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突出语文性,既要形象地表现文字教材的内容,又要兼顾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从文着眼,按文作图,图文结合,从图列文”。
一、运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如查字典或出示实物;或打个手势做个动作等等。但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词语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距较远,教学中教师尽管在语言上对这些进行了解释,但学生还是不易理解,感受不深。那么,对这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我们就可以制作有关的幻灯片,借助多种多媒体帮助理解。如教《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一句,“移”、“舟”、“泊”三词,教师一讲,学生就容易理解,可“烟渚”一词,无论教师用怎么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学生总是不理解,言不达意。我们就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打出来,学生看到如烟般的雾,如轻烟的小洲,空渺的江面,如血的夕阳,随风飘洒的芦花,在凌寒的江水中,有一叶小舟停泊在江中,雾气笼罩着小洲边。在此基础上,老师指导朗读一、二句,学生很快很准地说出了诗句的意思。所以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一)激发入境,感知课文
一般来说,教学一篇课文,总是从整体感知开始的,特别是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感知就尤其重要。如教学《丰碑》的时候,首先播放有关红军长征及北方雪景的录像片,让大家通过视觉去体会那艰苦的岁月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然后通过配乐朗诵引领学生进入情景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再让学生跟读,最后自由朗读,学生就能深入体会军需处长那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了。再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周总理逝世后人们对他的悼念和崇敬之情,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选用多媒体播放配乐录音。那肃穆悲壮的曲调,加上那慢速低沉的语调,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入文中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正确理解了课文。
(二)激情入境,突破重、难点
运用电教媒体,把直接形象与抽象文字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如《白杨》,学习这篇散文,要理解它的借物喻人的写法,在理解课文的时候,要把白杨的品格和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优秀品质联系起来,把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和孩子们一定会在边疆茁壮成长联系起来。学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观看大戈壁的景色,让他们从直观的角度去体会这段文字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然后再读描写大戈壁的词语,同时理解重点词语(看着图复述出来),为下文对白杨树高大挺秀和坚强精神的理解提供了感性的认识。这样,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二、巧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素质
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作为立足基点的,“听、说、读、写”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传统的教学过多地强调“读和写”而忽略了“听和说”,但是生活中“读和写”的能力并不能真正体现出来。“语文就是生活”,“以人为本”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步必须要走。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可以运用录音、音频的效果,训练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重点词句的能力。模仿别人的朗读,更正自己的读音、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快慢以及如何把握感情,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可以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然后在全班播放,请大家谈谈优缺点之所在。通过多媒体提供的音频或视频素材(结合课文进行)展开自己的想象,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发表自己的看法。多种看法的碰撞必然产生智慧的火花。还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观看辩论会,分析辩手的得与失,训练演讲的能力等,这无疑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爱说,没时间说”的弊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借助多媒体提高读写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可以下载有关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态资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触角涉猎的范围更广。看图作文,这是经常采用的作文指导方法,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作文审题、选材的练习,及时反馈效果,评改作文。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习作,当堂评改。这样教学效果迅速显示,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此外,还可以把批改的作文利用投影进行评改,及时而有针对性。
总而言之,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效果是明显的。它可以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能更便捷而高效地发挥它的优势。但我们必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摆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辅助作用,不是主导作用,否则,多媒体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本文作者单位:古浪县新丰完全小学)
一、运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如查字典或出示实物;或打个手势做个动作等等。但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词语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距较远,教学中教师尽管在语言上对这些进行了解释,但学生还是不易理解,感受不深。那么,对这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我们就可以制作有关的幻灯片,借助多种多媒体帮助理解。如教《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一句,“移”、“舟”、“泊”三词,教师一讲,学生就容易理解,可“烟渚”一词,无论教师用怎么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学生总是不理解,言不达意。我们就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打出来,学生看到如烟般的雾,如轻烟的小洲,空渺的江面,如血的夕阳,随风飘洒的芦花,在凌寒的江水中,有一叶小舟停泊在江中,雾气笼罩着小洲边。在此基础上,老师指导朗读一、二句,学生很快很准地说出了诗句的意思。所以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一)激发入境,感知课文
一般来说,教学一篇课文,总是从整体感知开始的,特别是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感知就尤其重要。如教学《丰碑》的时候,首先播放有关红军长征及北方雪景的录像片,让大家通过视觉去体会那艰苦的岁月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然后通过配乐朗诵引领学生进入情景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再让学生跟读,最后自由朗读,学生就能深入体会军需处长那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了。再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周总理逝世后人们对他的悼念和崇敬之情,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选用多媒体播放配乐录音。那肃穆悲壮的曲调,加上那慢速低沉的语调,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入文中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正确理解了课文。
(二)激情入境,突破重、难点
运用电教媒体,把直接形象与抽象文字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如《白杨》,学习这篇散文,要理解它的借物喻人的写法,在理解课文的时候,要把白杨的品格和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优秀品质联系起来,把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和孩子们一定会在边疆茁壮成长联系起来。学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观看大戈壁的景色,让他们从直观的角度去体会这段文字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然后再读描写大戈壁的词语,同时理解重点词语(看着图复述出来),为下文对白杨树高大挺秀和坚强精神的理解提供了感性的认识。这样,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二、巧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素质
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作为立足基点的,“听、说、读、写”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传统的教学过多地强调“读和写”而忽略了“听和说”,但是生活中“读和写”的能力并不能真正体现出来。“语文就是生活”,“以人为本”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步必须要走。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可以运用录音、音频的效果,训练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重点词句的能力。模仿别人的朗读,更正自己的读音、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快慢以及如何把握感情,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可以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然后在全班播放,请大家谈谈优缺点之所在。通过多媒体提供的音频或视频素材(结合课文进行)展开自己的想象,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发表自己的看法。多种看法的碰撞必然产生智慧的火花。还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观看辩论会,分析辩手的得与失,训练演讲的能力等,这无疑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爱说,没时间说”的弊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借助多媒体提高读写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可以下载有关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态资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触角涉猎的范围更广。看图作文,这是经常采用的作文指导方法,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作文审题、选材的练习,及时反馈效果,评改作文。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习作,当堂评改。这样教学效果迅速显示,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此外,还可以把批改的作文利用投影进行评改,及时而有针对性。
总而言之,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效果是明显的。它可以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能更便捷而高效地发挥它的优势。但我们必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摆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辅助作用,不是主导作用,否则,多媒体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本文作者单位:古浪县新丰完全小学)