兴趣,等我讲完,他们已经会背了,而且,他们在家背,在学校背,把学诗、背詩当作精神上的享受。学生称它“是一种休息”“娱乐”。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这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五、要让学生不断地学有所得,学到真本领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都会妨碍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学有所得,就能不断地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感。反之,就会感到“没意思”。兴趣与学习成果往往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千方百计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知识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即使参与了也是被动的。虽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我们能够正视小学生的实际,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就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从不发脾气,总是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良好新的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言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对语言训练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如教学《荷花》中“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又冒出来”一句,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字写得特别美?
生:我觉得“冒”字特别美,但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
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字吗?
生:生、钻、探、长……
师:作者为什么没用这些字,肯定有他的用意。自己用心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才可以叫冒出来呢?
生:生机勃勃地、使劲地、兴高采烈地……
师:分别把这些词放到原句中,再来读读、悟悟。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荷花变得更美了……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读词、读句、读段、读篇,学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容,知道了课文讲的意思,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学科。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得以发展,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勤思多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设问,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勤思多练。学生学习兴趣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愿意自己想一想,亲手做一做,一旦当他想出来或者做对的时候,他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感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差,教师要帮助学生设问,要为学生想想、练练提供明确的目标。当然,让学生想的、练的问题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过易学生不必思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难学生无从思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到难易适度,多少适度。例如,如教学《黄继光》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仔细看图、练习说话,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这时以图画为中心,根据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人物的表情、心理活动、动作特点,也可以想象未出现的战士们的愤怒之情。
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来吸引学生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中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例如,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境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小学生记忆力强,十分爱学爱背优美的诗歌。三年级下学期,我教了一首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收集了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了兴趣。前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学生很感兴趣,等我讲完,他们已经会背了,而且,他们在家背,在学校背,把学诗、背詩当作精神上的享受。学生称它“是一种休息”“娱乐”。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这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五、要让学生不断地学有所得,学到真本领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都会妨碍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学有所得,就能不断地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感。反之,就会感到“没意思”。兴趣与学习成果往往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千方百计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知识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即使参与了也是被动的。虽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我们能够正视小学生的实际,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就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